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一瓶青岛啤酒的乘数效应:节日狂欢如何撬动消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Daily每日财报 时间:2025-08-06 10:29:01



青岛啤酒节早已超越单纯的饮酒狂欢,化身为撬动区域消费的重要支点。

文/每日财报 刘萍

每年盛夏,青岛的空气中便充满着啤酒的麦香。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涌入这座城市,不仅仅为了一杯冰爽的啤酒,更为了沉浸于一场释放压力、寻求欢聚的集体仪式。

一瓶瓶啤酒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并非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实际引燃的是整条产业链的蓬勃脉动。这场始于1991年的节庆,早已超越单纯的饮酒狂欢,化身为撬动区域消费的重要支点。

2024年,仅青岛西海岸主会场,就接待了游客636万人次,消费啤酒2800余吨,开展500余场文化演艺活动、1807场次比赛。

2025年,青岛啤酒节将举办时间由24天延长至1个月,文化交流和消费狂欢仍在持续。

啤酒节如何成为消费“催化剂”

每年啤酒节期间,都会有大量游客涌入青岛。2024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老城会场所在地上街里街区、大鲍岛街区客流量分别突破7083万人次和176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上街里街区和大鲍岛街区延续了人气热度。

其展现出来的巨大吸引力,核心在于现代人的“情绪消费” 需求。

在这个特殊场域中,人们得以暂时抛却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琐碎,消费行为承载了远超商品本身的情感价值与社交属性。在这种情绪溢价驱动下,人们更易打开钱包,为体验买单,从而极大促进了消费。

尤其是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带来了丰富的新需求,推动啤酒消费场景从单纯的聚饮酒桌,延伸至夜经济、露营、社交娱乐等新兴场景,导致啤酒节对消费的贡献范围更大。


在啤酒节现场,丰富多样的美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这里不仅有青岛本地的传统海鲜,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游客们在畅饮啤酒的同时,品尝各类美食,带动餐饮消费的增长。


与此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青岛的住宿市场迎来高峰,酒店、民宿一房难求。公共交通客流量显著增加,出租车、网约车订单量大幅上升,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啤酒节对消费的全方位拉动作用。

而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产业的完善,也为啤酒节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游客在啤酒节期间的体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循环,推动啤酒节的持续发展。

城市IP的长期运营思维是青岛啤酒节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青岛啤酒节已不仅是一个年度性的节庆活动,更转化为了青岛持续的城市品牌资产。

凭借青岛啤酒这一强大的品牌 IP,青岛啤酒节啤酒节已在全国多地成功复制,且各地的青岛啤酒节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成为每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表达平台。

像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啤酒节,融入了蒙古族特色文化,邀请蒙古族知名马头琴艺术家、歌手参与开幕式和日常表演,通过与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产品推广与文化浸润的双重价值。


啤酒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啤酒文化与青岛啤酒的同时,也刺激了更多城市的消费力。

“卖啤酒”到“卖体验”的多元生态

在消费个性化发展的浪潮下,年轻群体对啤酒的需求早已超越 “解渴”的功能性层面,转向对情绪价值与文化认同的追求。

青岛啤酒节精准捕捉这一趋势,以啤酒为媒介,巧妙聚合了情绪、产业与城市文化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共振场。

通过开发四季皆宜的啤酒文化体验项目,比如与文旅结合打造啤酒主题旅游线路,与餐饮结合创新啤酒料理,与音乐节、艺术展共创多元消费场景,让啤酒文化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延长了价值链。

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无论在街头巷尾、排档餐馆、自助酒亭都能体验到独属青岛的“Citydrink”模式。青岛啤酒博物馆、TSINGTAO1903青岛酒馆、中山路壹号传奇CLUB、时光海岸度假酒店、诗酒山海主题民宿等多元业态梦幻联动,打造各种特色活动,以“游在青啤、饮在青啤、住在青啤、娱在青啤”为主线覆盖文旅业态,让消费者随时随饮,体验家门口的啤酒盛宴。


青岛啤酒产业的生态构建,离不开对历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新技术的前瞻性应用。

2003年,依托1903年投产的老电机、糖化车间、发酵池等工业遗产打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开馆。该博物馆集青岛啤酒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工艺流程以及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借助“场景体验+智慧科技+城市生态”的突破,成为工业遗产活化的典范。

20余年来,青岛啤酒博物馆累计接待全球游客超1400万人次,成为青岛向世界展示工业文明的重要窗口。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1903青岛啤酒MIX酒馆,是在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里院旧址基础上改造的,展现了场景复合化的创新思路。其规划出啤酒、美食、茶饮、烘焙、酒吧、书吧、民宿等8个场景,将历史建筑的烟火气与现代消费的个性化需求结合,打造出一个“沉浸式场景超市”,让游客获得新的消费体验。

而台东步行街上的青岛啤酒交易所,则是数字时代青岛消费创新的缩影。区别于传统啤酒售卖点,这个巨型智能啤酒柱不仅实现全自动化销售,其独创的“实时浮动定价机制”—— 后台系统每10分钟结算一次酒价,某款啤酒受消费者欢迎,价格就会上涨,反之酒价也会下跌,将经济学原理转化为消费乐趣。

这一独特造型和定价机制,给消费者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乐趣体验,仅此一处,每天吸引超万人次的消费者前来打卡留念。

数据显示,端午期间,青岛台东步行街游客量就高达224.5万人次,而在互联网上,抖音平台关于青岛啤酒交易所的话题就有十几个,播放量近千万次,形成“线下体验 + 线上传播”的裂变效应。

从“一瓶啤酒打天下”到“为生活创造快乐”的生态构建,青岛啤酒节不断进化,拥抱新消费时代。

啤酒节背后的产业韧性

青岛啤酒节之所以30余年长盛不衰,核心是根植于啤酒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与效率优化。

青岛的啤酒产业历史悠久,青岛啤酒作为当地产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 1903 年,122年来,青岛啤酒参与和推动中国啤酒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精到强的过程,从居于青岛一隅到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凭借对科技创新的坚持和对品质的精耕细作,9大系列各具风格的高品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赞誉。在啤酒世界杯、世界啤酒锦标赛、欧洲啤酒之星、青酌奖等国内外顶级赛事中夺星摘金。

青岛啤酒继续积极求变,加快新商业、新零售业务拓展。去年,公司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21%,并加快推进新鲜直送业务布局,青岛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啤酒产品在 24 座城市实现新鲜直送,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场景化需求。

今年以来,青岛啤酒不断上演出圈好戏,从中超、马拉松,再到爱达·魔都号上的海上嘉年华、“精樱生活家”的春日聚会、华表奖的星光熠熠和中超赛场的激情澎湃,触达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青岛啤酒产业的韧性,并非单一企业的“独舞”,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合唱”。以青岛啤酒为核心,当地已形成涵盖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包装设计、物流配送、终端零售的完整产业链,众多相关企业通过协同合作,构建起形成了全国最密集、最完整的啤酒产业集群,为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提供多样的产品供给和有力的服务支撑。

青岛被誉为“中国啤酒之都”,企查查数据显示,青岛现存2621家啤酒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一场成功的大型节庆活动,离不开产业集群的生态合力,以及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青岛啤酒节以情绪共鸣引燃年轻人的消费热情,以产业协同为骨架支撑区域经济,以场景创新为拥抱消费时代更迭,最终通过IP化运营将短暂狂欢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品牌资产。

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