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周鸿祎:大模型缺少“手和脚”,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时间:2025-08-07 02:06:10

多知8月6日消息,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开幕。360创始人周鸿祎在大会演讲中表示:

“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但仅有大模型是不够的。”他指出,过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显著改善,但后者仍未解决。

“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会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发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

周鸿祎也强调,“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智能体才是解决之道。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其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进行复杂任务规划的能力。

基于此,他也分享了智能体演进的清晰路径:

——L1聊天助手,本质上是聊天工具,擅长提建议或提供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智能体,比如GPTs。

——L2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已经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必须由人类来设置流程,AI来执行任务,人再通过操作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L3推理型智能体,已能实现AI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像是人类制造了一个在某个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员工。

他们单兵作战的能力很强,可以看作一位领域专家。但受限于技术框架,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时,仍会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而陷入瓶颈,无法实现多层级思考下的全局优化。

——L4多智能体蜂群:纳米AI实现的革命性突破——多个专家智能体可像搭积木一样灵活“拉群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其性能表现出色,可连续执行1000步的复杂任务,消耗Token在 500 万 - 3000 万,任务成功率高达95.4% 。

在ISC.AI学苑推出的教育IP——“红衣课堂” 上,周鸿祎以《智能体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路径》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成为AI下半场主角。

周鸿祎解读,相较于通用智能体而言,未来专业Agent更容易落地应用,可以更好地融入业务流程。随着技术进步,企业之间多智能体协作将越来越普遍,最终会进化为数字员工,构成数字团队。人类则将成为智能体的规划者、领导者、监督者,主要负责目标设定和价值观判断。

活动最后,为帮助企业跨越AI转型鸿沟,360集团与ISC.AI学苑还在现场发布了“ISC.AI学苑智能体实训手册及智能体课程”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