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大国造车 在新重庆开启新篇章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上游新闻 时间:2025-07-30 14:08:16

7月29日,中国汽车产业和新重庆同时迎来里程碑——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一家全新的一级央企,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百余年历史底蕴,四十载造车积累,长安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出新花;一级央企总部首次落户重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结出硕果。

全球局势风起云涌,在世界汽车制造这盘大棋局中,中国携新能源汽车产量破千万之势,将长安这枚重要棋子落在了重庆。

大国造车新篇章为何在渝开启?


位于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工人在灯棚检测线对车身漆面质量等进行检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时代落子

国家擘画新蓝图

“为什么是现在?”

“国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央企?”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成立前,这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两个问题。

站在时代的角度,不难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在当今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舞台上,中国汽车工业正以一种令人瞩目的姿态实现着“换道超车”。这一转变,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一次重大飞跃,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变革。

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必然少不了对世界一流车企的培养和引领。此时,有汽车产业优势的央企,应展现责任、勇挑重担,通过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机构调整,提升体量能级,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横空出世,一改以往国企改革中最常见的“规模整合”模式——通过几个企业合并资产打造行业巨头,而是将长安汽车从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二级子企业,“原地升级”为一级央企。

“这样的改革举措,揭示了战略思维的深刻转变。”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高层清醒地认识到,新产业需要全新的竞争范式。

与传统重工业不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核心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规模。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的成功证明,技术的快速迭代、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以及与科技公司构建生态伙伴的敏捷性,才是制胜关键。

新能源汽车生态呈现出新特点,央企以创新改革加以应对。

“成为一级央企,意味着决策链条的革命性缩短。我们可以直接与国资委沟通,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抓住战略机遇。”长安汽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央企,新公司在获取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基金、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将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此举能快速激发企业内生活力,使之迅速适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律。

“作为全新的汽车央企集团,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有利于释放体制机制创新活力,在更高层级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围绕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庆建设以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强大助力,为建设汽车强国注入强劲动力。”在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看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落地重庆,将推动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一厂区总装车间,工人正在检查新能源车外观。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这背后,是中央对重庆发展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倾情关怀,体现了中央对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鲜明支持。”廖成林说,新央企将有力推进西部地区从过去的技术输入地,向前沿技术策源地进阶。

共生演进

长安的生长密码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横空出世,绝非“偶然”。

回溯历史,这是一部长安汽车、重庆市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长达四十年同频共振、共生演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是长安”“为什么是重庆”这两个问题。

长安的发展史,是一部紧跟国家战略、并从中汲取力量的奋斗史。其标志性的“三次创业”,每一次都精准地契合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搏。

第一次创业始于1984年,在军工订单锐减的生存危机下,长安引进铃木技术生产微型车,正式进入汽车领域。这完全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需求,为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和市场流通提供了经济、实用的生产工具。

第二次创业始于2006年,长安发布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战略,开启了艰难的正向研发之路。这一转型直接响应了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建立民族工业品牌的号召。通过构建“五国九地”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长安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自主研发能力。

第三次创业始于2017年,长安启动“创新创业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以“香格里拉计划”(新能源)和“北斗天枢计划”(智能化)为核心的这一阶段,与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制造强国的顶层战略实现完美对齐。

如果说长安的奋斗回答了“为什么是长安”,那么重庆数十年的耕耘,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是重庆”。

重庆的“汽车之城”地位,是主动作为、久久为功的成果。

2023年,重庆高规格发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打造万亿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明确置于体系的“金字塔顶端”。

“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份为承接国家级龙头而精心准备的、内容详实的‘项目建议书’。”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2024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0.5%,整车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省市前三。更为可喜的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年,“重庆造”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提升至23.6万元,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占比达到48.3%。“重庆造”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和科技含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一厂区总装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同时,重庆大力建设前瞻性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重庆累计改造了超过730公里的车路协同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基础设施支持。

重庆“大展宏图”的背后,是长安与重庆的互相成就。在重庆“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中,长安是绝对的“龙头”。重庆与长安,演绎了“央地合作”的精彩故事。

未来图景

“新旗舰”驶向世界一流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目标直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车企。

它,肩负着国家的厚望。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要发挥对汽车产业链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牵引作用,为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设汽车强国作出重大贡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说。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如何在新重庆的土地上实现宏伟图景?

“我们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长安汽车发展的高度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的使命更伟大、更光荣。”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产销规模达到500万辆,新能源的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的销量占比超过30%。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总装车间。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为此,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坚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深化央地合作,带动西部发展,进一步担当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打造智能新能源之都的主力军,为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长安力量。

重庆方面则表示,将聚焦党中央赋予中国长安汽车的战略使命,创新政策制度供给,高质高效服务企业,全力支持中国长安汽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回望过去,四十载的“共生演进”,铸就了长安与重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面向未来,这份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关系将更加牢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与重庆手挽手、肩并肩,一路前行。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进一步成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长安带来的牵引效应,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宁德时代等全球顶级的电池、芯片、智能座舱供应商来渝投资设厂。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进一步成为重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排头兵。长安牵头组建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正吸引着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加入。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还将是重庆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的引领者。翻开长安的“海纳百川”计划,可见这艘“旗舰”,已开启波澜壮阔的出海征程。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还将成为重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标杆。该公司已确立“2027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的清晰路线图,正携手1100家全球供应商共建绿色供应链,为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从19世纪的兵工厂,到21世纪的智能电动汽车先锋,完成蝶变的长安,踏上了迈向世界一流品牌的远征。这不仅将定义它自身的未来,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描绘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坐标。

原标题:大国造车 在新重庆开启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