近期,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工业+AI”的突破性进展引发关注。当生成式AI浪潮将各行各业推向"倍速模式",工业领域正以更深沉的变革姿态,书写着生产力跃迁的新篇章。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
工业世界的高复杂度与低容错率,注定了工业AI的发展不能复制依赖消费级AI的演变路径。温度、压力、振动、转速等数值变化,三维模型、二维图纸等技术信息,潜藏在生产流程中的物理规则与系统逻辑,都要求工业AI必须构建一个精通"工业话语体系"的"工科大脑"。
这一"大脑"的孕育,离不开数据与知识的双重赋能。当前,全球80%的工业数据仍沉睡在信息孤岛中,破解数据价值的关键,在于以深厚的行业经验为指引,实现数据的专业化采集、清洗、标注与结构化。
如果说基础模型聚焦的是工业AI的"广度",那么智能体的崛起则打开了产业价值的"深度"空间。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智能体的迭代提供了天然试验场。从汽车制造到生物医药,从能源化工到高端装备,当大大小小的工业智能体各展所长又协同作战,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生产全链条深度耦合,将推动"工业+AI"的化学反应持续释放,产业效率与质量实现质变飞跃。
工业AI的终极意义,正在于构建"人与AI互融共生"的新范式。这种协同不是简单的分工,而是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共振,将产业创新推向新的高度。
数十年来,西门子深耕40余个垂直行业、服务40余万家客户的实践沉淀,将长期积累的产业经验与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为工业AI规模化落地打造"基础底座"。依托这些关键要素,西门子1,500余名AI专家正与产业伙伴以及全球AI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加速工业基础模型的研发,赋能更多聚焦细分场景的垂直模型和应用,加速工业AI的规模化落地。
当前,工业的"底层操作系统"正被重新书写。历史一再证明,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是对想象力和生产力边界的拓宽。当机器一步一步将人类从劳作中解放出来,人类也在一步一步释放自身的潜能,创造新的文明。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以工业AI为支点,撬动生产力跃迁,必将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作者:肖松,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