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首月交付将破8千?李斌和乐道L90,为啥能成功逆袭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易车 时间:2025-08-03 12:12:14

发布会刚刚结束,有一些门店的展车,被贴上已售出的标签。

销售人均手握30个订单,李斌也变相的提前剧透了首月交付量。

网络上有个梗,7月末的纯电大SUV之战,不管怎么样最后都会是姓李的赢。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李斌最终彻底胜出,且差距和反差如此的大。而李想,则陷入了SKU不够合理,和东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争议等,总之,大家并没有等来预期中的大定订单战报。

而在李斌这边,则是销售系统被挤爆,内部确定销量超过预期。蔚来体系向来不公布订单量,所以很多行为上上看似是熟悉的桥段,但一些关键点上看来,和以往不同。多地的乐道销售都表示,手中握着超过30张大定订单,而且李斌也在发布会之前忽然在个人媒体上透露过一个讯息,“乐道L90的首月交付肯定超过7058台”。而7058台,则是小米SU7当年首月交付的战绩。

超7058台,是发布会之前的数据信心,而发布会之后,整个乐道体系在和我说一句话“首月必超预期”。

如此来看,乐道L90的首月交付,预计能超过8000台,甚至更高。当然,更多人想知道的是,李斌和乐道,如何能够逆袭。

内部认为水到渠成,外部认为李斌变了

总之,这一次发布会之后,蔚来能拥有更多的信心,而外界对于李斌也有了更多信心,原因他的变化身上。比如,发布会上最后发布价格的环节里,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李斌在发布每款车之前都会喊出大量的标配,然后给出十分惊喜的正式售价,最终全面标配之下,乐道L90的账面数据几乎没什么短板。

而关于爆款和销量,只要等待9月1日时,就能揭开一切的疑问,找到答案。当然,摆在李斌面前的局面还很复杂,比如乐道L90的交付如何释放,产能爬升到多高才好,第三代蔚来ES8在9月末正式上市后的交付节奏,乐道和蔚来之间如何拉开价格和技术差异,第四季度时,如何完成盈利目标,等等等。

当然,那都是后话,一定方面会影响乐道L90之后能否持续性爆款。而分析乐道L90为何能爆单,其实内部和外部有2种,甚至更多的不同看法。

蔚来内部认为,关键词是 “水到渠成”、“听劝”。水到渠成在于,十年技术积淀、充分的用户调研、体系效率的提升等。

比如,在上市发布会第二天之后的群访环节里,李斌、秦力洪、沈斐在被问及,为啥能够给到这样的定价表现时,统一的回答是。其实乐道L90早在2022年就进行了立项,内部知道3年之后新车的产品力有多大威力。而关于定价,则是早就设定了成本目标,从供应链、从内部研发体系等,最终一切摆在面前,只要看保证多少的毛利率,就很轻松的完成了定价,所以并不纠结。

在一个成本目标之下,求最优解,这是乐道L90的逻辑。而十年技术积累,尽管这样的说法在几乎每家车企上都会出现,但李斌的说法则是略显不同,很多东西需要时间研发、按照节奏发布和应用。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新鲜事,就比如,乐道L90如此巨大的前备箱,再比如共用蔚来ET9的电机,才能实现参数领先同时又成本出色。

而听劝,则在于,车辆发布节奏的变化,以及其立项前,派出的工作小组走遍了全国,和超过1000组客户进行了面谈。问的是“究竟有哪些使用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而车辆的发布节奏,整个蔚来体系也从之前的不紧不慢,甚至是谋定后动。变成了如今的,一切都打出提前量,尽可能的提升容错率。

乐道L90早在4月就已经进行了申报,之后上海车展首发,7月全国试驾车就已到店,7月末正式上市。车辆本身经过了充分的打磨和优化,再加上外界对车辆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到店体验,随后是快速的交付,这就是爆款的主因之一。

而在之前,蔚来的上市方式是,上市前后车辆才到店,而且提车也是按照订单周期再来制定,那么如果发生爆款,就很容易出现交付挤兑,超长的等车周期等不好体验。

教育用户很难,AI变现也很难

内部认为水到渠成,自然是有着自己的道理。但,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带来的认知不同,也是客观现实。外部认为李斌变了,乐道L90真香,这样的说法则基于产品的SKU、实车体验,以及李斌的新姿态等等。

