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从工业生产线上的精密操作,到服务领域的贴心陪伴,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在这繁荣景象背后,机器人操作系统作为核心 “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7月30日消息,在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上,深开鸿CEO王成录宣布:M-Robots开源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深开鸿牵头发起,旨在以开源共建的方式打造基于开源鸿蒙的统一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推动机器人行业生态融合、能力复用、智能协同。
业内普遍认为,M-Robots OS 开源项目的启动,正精准补齐我国机器人系统层的关键短板。从填补空白到抢占先机,其不仅将加速推动国产机器人系统能力的自主化进程,更能实现关键环节的替代突破与技术能力的迭代跃迁。
破解机器人产业痛点 构建通用技术新生态
机器人操作系统如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控着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移动机器人的每一次路径规划、服务机器人的每一次人机交互。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尴尬境地。
目前,机器人行业正面临两大关键挑战:一方面,传统通用操作系统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而实时系统又缺乏开放性和生态支持;另一方面,不同厂商使用各自封闭的技术栈,造成系统割裂,难以实现高效协同。
M-Robots OS的推出,或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据悉,M-Robots OS是全国首个基于开源鸿蒙构建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具备多机实时协同、多硬件形态兼容、AI原生以及丰富API与开发工具链四大核心能力,为行业提供“底层统一、场景多元”的全栈式系统平台。
在早期阶段,大量机器人厂商更倾向于自研控制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接口标准与平台兼容层,这种私有化路线往往会推高开发成本,同时阻断了系统间的高效协同。而 M-Robots OS 的核心使命,就是打破这种封闭架构下的“重复造轮子”现象。它以开源模式为基础,推动底层能力标准化与平台能力共享,为整个机器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技术土壤。在未来,借助 M-Robots OS,不同形态、不同厂商的机器人系统将有望真正实现异构协作、资源复用、智能协同,从“点状竞争”走向“系统融合”。
谈及为何要在此刻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构建,深开鸿 CEO 王成录表示:“M-Robots OS 是我们从整个开源鸿蒙生态视角出发,以开源共建方式,为机器人产业注入的新动能。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备自主可控能力、能够服务中国产业生态的技术平台,加速机器人产业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型。”
事实上,王成录的这条路径早有铺垫。2015年,他曾在华为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构建操作系统鸿蒙,被业界誉为“鸿蒙之父”;2022 年,他正式从华为离职,加入深开鸿。如今,他正试图将同样的开源逻辑、系统视角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再搭起一座底层系统的新基座。
分阶段推进构建机器人生态 加速国产操作系统落地
记者了解到,M-Robots OS开源计划将以分阶段、全栈式策略推进,逐步释放关键能力,推动机器人生态融合。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基于Agent的群体智能协作体系,推出统一机器人 IDE 开发环境。目前,M-Robots OS按照“每年两大版本”的节奏持续演进,开源范围可能会根据技术发展、场景变化、需求优先级进行调整。
M-Robots OS 具备诸多卓越特性,使其在国产替代征程中极具潜力。作为开源鸿蒙生态的重要延伸,M-Robots OS将开源鸿蒙的分布式技术与机器人场景深度融合,首次实现开源鸿蒙在机器人系统级别的落地应用,拓展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边界。
对机器人产业而言,其开源模式将有效降低重复开发成本,推动通用能力沉淀。例如,基于M-Robots OS的分布式软总线能力,不同厂商的机械臂、AGV、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可实现数据共享与能力互通,显著提升群体协作效率。
目前,M-Robots OS已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完成验证:深开鸿已与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及重庆天罡智能、珞石、汇博、拓斯达、宏大、埃夫特、幻尔、钱江、灵猴、乐聚等多个头部校企建立合作,将M-Robots OS成功应用于工业机械臂、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AGV、移动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多类产品形态。
以往,多数机器人系统存在强硬件绑定特性,不仅难以在多架构芯片间实现平滑迁移,更无法适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设备,严重制约了技术复用与跨场景拓展。而M-Robots OS通过系统级人机交互能力,正在重新定义机器人产业的人机交互范式,为未来Agent驱动下的人机、机机协作打造统一智能入口。
归纳起来,可以清晰看到,M-Robots OS 基于开源鸿蒙,集成“实时内核+智能内核+分布式通信机制+标准化功能组件+原生AI+一体化集成开发环境”,具备“大小脑双系统”智能框架,实现异构多机器人实时协同。
M-Robots OS 所采用的开源共建模式,不仅是一种技术路径,更是一种生态战略。在王成录看来,鸿蒙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单一设备的运行效率,而在于其为“多设备协同”所构建的通用操作语言。“单设备的鸿蒙没有任何价值,”他坦言,“我们希望通过 M-Robots OS,让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从底层语言开始就具备协同的能力,实现全行业的统一连接。”这一愿景的背后,是对机器人行业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在记者看来,不同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和场景多样性,决定了它无法靠单一主体完成突破。开源相比闭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模式,更是推动机器人产业从 “分散竞争” 走向 “协同进化” 的关键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今年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将超越人类。在他看来,这不是天马行空的科幻设想,而是人工智能从虚拟迈向现实的必然轨迹。
M-Robots OS的开源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更多开发者、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入 M-Robots OS 社区,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M-Robots OS有望在全球机器人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