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团队实现基因工程重大突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观察者网 时间:2025-08-05 18:24:08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强大工具,但大片段DNA编辑至今仍面临重大挑战。

据科技日报5日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在动植物中实现了从几千个碱基到几百万个碱基级别的大片段DNA的精准操控,显著提升了基因编辑的尺度和能力。相关研究成果4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虽然CRISPR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特定碱基和短片段DNA的精准编辑,但编辑数千至数百万碱基的大片段DNA仍是巨大挑战,现有工具在基因编辑效率、尺度、精准性及类型多样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整合三项创新系统性技术路径,成功开发了一种可编程的染色体水平大片段DNA精准操纵技术PCE。在动植物细胞实验中,该技术展现出强大的能力,成功实现了精准插入含有18800个碱基对的超大片段DNA、定向替换含有5000个碱基对的DNA序列、倒转含有1200万个碱基对的长染色体片段、删除含有400万个碱基对的长染色体片段,甚至移动整条染色体等复杂操作。


PCE系统的开发和精准染色体编辑概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网站

“我们还利用这项技术,在水稻中精准倒转了含有31.5万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成功培育出抗除草剂的水稻种质,有力证明了这项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说,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多基因叠加,还能操控改变基因组结构,为作物性状改良和遗传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有望推动新型育种策略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对此,审稿人评价道:“这项工作代表了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育种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另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网站消息,该所高彩霞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孙超、助理研究员李洪超和已毕业博士生刘怡静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农业农村部和新基石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