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刊发了理想汽车、中国汽研和东风柳汽三方联合发布的《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事件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就此前碰撞测试而引发的争议向东风柳汽致歉;同时,三方共同倡议良性竞争、回归产品本质。至此,喧嚣一周时间的三方争议正式画上句号。
在此之前,7月29日的理想i8发布会上展示了新车与卡车正面撞击的测试视频。视频中重2.6吨的理想i8以10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撞向8吨重的乘龙重卡。在历经两次撞击后,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而被撞测试卡车在碰撞中车头前倾,四轮离地。视频显示,测试用的卡车车标为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卡车车身上则贴有“中国汽研超级试验”的字样。
该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业内与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激起了大量争议。尽管理想汽车声称视频内容是对用户真实交通场景的模拟,且有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提供背书,但视频中呈现的反常识视觉画面仍瞬间引爆舆论。
很快,这一画面便遭遇物理学家和卡车工程师的专业性质疑——“依据动量守恒定律,2.6吨的小车怎能撞飞8吨的卡车?简直要把牛顿的棺材板都掀翻了。”
抛开物理定律层面的争议,外界更关注此次测试是否合规。此次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的执行方正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简称“中国汽研”)。其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2001年转制为企业,凭借行政授权与车企合作,以提供测评认证等服务盈利。
据知情人士称,此次测试由理想制定大纲、中国汽研执行,但理想和中国汽研的声明中未披露诸多测试细节,难以令人信服。理想汽车仅表示“本次测试合乎标准”。
这就意味着此次碰撞测试不过是双方商业合作,测试结果已然既定。从后续反应看,理想汽车并非故意造成车头断裂,或因锁止机构未锁好,抑或涉事二手卡车因多次被撞导致锁止机构老化,才产生了这一结果,而理想汽车显然认为这样的效果更具冲击力。
当然,即便抛开商业合作的因素,这场测试本身也是“失智”之举。在业内看来,理想i8与卡车的碰撞测试本身就存在认知误区,容易让用户产生“小车可与大车抗衡”的错误认知,而这无疑是极具危险性的。毕竟,驾校教练与交警早已反复强调,行车时需注意避让大型车辆。
值得关注的是,理想i8碰撞测试争议似已引发“蝴蝶效应”。自i8上市以来,理想汽车一周内始终深陷舆论旋涡,就连理想车主也莫名遭遇无妄之灾。仅8月3日0时至早7时,某平台就集中出现45篇主题为《以前真没注意,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理想车主》的相同视频。即便在凌晨时段,这类密集攻击也未曾停歇,且至今仍在持续。
基于此,8月7日上午理想汽车法务部官微发文称“近日,公司收到多位车主举报,反映各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负面评价的误导性信息,极大损害了理想汽车用户形象,致使理想汽车用户线上线下生活遭受严重侵扰。”
而在此之前,理想汽车已因产品定义偏差以及碰撞测试争议等因素对i8进行配置和定价策略的纠偏。8月5日,理想汽车官宣调整i8的配置与定价。调整前,i8分Pro、Max、Ultra三款配置车型,分别售价32.1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元。调整后,只保留一个版本,定价33.98万元。
对此,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对齐理想ONE的价值定义,听大家劝!”
实际上,此次调整原因是在i8上市之后,理想收到了很多关于版本配置的质疑,尤其是“冰箱彩电”这样的招牌在入门款上不仅没有标配,甚至还无法选装,所以理想i8的改变思路也是从这些质疑入手的。
当然,这其中或许有避免重蹈MEGA覆辙的考量。但相较于此前MEGA因遭恶搞而折戟,此次因自身营销“翻车”,更可能让过往心血付诸东流。
“去年,理想MEGA遭遇了汽车历史上最大的抹黑事件。”从李想的表述中不难看出,理想汽车对MEGA的挫败感至今未散。尤其是在理想L系列面临大量“平替”产品的市场环境下,其在纯电领域的“第二枪”显然不容有失。
如今,距离理想i8正式交付已不足半月,此次紧急调整后的市场表现,不仅将决定其“二次触电”的成败,更关乎这家新势力车企下半年的业绩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