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想回到区上越来越难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识局 时间:2025-08-07 22:13:10


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小刘从区直某核心单位提拔到基层乡镇任副职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两年前,三楼找小刘谈话,说区上有意提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历练,小刘工作扎实、成绩突出,正是合适人选。

“好好干两年,将来不可限量!” 三楼语重心长地说。

自上岸以后,小刘一直在区直核心部门。这里的活他已经轻松拿下,基层的工作那岂不是手拿把掐?镀金两年再杀回来岂不是走上了快车道?

小刘爽快答应了。

刚到乡镇,小刘明显感觉到了这里与区上的区别。

在区上,大家各司其职,即便再忙,干好自己的事即可。在乡镇,情况却大不一样。

小刘粗略算过,光他需要对接的区级部门就有四个。

“已经算少的了,老哥对接的区级部门有十几个!底下干部平均一人对接两个局!” 班子里的老陈说。

小刘虽然管的是民政,但还被分摊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任务,他还包抓了三个社区、两个村,那里的一草一木可都在他的包抓范围之内。

小刘算是直观体会到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的含义。

不就是活比较杂嘛,干中学嘛!小刘想。

毕竟经历了无数个加班的洗礼,小刘的抗压能力还不错。虽然活比较杂,但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他一个礼拜就将工作掌握得七七八八,甚至还有了不少创新思路。

于是小刘召开干部会议,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想法安排了下去。

会议结束,股长老李没走,看样子有话要说。

在 “刘主任真是高瞻远瞩” 之类的彩虹屁之后,他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没人。”

在区上的时候,部门最不缺的就是人,且多是精力十足的年轻人。来到乡镇后,才知道这里虽也不缺人,但缺的是干活的人。

指望一个在一个地方干了快一辈子的人重燃激情显然不现实,剩下的大多是小刘的 “老哥” 辈,工作的落实成了大问题。

除了这些,小刘还经常要面对各种临时性的任务。比如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就得第一时间赶到村里。还有各种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每次都得准备大量的资料。

负责任的小刘当然不放心把这些工作交给手下的 “老皮”,于是只能自己辛苦扛着。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小刘特别害怕周末电话响起。因为他好不容易能陪陪家人,那恐怖的铃声就会将他立刻拉回单位。

更让他沮丧的是,前段时间因为一件无能为力的事,他被问责了,评优肯定没戏了,有人说可能还要影响考核奖。

于是,小刘开始怀念区上的日子,他开始琢磨着能不能调回区上。

小刘想,自己以前至少也是核心单位的,想必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当他找了一圈后,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基层人才短缺,很多乡镇干部都想往区上跑,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工作就更不好开展了。” 老同事告诉小刘。

当然,凡事必有特殊情况,小刘当年的一个同事就直接提拔在了区上。然而,小刘并不是特殊的那一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