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丁 白宇航 焦文娟 实习生张宁 实习生宿悦琪
一见Auto,接着聊车圈“苏超”。熟悉世界杯的球迷,肯定都会对起亚这个牌子有印象。从2002年日韩世界杯开始,起亚连续赞助6届世界杯,也是FIFA的官方合作伙伴。但是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同样是在2002年,起亚就在江苏盐城建立合资公司和生产基地,让盐城成为中国合资造车的顶级“韩流”。
盐城和起亚的接触,时间还要更早一些。1996年,一支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韩国,团员中有一位盐城人叫胡友林。他是盐城国资委旗下的江苏悦达集团的创始人,当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悦达早年从事煤炭调运行业,逐步发展为江苏重要的物流企业。1991年悦达接手濒临倒闭的盐城汽车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各地的轿车生产浪潮中,悦达也跃跃欲试。1996年访问韩国过程中,胡友林促成了代表团参观起亚集团。通过多次接触,悦达集团相中了起亚在1993年投产的两箱小型车Pride,并引进了生产技术。1997年,首辆悦达牌Pride在盐城下线,中文名字,叫做普莱特。
又过了4年,2001年年底,东风公司、悦达投资、现代起亚集团三方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东风悦达起亚。为什么会多了一个东风呢?因为悦达手上没有轿车生产资质。企业要生产汽车,需要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车型代码,有了代码才有准生证。代码里有四位数字,其中7开头的代码代表轿车,控制得最为严格,也最难拿到。悦达普莱特的代码是YQZ6370,6开头代表的是客车,等于是打了个擦边球。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悦达和起亚拉入东风,就是为了解决7字头的轿车资质问题。当时,这是很多地方企业生产轿车的必经之路,一汽入股海马、上汽入股奇瑞、东风入股小康、广汽入股吉奥,都是这个路子。
此后20年,盐城与韩系车一起经历了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也同时面对韩系车在华转型的艰难命运。
东风悦达起亚成立后,以低价高配主攻中低端市场,主力车型包括K2、赛拉图、智跑等,凭借高性价比覆盖二三线城市。2016年,悦达起亚迎来了巅峰时刻,年销量65万辆。
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第二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就断崖式下跌到36万辆,降幅高达45%。此后虽然有反复,但一直没有太大起色。2019年,悦达起亚宣布,因为利用率不足,不得不关停位于盐城的第一工厂。2021年,一直把东风悦达起亚作为战略投资,实际上没怎么参与企业运营的东风把股份卖给了悦达集团,退出了合资公司。随着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全面退缩,悦达起亚的重心逐步转向出口。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悦达起亚累计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13.2%,其中出口6.3万辆,贡献了一半销量。
悦达起亚销量腰斩的2017年,小鹏G3下线,开启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量产时代。与此同时,盐城也开始谋求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而且起点还挺高。2017年,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在盐城成立。盐城地方政府对高合充满期待,一手给钱,一手给证,提供了从资金到资质的一揽子扶持。
公开信息显示,华人运通由东海岸基金、江苏悦达集团和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东海岸基金的创始人也就是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2019年6月,悦达集团、东风悦达起亚和华人运通宣布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及供应链领域展开合作。由华人运通通过长期租赁方式,接手被东风悦达起亚关停的第一工厂,并借此获得了造车资质。
与韩系车侧重于中低端不同,高合自起步开始就高调宣传走高端路线。2020年,高合的首款车型HiPhi X以57万-80万元售价切入市场,成为当时最贵的国产电动车,主打“电动保时捷”标签。为了造豪车,不仅大笔投入高端产品设计,还在海外顶级商圈开设体验中心。但是,高合的产品力显然无法匹配其高昂的定价,2021年到2023年,高合的年销售量一直在三四千台的数字上徘徊,完全无法形成盈利规模。2024年年初,高合停工停产,债务高达228亿。
高合虽然失败,但盐城并没有放弃新能源整车制造的转型道路。一方面,悦达起亚在中国市场先后推出了EV6、EV5两款纯电车型;另一方面,盐城也在引入新的合作伙伴。2023年悦达集团向一汽奔腾投资1.66亿元,持股1.9741%。去年5月,一汽盐城基地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奔腾小马等奔腾品牌的新能源主力车型,预计今年年底产能达到15万台。和足球“苏超”一样,车圈“苏超”的竞争,还远未结束。
出镜记者、文案改编:袁丁
原作者:焦文娟
拍摄:白宇航 张宁(实习生)
视频制作:白宇航 张宁(实习生)宿悦琪 (实习生)
海报设计:谢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