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览商业官方账号
7月28日,为期3天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WAIC )落幕。
整体来看,称之为世界,还是差了点意思:一方面,海外大厂除了谷歌,也就只有特斯拉带着车-擎天柱机器人过来摆了摊。另一方面,本该是机器人最热闹的舞台,结果因为一周后还有另一场WRC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赛),不少厂商二选一,把重磅新品留到了下一站。
不过,WAIC的人气倒还是一年比一年高。今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专家、800多家企业齐聚上海世博展览馆,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同场出现。展览面积第一次突破7万平方米,三天参观人数预计35万。门票开幕前两天就被抢光,黄牛现场叫卖要票吗,价格翻到上千元一张。
热闹之外,这届WAIC还是释放了不少信号。
壹览商业在现场总结出四个最明显的变化:
1、生成式AI更无处不在了,从写稿、画图一路卷进了工业、医疗、交通这些硬核领域;
2、算力进阶,国产芯片和全栈协同成了高频词,竞争焦点从单颗芯片性能变成全链路效率;
3、机器人不再只是站着摆姿势,运动控制、情绪交互、玩花活的能力都明显升级;
4、Robotaxi大跨步,厂商牌照越拿越多之余,车端多模态模型正在重塑交通系统的想象力。
无处不在的AI
今年WAIC最大的直观感受是:大模型不再只是比参数,而是深入到各种具体场景从车内座舱到生产车间,从线上客服到展馆咖啡机器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首先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跃迁。阶跃星辰发布的新一代基础模型 Step 3,采用3210亿参数的MoE架构,激活参数38亿,是其首个全尺寸原生多模态推理模型。它能同时理解文本、图片和数学符号,并在国产芯片上实现推理解码效率的跨代提升,意味着更聪明但更省算力的模型正走向应用一线。
而在怎么用上,MiniMax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直接把模型变成能执行任务的全栈智能体 MiniMax Agent。它能分解任务、调用API、发起支付并调度长流程,在展会现场的演示中,用一句话生成企业数据看板或自动搭建简易电商网站并完成支付闭环,展现出AI同事的雏形。一个月内快速迭代12次,也折射出这一赛道的竞争节奏。
安全问题则被合合信息单独拎了出来。其AI鉴伪技术可在毫秒级识别深度伪造,对金融、政务等行业尤为关键。展台以名画找茬互动吸引大量观众:被篡改过的《蒙娜丽莎》《向日葵》通过模型扫描后,会显示伪造区域的光影和纹理异常,并给出真伪评分。这套技术同样适用于人脸换装、票据篡改等高风险场景。
百度在展会上展示的是一整套应用生成流水线。一边是 GenFlow 2.0,能调度多智能体一次性生成PPT、图表、网页和脚本;另一边是 秒哒平台,用户用一句话描述需求,三分钟就能生成可运行的应用。现场演示会务签到小程序,从界面到逻辑全自动生成。数字人 Nova 的升级版也同步亮相,动作更自然、语音克隆更接近真人主播,为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场景准备。
聚焦实时交互的声网则发布新版对话式AI引擎,新增声纹识别、视觉理解、数字人交互三大能力。互动毛绒宠物芙崽成了现场人气展品:它能在嘈杂环境中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精准响应指令,并通过摄像头识别手势、表情做出拟人化反馈,面向教育、客服和娱乐的应用潜力清晰可见。
阿里云正式发布首款专为AI Agents打造的超级大脑无影 AgentBay。这台云端电脑能同时运行代码、网页、数据分析、表格制作等任务,具备视觉理解、自然语言控制、任务解析等多项AI能力,并可在Windows、Linux、Android等系统间无缝切换,只需三行代码即可接入,实现拎包入住。
本次大会,阿里云还完整呈现了从基础设施到模型再到平台应用的全栈能力:包括云原生CPU 倚天710、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HPN7.0智算网络架构、AI Stack一体机,以及通义千问、通义万相大模型系列和百炼、PAI平台。
整体看,今年的生成式AI展区呈现两大信号:一是多模态和Agent化成为共识,大模型正在变成能干活的工具而非展示参数的噱头;二是安全与成本话题被前置,厂商开始正面应对伪造治理与推理效率。
GPU赛道:国产算力的全面出击
如果说生成式AI是脑子,那算力就是肌肉。今年WAIC上,国产GPU厂商几乎是成排亮相,从芯片架构到智算中心方案,展示了一次集体肌肉秀。
华为展区展示了昇腾AI最新进展。核心亮点是基于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的昇腾云服务:384颗昇腾NPU与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Matrixlink全对等互联,形成一台超级AI服务器,算力规模300 PFlops,成功打破跨机通信带宽性能瓶颈,实现从服务器级到矩阵级的资源供给模式转变。
