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摄影报道
7月31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三季度集中采访走进成都双流,探访四川川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航航发”)。公司主营业务属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突破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各项“卡脖子”技术封锁,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一期保税维修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具备年维修200台APU的产能。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检修
在园区走访中可以看到,厂区陈设了大大小小各式航空发动机。而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作为他们的“质检员”,为飞机顺利飞行系上“安全带”。具体来看,即以APU维修、航空发动机部附件维修、航空零备件制造为主导产品,为客户提供APU整机修理及性能测试,多型航空发动机及飞机部附件修理及性能测试、产品装配调试,飞机及APU零备件制造等服务。
公司检测的APU简介
虽然成立仅7年时间,但公司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封面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川航航发是西南地区首家完成V2500型发动机4号轴承回油管维修交付的公司。于2023年完成A320飞机机轮自锁螺母的自制件研制,已装机使用超2万件。2024年完成国内首个航空动力装置热端PMA件CAAC取证,实现国产化替代。
航空发动机
飞机维修处于航空产业哪个环节?为何如此重要?川航航发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航维修在航空产业领域处于后端,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民用航空器的持续续航。“会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修理工作来排除它的风险,恢复其使用可靠性,保持飞行器完好,从而保证整个航空器的使用安全。”该负责人表示。
不过,虽然在整个航空行业处于后端,但维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产能却很高。他补充道,整个维修的产能要占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