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楠
如果要问,WAIC期间哪两个概念爆火?Agent智能体与具身智能一定是每个与会者给出的答案。那么,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思考,现阶段Agent智能体与具身智能中哪一个能够更快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回答Agent智能体的占比也一定会高于具身智能。
Agent智能体在WAIC上之所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源于人工智能已经从生成式大模型向Agent智能体发展,就2025年而言,Manus的邀请码被炒到8万,以及被自媒体夸张的宣传,Agent智能体的火热已经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企业与C端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人工智能的“工具辅助”属性,进一步追求更高效率的“自主协作”,也就是对AI的期待从单点效率工具向系统性生产力引擎的转变,这也加速推进了Agent智能体的发展。
在WAIC期间,速途网受邀参加腾讯论坛,在现场注意到腾讯带来了两大智能体开发平台的全新升级,包括面向企业用户的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和面向个人用户的“腾讯元器”。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在演讲中称,要让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用上好用的AI。
那么,在智能体时代,腾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为推动行业发展做了哪些事情?速途网与多家媒体对吴运声进行了采访。
突破能力边界,腾讯云推高智能体市场与行业的活跃度
今年5月,腾讯云将大模型知识引擎升级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腾讯云又一次升级面向企业端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实现零代码轻松创建多个智能体并协同交互,复杂场景轻松配置。这使得通过对接主流数据库和腾讯文档等更全面的数据源,对话响应可以更灵活、更准确。
而面对C端用户所打造的腾讯元器,则是进一步加强整合了公众号、腾讯文档、微信支付MCP等腾讯生态资源,帮助用户打造更好用的公众号智能体,可一键授权矩阵号发布、拉取公众号知识库等。
尽管两个平台底层共享同一个平台能力栈,实现了开发、运行、分发的一体化协同,但两者更注重腾讯云的哪些能力呢?“B端会更严谨,需要企业级的保障”,吴运声在采访中表示,复杂的部署、高可用和高性能,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在准确率方面也要更严格,技术服务上要求也更高。
“C端(腾讯元器)则更注重用户能否快速完成部署,是否能与腾讯生态建立更好的连接,或者是获得腾讯的一些支持”。
相对于智能体平台的渗透率,吴运声在采访中称,我们更关注企业端有没有具体或者特别明确的需求出来,而对于C端,腾讯元器则希望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一步去打磨产品。
在智能体突破能力边界方面,吴运声介绍到,Multi-Agent体系可以让智能体自动转交灵活的处理;Deep Research能够清楚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智能体,在做到某一步的时候应该如何转交;Plan-and-Execute的协同方式,在用户搭建需要智能体协作的复杂任务解决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方便和更加的高效;RAG系统现在可以对接到更多的数据源上;工作流上持续的提升对复杂任务的支持,特别是一些长期记忆甚至跨Section的记忆;智能体开发平台里面甚至可以快速搭建数智人。
为了鼓励开发者使用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和腾讯元器,腾讯云发起了腾讯首届黑客松Agent应用创新挑战赛,探索智能体应用场景,打造更多好用的AI应用。吴运声在采访中谈及该项赛事时表示,我们非常希望激发更多人的参与,让整个市场与行业有更高的活跃度,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场景能够在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中用起来。
事实上,在黑客松Agent应用创新挑战赛之外,腾讯云还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我们会非常深入地了解客户实际使用的细节,然后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腾讯元器上,非常多的公众号主也会给我们反馈一些问题,我们很快会上线应用宝(电脑版AI专区)的渠道,会开通更多的渠道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吴运声介绍到。
可以看到,腾讯云一边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合企业与用户需求不断突破能力边界,另一边也在努力提高Agent智能体市场与行业的活跃度,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轻松地用上智能体,从而在工作以及生活中进一步提升效率。
让大模型在产业落地产生价值,智能体时代有信心领先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都离不开深入到产业去应用。
早在2010年,腾讯当时的开放战略就提出,专注做“连接器”;此后2018年9月,腾讯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核心是推动实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腾讯自然也要思考AI要如何更好地落地产业。“智能体是让大模型技术能够在产业落地产生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吴运声在采访中告诉速途网。
对于Agent智能体存在周期的长短,他认为应该是长期的,Agent智能体能够自动的思考、决策、环境感知、选择工具,甚至是创造工具并调用,这一系列的过程可以先做计划,在分步骤进行执行,执行之后根据感知到的环境变化做决策。此外,Agent智能体还能够通过插件更多地使用知识库,现在腾讯云将它跟进一步与技术和场景结合。吴运声强调,最终还是为了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速途网看来,尽管今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但只有在垂直行业规模化落地,才标志着Agent智能体从技术概念演进为核心生产力工具。此前,大模型之家主编乔志斌在“速途AI引力场”沙龙活动中也指出,比起技术趋势,企业家们更关心两件事:一是AI能否提升产业价值,二是AI是否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
“Agent在今年获得很大的关注,源于技术与落地方面有非常多的实践”,吴运声谈及Agent元年这一说法时表示,每一种应用的产品经理都在思考,能不能用智能体去增强我的能力,或者改善我的交互,不管是C端还是B端的。
他拿营销Agent——营销云举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用Agent改善整个营销的环节”,包括用户分析、获客、用户触达,以及数据分析和总结等环节。而对于C端用户,智能体能够帮公众号主自动回答用户的问题。
如果说在大模型时代,ChatGPT成为了最早出现的“明星产品”,从而确立了“领先”地位。那么,在智能体时代,中国是否更有机会领先呢?
“我对我们能够做出很多领先的技术和最终的实践有信心”,吴运声解释到,智能体不是单独的存在,它和底层模型相辅相成,所以它既需要模型快速的发展,也需要智能体技术的快读发展,最终解决完整的需求或者问题。
“在整个AI的体系里面,模型、智能体的框架、落地的一些最佳实践里面,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的,在每一个领域里面,我们都有希望做出自己的亮点来,我们在真正的落地应用上,我们也会有很多自己特色的落地应用的实践。”
写在最后
采访过后,我们回看吴运声在演讲最后说的这段话:让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用上好用的AI。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腾讯云都在努力通过多年积累的KnowHow在智能体时代打造领先的工具,并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到Agent智能体的市场中来,共同将行业托举至更高的高度。同时,腾讯也深知智能体技术落地产业的重要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智能体真正为企业增智提效。
智能体时代,腾讯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