摩尔线程的最大看点在于其云边端一体化布局。同一套MUSA架构既能跑大模型训练,也能支持图形渲染和科学计算,让其产品天然适配多模态和具身智能的需求。
燧原科技则以芯火燎原为主题,展示了务实的商业化落地。展台重点展示了燧原®S60人工智能推理卡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尤其在聊天机器人、代码生成、搜索推荐、广告投放等场景。燧原还带来了 DeepSeek一体机系列,主打国产CPU适配和多场景调优,让企业以更低门槛接入AI推理业务。它们同时公布了在庆阳、无锡、宜昌等地智算中心的部署案例,强调先商业化、再迭代的路线。
整体来看,算力竞争的焦点已从单卡性能转向全链路效率与成本尤其在大模型推理成本持续下探的背景下,国产GPU的性价比优势正被市场放大。
具身智能:会表演、能干活
如果说去年的机器人展台还停留在能走能站的阶段,今年的具身智能已经开始会表演、能干活了。无论是舞台秀还是工业操作,机器人们的动作更流畅、反应更灵敏,甚至多了一些情绪表达。
千寻智能首次亮相WAIC,带来人形机器人 Moz1。这是它面向多任务场景的明星产品,依托自研的 Spirit v1 VLA模型 和顶级运控系统,Moz1 能完成太空步、S型压弯、主动平衡挑战等高难度动作,丝滑程度几乎接近真人。展台设计了多个互动区:在饮品区,观众扫码下单后,Moz1 能精准抓取饮料并递送;在遥操区,参观者通过零延时同步跟随体验操纵机器人玩掌上迷宫;在叠衣区,Moz1 能识别乱成一团的衣物并精准折叠成整齐豆腐块,展示了强大的泛化能力。
傅利叶智能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情绪化与康复结合。它在WAIC上带来了即将发布的交互陪伴机器人 GR-3,首次引入柔肤软包覆和莫兰迪暖色设计,让机器人看起来不再冰冷。GR-3主打康养和陪伴场景,可进行导诊、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运动功能重建等多维服务;现场的具身智能康复港展区展示了从导诊咨询到远程康复的完整解决方案,康复机器人和外骨骼设备协同,让人直观看到具身智能如何改变医疗康复体验。
除了格斗人形,宇树还带来了工业四足机器人 Unitree B2 和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 Unitree Go2。B2主打工业巡检、消防、应急救援,能负重120公斤、跨越1米宽深堑,在-20℃到55℃环境下稳定工作;Go2则面向消费市场,售价不足万元,支持GPT大模型语音交互,可完成倒立、后空翻等动作,还推出了轮足版Go2-W,既能跑能跳也能滑行,成为展馆里孩子们最爱合影的萌宠机器人。
在人形与轮足机器人集中展示之外,云深处科技带来了一场行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展区真实还原了电力巡检环境,观众可近距离看到四足机器人绝影X30 化身巡检员,精准识别指针仪表、红外温度、指示灯等目标,并在低电量时自主返回充电桩,实现无人值守式连续巡检。在浙江某换流站的真实应用中,绝影X30已累计超过1000小时平均无故障运行。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绝影Lite3与AR眼镜结合的交互体验,观众可通过手势直接操控机器狗完成动作;以及凭借攀爬70cm高台、空翻接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出圈的山猫轮足机器人和旗舰级四足机器人绝影X30的多行业解决方案。云深处的展示表明,具身智能正从表演走向高风险、高重复工业场景的实用化落地。
今年的机器人展区有两个明显信号:一是动作与交互能力的大幅跃迁从单纯行走到能跳舞、折衣、递饮料、打拳击,机器人开始具备真正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二是场景化落地的清晰化有的走舞台表演和消费互动,有的切入医疗康复和工业生产,赛道正在分化出娱乐、医疗、工业三条主线。
Robotaxi开上街头;多模态大模型重塑出行体验
今年WAIC的智慧出行展区,比往年更接地气可以直接上车了。世博展馆北门外,一辆Robotaxi按照手机APP定位缓缓驶来。只要轻点确认,系上安全带,方向盘随即自动转动。车辆在浦东的真实车流中穿行:精准避让横穿的外卖骑手,绿灯一亮平稳起步,前方车辆突然变道时能流畅减速并自行换道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政策层面,上海市在大会期间发布了《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L4级自动驾驶载客量突破600万人次、载货超过80万TEU,开放道路超过5000公里,覆盖区域2000平方公里;L2/L3功能新车占比超90%,L4车型实现量产。多场景应用、多平台支撑、多生态培育成为未来四年的核心目标,明确了从示范运营迈向规模化商用的路径。
随着多城示范牌照的密集发放,Robotaxi正在从展台上的未来走向街头的现实。浦东街头的这次集体上路,意味着自动驾驶竞争已从算法比拼过渡到规模与体验之争谁能率先跑通商业模式,谁就可能定义下一代城市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