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警惕车圈 “浮夸风”!别让营销噱头钻了空子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8-05 12:18:17

科技日报

日前,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车企管理,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近年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让汽车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升级为体验感十足的综合智能体。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车圈浮夸之风渐盛,经过包装的技术创新成为营销的一大噱头。比如,有的新功能实际上技术含量并不高,也被加以放大成为卖点;有的玩文字游戏拔高创新,让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进展“傻傻分不清楚”。

如此利用创新概念搞自我包装,给种种功能“镀金”,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视。消费者可能会为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升级溢价买单,比如影音、灯光、人车交互等功能的改善,这其实有损消费者的权益。更甚是,如果在涉及“智驾”等核心功能上过度吹嘘,则可能误导公众,放大安全风险。此外,夸大宣传还可能产生反噬效应,让消费者对新技术、对车企产生不信任,最终损及汽车行业自身。

扩大营销是车企生存的“硬道理”,但营销应建立在对新产品新功能实事求是的客观宣传之上。任何对功能创新的不实、夸大宣传都是不可取的。对企业来说,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创新”才是制胜之道。近日某汽车媒体组织了一场面向市场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测试,选中车型均未能完全通过测试,这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技术共性瓶颈。由此可见,是不是有核心技术、能不能解决事关安全和驾驶体验的“真问题”,才是检验车企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此外,出台相关质量标准特别是安全技术标准也很重要。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表示,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可靠性,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毫无疑问,有了相应的质量标准,营销噱头钻空子的空间才可能被压缩,夸大和虚假宣传或将不治而治。

与此同时,面对车企花样翻新的宣传,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提升对各类营销噱头的辨识能力,特别是要正确认知辅助驾驶的功能和安全边界,全面了解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和辅助驾驶的操作规范。要知道,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员才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赋能,但这种创新应当是针对行业瓶颈和消费者痛点的实打实的“真创新”,切莫以创新之名行营销之噱头。只有真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行业发展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