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办了十三年的网络安全大会,AI成了绝对核心词,并且随着AI落地进展,大模型也成了“旧事”,能把任务执行下来的AI智能体,代表着产业未来。
8月6日,在第十三届ISC.AI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喊出了“ALL IN AGENT”,他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会成为AI的主角。
当前智能体是个开始,下一步会演变成智能体“蜂群”、集群。周鸿祎预言:“一个公司刚开始可能会有若干智能体干活,慢慢智能体多了会有智能体部门,会改变个体工作方式与价值创造模式,改变企业的组织运营模式,重塑整个经济的形态和运营逻辑。”
从"大脑"到"手脚"的进化
"大模型前两年确实能力越来越强,但大家感觉它还是像玩具。"周鸿祎直指当前AI应用的痛点。他表示,传统大模型虽然具备强大的推理能力,但缺乏执行任务的"手和脚",这正是智能体技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智能体不是一个软件,而是数字搭档,是“赛博牛马”,对智能体唯一的衡量指标就是能不能把活给干了。“智能体蜂群”就是一堆智能体组成一个团队,能够把一个团队的活给干了。
为了方便理解智能体,周鸿祎模仿自动驾驶技术将智能体分为五个级别(L1-L5),L1智能体是聊天助手,以ChatGPT、GPTs、CharacterAI等为代表。这类智能体主要通过提示词进行角色扮演,实现与用户的聊天交流。然而,其功能局限明显,难以满足企业更深层次的需求。
L2是工作流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前,企业内就存在工作流转机制,而工作流智能体是将企业中标准的应用流程(SOP)通过程序固化下来。它适用于对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的重复性固定流程任务,但灵活性欠佳。尽管智能性不足,却在企业大量繁琐的低层次工作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L3是推理型智能体,如Manus及纳米之前推出的超级搜索智能体等。这类智能体完全由大模型驱动,能够依据工作目标与职责,自主规划任务流程,无需详细的工作流指令,适用于诸如写小说、制作PPT、开展深度研究、搭建网站、开发软件等创造性、开放性任务。不过,目前市面上的L3级智能体,在执行单任务超过100步后,容易出现拒绝执行或错误理解人类指令的情况。
因此,衡量L3智能体有三个重要指标,能否连续消耗100万Token进行上下文管理;能否稳定执行100步不出错;能否同时调用100个工具。
L4是多智能体蜂群。当单智能体在处理复杂工作时面临诸多制约,多智能体便应运而生。多智能体的关键在于能够灵活调动多个智能体进行组队,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复杂任务。以360纳米蜂群为例,其构建了类似蜂群的有机组织模式。从L3到L4的升级,最大挑战在于增加协作机制,不仅要有指挥控制机制,还要实现智能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任务并发执行。以视频制作为例,通过360多智能体蜂群能够一次性生成10分钟的完整大片。
L5超级智能体的定义,目前行业内存在争议且尚在探索的阶段。周鸿祎认为,当下的智能体需人类输入经验进行定义与训练,而未来的超级智能体应具备与人类聊天后,自主规划出L2、L3智能体的能力,这涉及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领域。
L2智能体适合企业技术人员打造,依赖人工编排工作流,适合确定性、重复性流程工作,但泛化能力弱,难以解决多类问题,在网络安全等领域内部应用较多。L3智能体由大模型自动编排工作流,适合创造性、开放性任务,泛化能力强,更适合普通员工和基层领导使用。
周鸿祎透露,未来,L2与L3智能体的结合是发展趋势,360致力于打造L3和L4的智能体,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智能体经济将重塑商业逻辑
周鸿祎认为,智能体的明显进化离不开三大技术突破,一是DeepSeek推动推理模型普及,让大模型具备任务规划、分解与反思能力;二是MCP标准统一工具接口,解决了智能体调用工具的兼容性难题;三是Manus开创L3级推理型智能体,实现由大模型主导任务执行。这些突破让智能体从简单问答工具,升级为能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数字搭档"。
他强调,智能体将彻底改变AI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推动行业从“玩具级”工具向“生产力级”伙伴转变。
针对盲目追求“通用智能体”的现象,周鸿祎提出,“专业智能体”才是未来。他认为,万能的智能体目前仅存于幻想中,真正的价值在于深耕垂直领域。“智能体应像虚拟专家,术业有专攻。专业知识和工具壁垒,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护城河。”
周鸿祎预言,智能体将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智能体经济”。人类角色将从执行者转变为智能体的管理者,通过定义任务、监督流程创造价值。
他认为,未来,人机交互的范式会发生根本改变,“大家一定要把智能体当成你的数字伙伴,而不是把它当成软件和工具。”周鸿祎说,用户会变成智能体的老板,变成智能体的领导者。所有的网站、APP将来都会改变,变成不让人操纵而是让智能体做事,所以人机交互方式会从人类使用各种软件工具的模式走向和智能体伙伴相协作。
他幽默地举例:“未来你的微信聊天对象可能是别人的智能体,而你的智能体正替你购物、谈判。”
然而,智能体也会带来挑战,如幻觉、倦怠等“人性化缺点”,企业需要学会管理智能体,要有“拥抱不确定性”的思维。
此外,智能体对网络安全也有两面性。一是弥补人才缺口,周鸿祎表示,安全运营专家稀缺,而智能体可化身“虚拟专家”,7×24小时处理告警、研判威胁,解决企业“有设备无人才”的痛点。同时,敌对势力可能利用智能体批量发动网络攻击,使安全对抗升级为“算法战争”。周鸿祎提出了“以模制模”的解决方案,通过安全智能体构建动态防御体系,并宣360已全球首发由智能体驱动的安全云服务。
“但有了智能体以后,不意味着一定要裁人,至少效率提上来了,人类可以有更多时间平衡家庭和生活。”周鸿祎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