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一场暴雨,炸出“良心”市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30 22:09:22


作者 | 知远

这个夏天,北方不少城市都遭了罪,有地方几天下了一年的雨,城市不仅内涝,更是出现了洪涝。

山西大同,却在万众瞩目之下,扛住了。

上游内蒙哗啦啦泄洪泄了二十多个小时,当地一些地方都被淹了,洪峰过境大同,御河却是稳稳当当,市民该吃吃该喝喝,一些人还淡定地站在河两岸,见证这百年一遇的奇观。


只有大同人自己知道,这淡定背后,离不开一个人:耿彦波

御河的稳当,是耿老当年给大同埋下的一颗“定心丸”。那些年他挨过的骂、担过的风险,终于换来了一句: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时间拨回2008年,耿彦波刚来大同当市长那会儿,大同与其说是市,不如说是大型城乡结合部。

《人物》报道,当时大同城区60万常住人口,16万户还住在低矮破旧、潮湿的平房杂院里,大冬天几十上百人排队上旱厕。

当地老百姓编顺下口溜:“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沾了煤的光,倒了煤的霉”。

连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都能看到不远处运煤车天天过,佛像脸上都蒙了煤尘。

御河更不用提了,到处都是挖沙留下的大坑,夏天臭气熏天,雨天提心吊胆,河两岸成了棚户区和垃圾场。

耿市长来了,大同人原本也不抱什么希望。

结果发现,他天天五六点出门,不坐办公室,就在街边买个烧饼,边走边吃,到处考察,皮鞋脏得比老百姓还厉害。

他就那么走啊走,一个计划就浮出来了:要按照当年梁思成“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思想整体改造大同,简称“一轴双城”,也就是以御河为界,西边老城,恢复古城风貌,东边建新城,搞现代化。

御河,就是他整个计划东西城的“接口”,必须治好。

翻开耿在大同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御河综合治理几乎年年上榜,截污治污、拓宽河道,尤其是在孤山水库建成后,御河河道的防洪标准,一下从20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

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一个干旱少雨、黄土高原边的城市,搞这么高的标准有必要吗?说他是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

可耿老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他带着人,把20公里河道走遍了,哪儿要清淤,哪儿要筑橡胶坝,都规划得清清楚楚,钱不够,就拿着政府储备的土地去抵押贷款。

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让耿彦波被当地称为“耿拆拆”,“耿指倒”,意思是指到哪,哪里就要倒。

施工的时候,大家也最怕耿老来监工。因为他经验丰富,伸手一摸,就知道沙子水泥比例不对。

媒体报道,一次市民反映安置房质量不行,耿老直接抓起一把水泥,塞到工头领口里,吼道:“你良心坏了,老百姓的保命房都敢偷工减料”。

他态度很明确,谁敢偷工减料,他就罚到谁血本无归。


在纪录片《大同》里,导演周浩问耿彦波,做事归做事,态度不能柔和点吗?耿老回复:

“我还有多少时间呢?还能在这里干多久?大同这一次冲上去就冲上去了,冲不上去的话,历史不会再给大同机会了。”

所以在大同,有两条“样本路”:

一条是耿彦波主持修建的迎宾路,几年下来,依旧和新的一样;

一条是其他人修建的大庆路,多次修复,撑不过两年,又变得坑坑洼洼,被叫做“拉链马路”。

大同的空气,也从天灰地黑、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变成了让周边城市“避雾霾”的首选地。

当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枯竭失血的魔咒,大同却在短时间内从煤都,变成了服务业主导的旅游城市。

那些被质疑过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声音,也渐渐被现实淹没。

一场暴雨,一次洪峰,也让那条当初不被理解的御河,终于有了正名的机会。

这大概是一个市长,留给一座城市,最好的政绩。

至于功与过,留给后人评说。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