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Q6L e-tron带着华为乾崑智驾辅助来了。
德系老牌豪门联手本土技术巨擘,这组合本身就够抓眼球。
但关键问题是:这火花,是昙花一现的烟花,还是能点亮未来的炬火?
今天不吹不黑,扒扒硬件聊聊软件,看看德系豪华的智驾辅助和其它的鸿蒙智行家族有多大区别?
一汽奥迪Q6L e-tron的智驾硬件中,2颗激光雷达是重点,属于多种感知融合的技术方案。
如果你对当下的智能辅助驾驶比较了解,就知道这硬件已经达到了一线高端新能源的水准。
不过在细节上还是有非常多的不同,举个例子,鸿蒙智行家族旗下车型大都把激光雷达放在车顶上。
但一汽奥迪Q6L e-tron放在了前保险杠两侧,横向视野达到196度。
观察死角更小,减少了整车造型的突兀感,对风阻也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样布置也有一定的劣势,前保险杠两侧比较容易刮蹭,所以,奥迪的工程师们设计了可更换铝合金防撞保护框架。
轻度碰撞的时候,换外框不用更换激光雷达,所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还有,你开车的时候有遇到过“传感器故障,辅助驾驶退出”的情况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工程师们还为这车的激光雷达配备了自动加热和清洗功能。
不管是面对恶劣的环境,还是物理的冲击,可靠性都更高。
这儿多说一句,这车的前视、侧视和后视摄像头也都配备了清洗功能。
再举个例子,对于底层的芯片,大多数主机厂没有改动的能力,甚至,有部分车型还会用消费级芯片,那看看奥迪是怎么做的?
原本华为提供的智驾芯片和冷板是一体式结构,好处是散热效率更高,这也是行业的主流方案。
不过奥迪的工程师坚持把冷板和芯片分离,同时为了达到同样的散热效率,研发提高了冷板的设计要求。
就好比电脑的主板和CPU,CPU坏了换CPU,主板坏了就换主板,这样就不用同时换CPU和主板,万一长期使用出故障了了那维修成本也可以大幅度下降。
实际上了解下来,奥迪Q6L e-tron辅助驾驶的硬件都通过了温度冲击、碎石冲击、冰水浸没等多项环境测试,华为的技术以奥迪的车规级标准重新梳理了一遍,设计寿命满足15年要求。
这样的表现才更加能体现出豪华品牌中“豪华”二字的分量。
还有一点可能也会让你感到惊讶,在软件部分,一汽奥迪的工程师们也没有完全照搬华为。
一汽奥迪Q6L e-tron使用了全新的 E³ 1.2 电子电气架构,各个域有自己的控制器,同时使用了千兆以太网进行通讯,这种域控之间传输速率更快,响应更及时。
在表层的使用和体验上,奥迪的设计逻辑也有不同,比如智驾的启用方式,需要先设置导航,然后回拨两下的方式进入。
可能是想让消费者对于智驾的感知更强,不知道你觉得这样的体验会怎么样?
从功能上来讲,奥迪Q6L e-tron支持城区NOA、高速NOA以及全场景的智能泊车。
不过按照一汽奥迪的信息,也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设计,比如辅助驾驶的决策逻辑更加温和,面对城区频繁的加塞和变线使用体验会更流畅稳重,以符合奥迪品牌的驾驶体验。
泊车功能能实现跨层记忆泊车和空余车位推荐,对于断头路,可以实现120米的循迹倒车。
结束语
放几年前,谁能想到奥迪和华为会合作?
这事儿乍一听挺魔幻的,但现在看来,奥迪没当甩手掌柜,而是选择了更难的路。
从技术标准维度和华为磨合,既保留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底蕴,又兼顾了市场对驾驶辅助的高需求。
这种模式会不会成为主流呢?说不定能走出一条新路子,你怎么看?
接下来还会有别的豪华品牌牵手华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