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小刘从区直某核心单位提拔到基层乡镇任副职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两年前,三楼找小刘谈话,说区上有意提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历练,小刘工作扎实、成绩突出,正是合适人选。
“好好干两年,将来不可限量!” 三楼语重心长地说。
自上岸以后,小刘一直在区直核心部门。这里的活他已经轻松拿下,基层的工作那岂不是手拿把掐?镀金两年再杀回来岂不是走上了快车道?
小刘爽快答应了。
二
刚到乡镇,小刘明显感觉到了这里与区上的区别。
在区上,大家各司其职,即便再忙,干好自己的事即可。在乡镇,情况却大不一样。
小刘粗略算过,光他需要对接的区级部门就有四个。
“已经算少的了,老哥对接的区级部门有十几个!底下干部平均一人对接两个局!” 班子里的老陈说。
小刘虽然管的是民政,但还被分摊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任务,他还包抓了三个社区、两个村,那里的一草一木可都在他的包抓范围之内。
小刘算是直观体会到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的含义。
三
不就是活比较杂嘛,干中学嘛!小刘想。
毕竟经历了无数个加班的洗礼,小刘的抗压能力还不错。虽然活比较杂,但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他一个礼拜就将工作掌握得七七八八,甚至还有了不少创新思路。
于是小刘召开干部会议,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想法安排了下去。
会议结束,股长老李没走,看样子有话要说。
在 “刘主任真是高瞻远瞩” 之类的彩虹屁之后,他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没人。”
四
在区上的时候,部门最不缺的就是人,且多是精力十足的年轻人。来到乡镇后,才知道这里虽也不缺人,但缺的是干活的人。
指望一个在一个地方干了快一辈子的人重燃激情显然不现实,剩下的大多是小刘的 “老哥” 辈,工作的落实成了大问题。
除了这些,小刘还经常要面对各种临时性的任务。比如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就得第一时间赶到村里。还有各种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每次都得准备大量的资料。
负责任的小刘当然不放心把这些工作交给手下的 “老皮”,于是只能自己辛苦扛着。
五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小刘特别害怕周末电话响起。因为他好不容易能陪陪家人,那恐怖的铃声就会将他立刻拉回单位。
更让他沮丧的是,前段时间因为一件无能为力的事,他被问责了,评优肯定没戏了,有人说可能还要影响考核奖。
于是,小刘开始怀念区上的日子,他开始琢磨着能不能调回区上。
小刘想,自己以前至少也是核心单位的,想必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当他找了一圈后,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基层人才短缺,很多乡镇干部都想往区上跑,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工作就更不好开展了。” 老同事告诉小刘。
当然,凡事必有特殊情况,小刘当年的一个同事就直接提拔在了区上。然而,小刘并不是特殊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