今年是此类SUV的产品大年,所以竞争的烈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那么,看上去的局面就是,各家基本上都推出了尺寸相当、同样强调安全、同样强调大空间而且有高阶智驾辅助的产品。

但,问题在于,不去看车,直接比参数的云评论,得到的结论本身意义不大。比如,车内的空间表现上,乐道L90确实在同级里明显更好,比如实际的驾驶感受不同,再比如电耗表现上这些都需要去具体体验。

另外,乐道L90的SKU配备这次也没有犯错误。六座版3个版本的电池容量均为85kWh,三个版本的续航差异也很小,尤其是双电机四驱版本也有570公里,而后驱的版本最高为605公里。

全车共有152项核心标配,可变阻尼减震器、前双叉臂悬挂标配、全车座椅加热、一二排座椅按摩、静音玻璃、二排折叠桌板、智能冰箱、全景抬头显示、智能泊车辅助、乐道之声音响系统,均为标配。

所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低配与中配差价1.4万元,差异在于空气悬架、二排吸顶娱乐屏、座椅材质,中配与顶配差价2万元,差异在于四驱、二排零重力座椅。

那么,这样的配置定义折算下来,对比同类的车型,结论是“合理”。本质上,这才是乐道L90价格真香的原因,而近期,理想i8就深陷SKU合理性的争议话题里。尽管价格在30万元以上,但低配并没有冰箱,中配没有电视,这让这款车的解释成本明显变高。

另外,换电的解释成本如今也变得越来越低。李斌一共举了2个例子作为佐证,一是,尽管增程和插混近几年越来越火,因为很多人想要购买新能源车,但是对续航有焦虑,所以宁可背上油箱。但随着越来越火,越来越多人体验之后,“城区用电、高速用油”这种模式并非是高频场景。真正的高频场景反而是,能充电就充电,因为确实能很明显的省钱。这时候,蔚来的补能体系就得到了极大的认知。比如,现在特斯拉、问界等车主跑高速时,偏爱去蔚来的换电站充电,因为充电速度和环境都有保障。那么,越来越多的人换第二辆车时,就会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是要油箱还是纯电。

第二个例子则是,随着蔚来换电站在珠峰脚下建成,目前整个318已被蔚来换电全覆盖,以及7月刚刚用98小时06分钟42秒就完成了纯电车1万公里最短用时挑战。上述的种种,都让换电的认知和口碑得到加强。那么,只要继续建下去,威力还会更甚。

其实,李斌和乐道L90此次的逆袭,核心逻辑还是在于,对产品的定义正确到位。家庭这一市场,是多数中国人避不开的选择,全家合理出行的问题也确实不好得到解决。所以,不论从造型上,还是整车的全部定义上看,李斌都是在用车的逻辑来造车。

同理还包括,小米的爆款也是用车的逻辑来造车。而作为对比,近几年间,汽车市场还有另一种尝试,且一度占据上风,即“用AI和技术的逻辑来造车”。比如,车辆最大的卖点是高阶智能驾驶、或者是智能体等。目前来看,这种做法的前提还是,先要满足关于车的种种核心需求。

而一旦整个蔚来能凭借乐道L90快速的盈利和销量、股价纷纷上涨,也将对汽车圈带来一个极大的好处。即,证明了,不靠减配、狂减成本来定出低价,也一样能活下去。

写在最后:

接下来的竞争趋势,基本已经明朗。对于蔚来体系来说,继续坚持这种模式,摸准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然后给出细分市场里有优势的价格,再匹配充换电网络的辅助,很容易出成绩。不过,接下来的挑战是,乐道初步成功,蔚来如何在上层打破很多认知限制,那需要更多的创新。

而有了乐道的成功,蔚来的发挥空间显然更大。不自废武功的爆款打法,远比反复横跳的业内常态容易被认知,所以市场效果可能要更好。

标签: 乐道L90 乐道乐道L9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