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问我,“桃溪兄弟”——三个农民,一年内,从零成长为全网拥有300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单条视频播放量屡破千万,怎么做到的?
刚起号时,我们没有分镜脚本,没有灯光图纸,甚至不清楚什么是蒙太奇。一人负责导演摄像,一人负责美食内容策划和出镜,一人负责出镜协调气氛,就这样用质朴的镜头、真实的体验和乡土气息,触动无数网友的心弦。
(一)
我们“桃溪兄弟”三个人都是生于婺源、长于婺源的新农人。
步入新媒体赛道,我们最想分享的是农村生活和农村美食,这也是我们最擅长、最了解的内容。无论是田间地头的一次劳作,还是灶台前的一顿家常饭,扎根泥土、贴近生活的选题方式,都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我们沉浸式制作四季流转的农家美食(如腊味、野菜、时令小吃等),捡田螺、捞鱼摸虾、上山下田,用最朴实的方式记录农村生活的点滴,让无数人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与亲切。
引起大家共鸣的核心要素是共同的情感。
无论受众是否来自农村,我们都尝试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细腻的画面语言,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
视频选角上,出镜的是两位素人而非专业演员,也没有华丽包装;道具运用上,多选取土灶台、竹筒碗、捕鱼笼、蓑衣、斗笠、竹排等具有浓厚乡土味的器物;选景定位上,在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境内,寻找粉墙黛瓦的古村落、蜿蜒错落的梯田花海、独具特色的篁岭晒秋等标志性景观。镜头下,每一帧画面都宛如精心绘制的田园画卷。
视频中,我们在江南水乡摸鱼捞虾,烹制几道简单的农家菜。观众不仅能“看”,还能切身“感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山水之间,与我们一同劳作,一同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这就是我们内容创作的主旨:用乡村自然之美,传递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二)
拍摄初期,每周更新三个视频,没有人看,也没有收益。我们将全部精力扑在拍摄上,用心打磨作品质量。
一台旧相机就是我们的全部设备。为了解决收音问题,我们先用手机录音,后期剪辑时再一帧帧同步音轨,一条视频往往要处理上百条音轨。
想要拍出电影质感,但没有滑轨运镜怎么办?我们看到院子里干农活用的铁皮车,便灵机一动,将铁皮车改装成简易的滑轨。虽然简陋,但通过反复调试,我们成功实现了平稳运镜,为视频增添专业感。
内容创作上,初期作品以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为主,但半年时间里,视频流量并未出现明显起色。之后,我们调整内容形式——弱化情节,将镜头对准人与自然的独特联系。恰恰是这一转变,抓住了现代人的内心需求,作品被平台抓取为精品内容,一举进入抖音精选。
尤其是“蕨根粉制作”一期,抖音平台播放量直接突破1500万,点赞量突破17万。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我们开始融入更多视觉元素。例如,在一些视频中加入航拍镜头,展现婺源的壮丽山水;运用慢镜头展现劳作瞬间,强化内容的视觉冲击力。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账号“桃溪兄弟”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领域脱颖而出。
(三)
“用心≠爆款”。
内容生产不能仅凭个人爱好,还需要尊重受众喜好和市场规律。作品好不好,数据会说话。每期视频播发后,“桃溪兄弟”会从播放量、完播率、点赞量、评论数、转发数复盘作品的传播效果,并通过与往期爆款视频的对比,不断调整视频呈现方式。
“猪肚糯米饭”一期,本着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自信,我们对作品的传播量充满期待,实际却反响平平。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这期视频完播率非常低,而同类型食材在网络上已经存在制作手法更高端、呈现形式更精彩的内容,所以受众很难在作品中有获得感。
此外,研究短视频平台算法同样重要。通过摸索,我们不断调整内容结构,尝试通过缩短前奏、前置精彩部分等方式,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要增强粉丝黏性,评论区运营也十分重要。为了让粉丝有参与感,我们会在评论区积极回复粉丝提问,并在内容创作中有意识地预留“互动点”。
例如,在拍摄制作野菜时,我们在视频中提问:“谁能说出我们还没吃过的野菜?”“徒手挖河蚌的快乐谁懂?”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还能推动他们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此外,我们发现,粉丝经常在评论区提及晨雾朦胧的群山、粗大的古樟树、收获鳑鲏等场景,“桃溪兄弟”便在后续内容中增加此类元素的呈现,并尝试开发更多与观众兴趣契合的主题,进一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四)
慢慢地,“桃溪兄弟”逐渐成为婺源县的一张新媒体名片。作为扎根县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桃溪兄弟”不但展现了婺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而且通过新媒体平台将这片土地的魅力传递给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在“桃溪兄弟”的镜头下,婺源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故事场域——从村头巷尾的日常琐事到田间地头的劳作场景,这些看似平凡的内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让人们在喧嚣中找到片刻宁静,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关注乡村、热爱乡土文化的热情。
团队刚成立不久,婺源县委宣传部就敏锐捕捉到“桃溪兄弟”的传播价值。县委宣传部部长不但下乡与我们座谈,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力量更好地推广婺源文化,而且推动全县成立“婺源新媒体协会”,邀请“桃溪兄弟”作为核心成员分享经验,推动婺源县域传播矩阵的建立。通过定期举办创作培训和交流活动,各账号相互协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婺源文化的传播。
“桃溪兄弟”开始尝试在视频中加入更多独具婺源地方特色的内容:考水茶园、江岭油菜花海、察关古桥、段莘三眼桥、卧龙谷瀑布……地方特色的凸显,直接推动60%以上受众在观看视频后检索“婺源”这个关键词。
回顾我们“桃溪兄弟”的每一步,都浸润着泥土的芬芳和奋斗的汗水,我们努力用一个个有泥土芳香、露水鲜味的新媒体作品,书写草根力量记录乡土中国魅力、传递城乡情感的生动画卷。
原标题:《他们靠摸鱼,一年涨粉300万》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高飞 题图上观题图
作者:何梦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