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理想i8降价增配能挽回市场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李娜 易车 时间:2025-08-06 22:23:36

最近,理想汽车的i8原本带着32.18万-36.98万的售价和三个配置版本高调亮相,结果不到一周就宣布改配降价,把全系统一成33.98万的标准配置,还额外送音响、升级电池。这让人挺意外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理想i8这波改配降价到底有没有效。

理想这次调整的核心动作是“做减法”。原来的Pro、Max、Ultra三个版本被砍掉两个,只保留Max作为基础款,价格还降了1万,同时把原本高配才有的铂金音响变成全系标配,连电芯都从欣旺达换成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可以看出理想这次市场压力不小。

首先,Pro版32.18万的定价虽然低,但配置实在有点寒酸。续航短不说,电芯用的还是欣旺达,这在用户眼里可不如宁德时代靠谱。上市后不少人吐槽“花30多万买个低配车,还不如加点钱上高配”。

再加上理想i8发布当天跟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引发争议,虽然理想强调测试由第三方中国汽研执行,但公众对测试真实性的质疑声不断,给新车招了不少负面流量,甚至直接导致理想港股次日暴跌12.84%,单日市值蒸发330亿港元。

另外,市场竞争确实激烈。同一时期,蔚来的乐道L90售价17.98万起,问界M8纯电版37.8万起,就连自家的MEGA都在52万以上。理想i8夹在中间,既要跟性价比更高的车型抢市场,又要兼顾品牌高端化,压力可想而知。从财务数据看,理想2024年虽然营收破千亿,现金储备超千亿,但2025年7月销量同比跌了40%,这或许也让管理层坐不住了。

从调整后的市场反应来看,这波操作确实有效果。调整当天,理想汽车港股股价涨了2.87%,说明投资者对策略调整持认可态度。李想在抖音里提到,调整前小订用户已经超过3万,调整后可能还会有更多人下单。尤其是原Ultra用户现在花34.98万就能拿到原价36.98万的配置,相当于直接省了2万,这对已经下单的用户来说算是个安慰,对观望的消费者则更有吸引力。

不过,这种“急刹车式”的调整也有风险。最直接的就是老车主的不满。虽然理想给了原Pro用户退订或升级的选择,但刚花36.98万订了Ultra的用户,一周后发现自己的车“贬值”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品牌口碑。另外,频繁调整价格容易让消费者养成“等等党”心态——今天降价1万,明天会不会再降?以后新车上市是不是都得等一周再买?

更关键的是,撞车争议的阴影还没完全消散。尽管理想通过改配降价转移了部分注意力,但公众对测试真实性的质疑依然存在。有网友直言:“测试结果要是真的,乘龙卡车早该倒闭了;要是假的,理想就是在拿消费者安全开玩笑。”这种信任危机如果长期发酵,可能会影响整个品牌的公信力。

不过,理想i8这波操作更深层的意义,可能在于为后续车型铺路。根据招商证券的分析,i8的月销量预期在3000-5000辆,主要目的是验证纯电技术,为明年的i6打基础。从这个角度看,i8更像是个“试验品”,通过市场反馈来调整策略,比硬着头皮卖高价更明智。

但问题在于,理想汽车一直以“家庭用户”和“高性价比”为标签,频繁调整价格可能会模糊品牌定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当下,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稳定性和品牌的可信度。如果i8这次调整后销量确实起来了,那可以说是“以退为进”;但如果销量还是不温不火,或者后续又有新的调整,可能会让用户觉得理想“缺乏定力”。

对比同行,或许能更客观地评价理想的策略。比如特斯拉,经常通过降价来刺激销量,但每次降价都会引发老车主维权,品牌形象也受到一定影响。蔚来则更注重用户权益的稳定性,调整策略时更谨慎。理想这次的调整虽然快,但好在是在正式交付前,对已订用户的影响相对可控,这比那些交车后突然降价的车企要厚道一些。

总的来说,理想i8上市一周改配降价,短期内确实能刺激销量、缓解市场压力,尤其是在用户反馈和产品力提升上做得比较到位。但长期效果如何,还得看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后的销量能否持续增长,二是品牌口碑能否维持,三是后续车型能否延续这种“用户导向”的策略。

标签: 理想i8 理想汽车理想i8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