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登门美的集团,开门见山甩下“战书”:三年内,小米大家电要成为中国前三(后卢伟冰澄清目标时间为2030年)。
众所周知,国内大家电行业的前三把交椅是:美的、海尔、格力。
卢伟冰“豪言”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当时差点就想问:“美的、格力、海尔,你想把哪一家挤下去?”
有趣的是,外界也在猜测,也许小米并非想要干掉某一家,而是通吃,亦或在传达一种态度——就像电影《破坏之王》中的经典台词: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的确,在大家电业务上,小米攻势凌厉:2019年成立大家电事业部,但到2024年,核心产品空调的销量已高达680万台,跻身行业第四,仅次于美的、海尔、格力。
对于“家电一哥”美的来说,小米既是“鲶鱼”,也是“鲨鱼”。
此前5月,一向低调内敛的方洪波,罕见接受了媒体深度专访,他首次回应了与小米的竞争:“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不害怕小米”。
方洪波在美的已经任职超过30年,可谓沙场宿将。
2012年,方洪波从何享健手中接过美的权柄,成为美的第二代掌门人。13年间,方洪波带领美的不断突破,续创新高:营收增长4倍、净利润提升10倍、市值翻8倍。
然而,大家电行业的厮杀远未结束。
国内有小米咄咄相逼,国外出海尚未成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方洪波距离本届任期结束还有2年时间——2027年7月1日,届时他将超过60岁,并不确定是否将连任。
能否顶住小米的进攻,为下一任“船长”留下一个“扛打的美的”,是摆在这位“中国最成功职业经理人”面前的头号难题。
现在可以确信的是,方洪波已经急了。
从小编到千亿掌门
方洪波用一支笔四两拨千斤
方洪波与美的渊源颇深。
90年代初南方谈话后,民营企业驶入快车道。广东最先吃到改革开放红利,顺德地区一度涌现裕华、南方电器、万家乐、神州、容声、科龙、华宝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起源于1968年的美的前身——顺德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也位列其中。
也就是在1992年7月,美的实施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26岁的方洪波一纸辞呈,砸掉在湖北一家汽车制造厂的“铁饭碗”,开始下海——进入美的。
刚进入美的,方洪波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内刊《美的报》。直到多年以后,外界还在赞誉方洪波四两拨千斤的高超能力——用一篇文章,撬开创始人何享健的大门。
1993年初,方洪波撰写的《何享健:“美的”号舰长》(另说《美的舰长何享健》),在《南方日报》头版发表。自此,“新员工”方洪波进入何享健的视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随后几年,何享健屡次点名方洪波陪同出访,方洪波开始青云直上。短短几年便升任市场部部长、销售总经理等职位。
如果把方洪波视为仅会舞文弄墨的文人书生,这显然并不恰当,事实上,方洪波的手腕相当强硬,“砍人”时手起刀落,杀伐果断毫不含糊。
1997年,美的遭遇经营危机,空调业务大幅下滑。方洪波向何享健提议,要换掉大部分顺德本地代理,这在美的内部遭到大量反对。
要知道,在拿掉的人中,甚至有一部分与何享健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何享健,他本人也是顺德人。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多年以后的2012年交班仪式上,方洪波对何享健如此说道。
也正是何享健的力挺,让方洪波有了初露锋芒的机会。1997年临危受命后,方洪波强硬改制,先裁一批“老的”、再招一批“新的”。一年下来,全国19批大学生进入美的。
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空调大战”,美的销量增速200%。2000年,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随着美的业绩高歌猛进,方洪波也一战成名。
“我最开心的不是销量增长,不是挣钱了,而是我判断没有错,没有用错人。”何享健对方洪波大加赞赏。
进入2000年后,方洪波为美的攻城拔寨,一手与国际接轨,一手在国内并购整合,其动作大开大合。
2004年,美的签约东芝开利。同一年,美的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华凌集团。与此同时,陆续收购荣事达股份。2008年,美的又成为小天鹅控股方。大约从并购小天鹅开始,方洪波逐渐坐稳接班人的位子。
直到2012年,方洪波正式接班,成为美的新一任舵手。那一年,也是方洪波进入美的20周年。
“狠人”方洪波
为美的“动手术”
接棒美的后,方洪波没有丝毫守成迹象,而成为了实打实的改革派。
2012年美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方洪波走马上任后,开始为美的“动手术”,挥刀关停了10余个非核心工厂,将2.2万个产品型号持续缩减至2000个左右。
