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高瓴投的美国教授,要A股IPO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投资家 时间:2025-08-07 22:12:35



异常火爆的IPO市场,闯入了一个中美创业者联合打造的超级巨星。

作者 | 老高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异常火爆的IPO市场,闯入了一个中美创业者联合打造的超级巨星。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创投圈传来劲爆大消息,关注人类健康未来、研发出“全球首款破伤风单抗药物”的泰诺麦博,A股征程有了最新进展。上交所官网显示,泰诺麦博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若顺利,A股医药板块将迎来“新贵”,全球破伤风药物格局或再次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泰诺麦博还是科创板“1+6”新政出台后,首个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IPO的公司。泰诺麦博极具“传奇”色彩,公司由两位在中国、美国医药界声名远播的大牛成立。其中,单一持股最高的实控人HUAXIN LIAO(廖化新),是全球著名病毒学专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另一实控人郑伟宏,是北大硕士。他药物销售起家,并在多家药企担任高管。

两位医药界牛人一见如故,共同创业,获资本垂青,累计吸引近30家VC/PE、产业资本入局。投出医药“半壁江山”的高瓴、招银国际、中金资本、倚锋资本、格力金投、国中资本、阳光融汇资本、申银万国投资等“顶流”机构云集,共同见证全球破伤风药物史的崭新一页。

中美创业者打造的医药界“传奇”要IPO了。

2025年,IPO市场的火爆程度已超出想象。上半年,港股一马当先,登顶全球IPO募资王座。港股持续释放的IPO红利,让很多过去IPO屡败屡战的公司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这些公司则给港股注入了新活力。下半年,A股也开始发力了,利好频出,向全球创业者招手。

泰诺麦博便是A股利好政策的受益者,首个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IPO的公司。要不是科创板“1+6”新政出台,泰诺麦博想去A股IPO的机会很渺茫,因为它们太过于“为梦想窒息”。而这家公司的故事还要从中美医药界两位“幻想改变全球创新药格局”的大牛说起。

率先有此类想法的,是泰诺麦博创始人之一的廖化新。他是全球医药界“传奇”人物,在国内工作期间,对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首次分离作出了主要贡献。去美国深造后,廖化新进一步激活医学天赋,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病毒学专家,留在美国杜克大学担任长期教授。

廖化新教出了不少医学顶尖人才,在全球医药界久负盛名。都说人年龄越大越想为梦想而活。在美国的廖化新“想通过自己的分子发现平台做出一个成果”。他天马行空的设想引起了一位中国医药界牛人的注意,这个人是郑伟宏。后者的想法是,“搞出震惊全球的创新药”。

据说这两位“中美友人”为了双方各自的梦想跨越年龄鸿沟,彻夜长谈,越聊越兴奋,聊成了统一的梦想。在美国旧金山相识的第二年,廖化新、郑伟宏就决定一起创业了。郑伟宏的建议是把公司放在中国,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振会给新药事业释放出更大的成长潜力。

教了半辈子课、了解美国市场机制的廖化新也很看好在中国创业,他觉得,创新药在中国的趋势前景要“遥遥领先”美国。双方谈妥,一拍即合。这次创业,廖化新做出了很大“牺牲”,他放弃了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辞职回国创业圆梦。郑伟宏同样舍弃了“一切”,他举家搬迁,与廖化新相聚一处,2015年在珠海正式成立了攻坚人类新技术的药企泰诺麦博。

刚创业时,廖化新、郑伟宏没想过对外融资。“但人类新技术,太难攻坚了。”主要二人对梦想的追求过高,誓要搞出全球首创技术,而且选择了医药极其“冷门”的破伤风单抗药物。

二人觉得,只有“冷门”方向才能把实力与技术发挥到极致,一飞冲天。

创业跟大学里搞科研不太一样,要操心的事情太多。

公司成立的第一个三年,就面临着各项压力,廖化新、郑伟宏曾在各自事业中积累丰厚,早早财务自由,也“不差钱”。可面对全球首创技术,“投入就像无底洞”远远不够。双方商议下,对外宣布创业,用个人强大号召力“招商引资”。外界很惊讶,“廖化新回国创业了”。

闻讯全球著名病毒学专家、美国科学家在中国创业,投医药的主流资本彻底坐不住了,一轮轮疯狂送钱。VC/PE、产业资本也不管是不是“冷门”了,“单廖化新三个字就是估值未来”。连翻押注,泰诺麦博累计斩获超20亿元融资,近30家“顶流”机构跑步进场,风头无二。

泰诺麦博在“冷门”赛道创出了创投圈至今难忘的资本“奇迹”。其实,单抗药物在国内有不少药企涉足。单抗药物又名单克隆抗体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单抗药物可精准作用于靶点,拥有高特异性及较小副作用的优点。然而,国内单抗药物的研发偏向肿瘤等重大疾病。

抗感染方向鲜少有药企参与,壁垒弱、周期长。资本也很少会投抗感染方向。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解读,抗感染单抗药物创业难主要存在两点原因。一是,技术壁垒不足。“创业者要是没有新技术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无法建立技术壁垒。”二是,商业化难度高。“单抗药物研发周期较长、成本高(平均耗资约10亿元),且需面对专利悬崖压力。”

