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了解到,2025年6月,全市汽车产业延续前五个月的快速增长态势,当月完成汽车产量8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25%;今年1-6月,全市汽车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7.4%、23.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52%、129%。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
近年来,成都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赛道,产量稳步上升。今年,包括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捷达技术改造项目、沃尔沃纯电车型项目、犀重汽车成都基地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加快落地转化,不断推动成都汽车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产业向绿色化、电动化转型的成效显著。
这些代表车企涌现出不少新动向。近日,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同日下线两款“成都造”新车,该公司正值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加速推进新能源车型项目落地,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重汽成都商用车公司也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成效显著。今年6月,该公司成功向山东大客户交付15台定制化的V7-X新能源自卸车,并再次获得40台战略采购意向。据介绍,这款针对砂石料运输场景开发的车型,搭载宁德时代大容量电池与高效动力系统,配合专属底盘调校及“一对一”24小时无忧服务,旨在为客户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正是成都工业生产势头旺盛的体现。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增速前3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8.3%、23.6%、17.3%。
同时,成都新能源汽车不仅产量上升,保有量也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8万辆,占比15.1%,稳居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提前实现《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相关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全市公交、出租、网约、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超25万辆,电动化率已超80%。其中,公交、出租、网约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公务、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比例也超过80%。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