方洪波信仰效率,早在2010年便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方向,尤其是要提升效率。
一套动作打下来,大约7万员工要卷铺盖走人。这让方洪波面临着很大非议。
更加严峻的是,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美的营收并未明显改善。但在这种情况下,方洪波依旧顶住压力,继续推动转型。
三年苦熬,到了2015年,美的峰回路转。与2011年对比,营收上恢复至当年水平,但在利润上,已大幅提升3倍以上,一举扭转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砍人”“砍业务”的同时,方洪波还实施了两大战略:一是高端化,二是国际化。收购东芝白电、打造新品牌COLMO、设立20多个海外研发中心、打造20多个生产基地……方洪波动作频频。
在ToC之外,布局ToB被视为美的新增长曲线。以2016年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为标志,美的在ToB领域多次出手,逐渐形成了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大板块业务。
2024年,美的ToB业务营收达到1044.96亿元,在集团总营收中占比达到25.67%,成为新增长极。
“我们当时转型的逻辑非常简单,一直做家电,肯定没希望,”方洪波在采访时曾表示,“转型是需要一个周期的,但企业不转型不行,如果美的就是一个家电企业,10年、20年后就是今天的夏普和松下电器,很快会被淘汰,不见了、消失了。”
在方洪波接任的13年时间里,美的收入从1000多亿到4000多亿增长了4倍,净利润从30多亿到300多亿翻了10倍。方洪波成功将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成为了多元化的全球跨国科技集团。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业务调整都意味着有人要离开,对方洪波的非议始终没有消失过。
“我们在全中国有8000家核心供应商,员工就20万,上下游加起来就业人口100多万。美的是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只有美的持续发展,这个价值链才生生不息。”
在方洪波看来,为了让美的持续发展,裁员、优化、业务调整不可避免,但发展压倒一切。
小米兵临城下,美的应战
2012年,何享健顺利将美的交到方洪波手中,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极少数职业经理人接班的经典案例。
时间线来到今天,美的虽已成为行业领导者,但面临的商业环境依然严峻。现在,摆在方洪波眼前的问题是,在任期最后两年,能否为下一任交出更好的美的?
影响美的的关键变量之一是——小米。
2018年,小米发布首款自主设计的空调,随后,陆续推出冰箱和洗衣机产品。2019年5月,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并投入重金攻关。
依靠屡试不爽的低价打法和无往不利的营销策略,小米在大家电市场势如破竹。从2021年起,小米大家电业务开始起飞,连续四年增速远超行业大盘。
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50%,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45%。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核心产品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小米大家电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营收同比增长高达113.8%。其中,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速超65%,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速超65%,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速超100%。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米大家电增速亮眼、攻势凶猛,正在一步步蚕食市场。
身为行业龙头,美的不会坐以待毙。今年5月,美的旗下华凌采取低价策略,意图很明显——阻击小米。
这两位昔日曾“闪婚”的盟友,终于捅破窗户纸要大打出手了。
方洪波直接放话:“我不能坐视小米蚕食这个市场而不反应,我要往下走,拼成本,要跟他们干!”
美的像一位老兵,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坚守阵地四五十年。而小米,则更像初出茅庐又不按套路出牌的年轻人,攻守之势异常明显。
对于美的来说,面对来势汹汹的小米,用COLMO等高端品牌留住高净值客群,再用低价品牌对冲小米,同时加快出海步伐,或许才能避免陷入全面价格战的泥潭。
但无论如何,对于方洪波来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