正常来说,资本爱投创新药,尤其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到来加速了创新药研发周期,肿瘤、减重、慢病等迭代领域也给创新药释放出了巨大商业空间。但抗感染如破伤风单抗药物的空间就没那么理想了,在于‌被动免疫产品已在市场根深蒂固。DeepSeek分析,“国内破伤风预防依赖三类传统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抗毒素、马破免疫球蛋白、人源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外部造成的创伤,普遍会注射上述药物,形成了医疗惯性,使资本望而却步。”

泰诺麦博算是抗感染单抗药物中的“异类”。它们能获得近30家VC/PE、产业资本垂青,核心并非该方向有多大诱惑力,而是团队太强大了,“资本投的是人”廖化新靠个人魅力扭转乾坤。他把一个原本不太被看好的故事,放大到了可能改变全球破伤风药物格局的高度。

对于资本来说,“破旧立新”是最大诱惑力。成功了便是,“历史时刻”。泰诺麦博攻坚破伤风的初衷是,挑战难度大。破伤风虽然有治疗手段,可该疫病的病死率仍高达30%-50%。‌被动免疫产品以预防为主,换句话说,“要在出现伤口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注射破伤风针。”破伤风的风险点是,过敏、起效慢。泰诺麦博想做的事是,“跟破伤风的风险隐患说再见”。

知难行更难,泰诺麦博研究了十年,直到2025年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才获批上市。

公司创立十年,廖化新、郑伟宏刚达成初步梦想。

背后近30家“顶流”资本,压力山大。它们陪着泰诺麦博做梦近十年。

当然,这十年从医学科研的角度是“革命性”的。按着DeepSeek的资料,泰诺麦博运用单抗技术给破伤风疾病带来历史性突破。其研发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安全性、起效速度、保护时效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破伤风。”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给药12小时后,95.4%患者达到保护水平,传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保护率仅有53.2%。

外媒对泰诺麦博的“医学发明”给予高度评价,称“破伤风预防革命”。亦是“全球同类首创的创新药,实至名归的全球第一。”创新药获批上市了,泰诺麦博的日子并没有“全球第一”那般好过。这十年,公司几乎花光了融资,只为完成“窒息的梦想”。关键,这个梦想离真正实现有很大距离,一款创新药需完整运用到市场,才知道能不能改变人类健康未来。

这是个谜。廖化新、郑伟宏二人心里恐怕也没底。研发要精进、产品要打磨、创新药需有广大受众使用数据。完这善一切的前提是,钱。资本等不了,只能把回报压力抛给泰诺麦博。

坏消息是,泰诺麦博举步维艰,公司的泰度塔单抗注射液2025年获批上市,意味着过去十年,公司没有造血来源,就靠廖化新的个人魅力及融资支撑。港股IPO也是2025年勉强接受“有商业模式的未盈利公司”,A股拒绝容忍“零收入”公司。好消息是,泰诺麦博“运气逆天”。它们赶上了科创板“1+6”新政发布后的第五套标准,有了获准A股IPO的机会。

随着泰诺麦博近期征战A股IPO及招股书的披露,中美创业者打造的医药界“传奇”不再神秘,也让外界感受到了“冷门”搞出“全球第一”的艰辛。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434万元、0元、1505.59万元;净亏损分别为4.29亿元、4.46亿元、5.15亿元。单招股书披露的三年,泰诺麦博就累计亏损13.9亿元,营收微乎其微。

即便经营陷入如此窘境,泰诺麦博也不忘“为梦想窒息”。有媒体曝出,其对产品的市场空间有个“30原则”,“年销售30亿元、上市后要有30年寿命。”这样的“原则”不禁让人想起了“中国最大忽悠”贾跃亭以及“前中国最大忽悠”许家印。当年,许家印也是豪情壮志的许下心愿,结果,愿望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泰诺麦博自然跟许家印之流不同,但这愿望也不小,此外,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流入市场的售卖水平如何,能否变成爆品是个问号。

价格方面,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不是一款“普惠”产品。其定价一针798元,远高于传统破伤风针。临床上使用高、接受度高的破伤风抗毒素,一针约20-30元。哪怕更贵的人源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针售价约200-300元。最重要一点,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还没纳入医保。

市场规模看,破伤风针发展到现在仍属“冷门”。有券商曾分析,中国破伤风针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其中,破伤风抗毒素规模不到10亿元,免疫球蛋白规模不足20亿元。按着泰诺麦博的“30原则”,年销售30亿元,约等于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的市场总规模。听上去不免夸张了。不过,有梦想终究是美好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急需市场验证。以资本化角度,公司的希望有了。IPO前,泰诺麦博实控人廖化新、郑伟宏合计控制公司‌33.1%‌表决权,廖化新为最大单一股东。公司未来什么情况不好说,两位创始人即将迎来暴富人生。

那么,你看好泰诺麦博的A股IPO之旅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