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崔悦晨
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发布了最新的行政处罚信息,剑指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太原幸福里支行的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等,罚款金额总计16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月前,渤海银行连续收到三张罚单,分别涉及长沙分行、宁波分行以及合肥分行的违规行为,累计罚款金额接近200万元。
与此同时,渤海银行2024年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行的一些关键指标正承受压力。例如,净利差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衡量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标均出现了下滑趋势。此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相比前一年下降超过20%,进一步加剧了该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合规管理水平,成为摆在渤海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期罚单频发
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被处以95万元罚款。
与此同时,渤海银行太原幸福里支行(原渤海银行太原亲贤支行)因未能真实反映风险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70万元。
此次处罚不仅针对机构本身,还涉及多名关键岗位的责任人,包括但不限于时任渤海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刘伟,时任太原亲贤支行副行长范华等,覆盖了分行中小企业部、支行管理层以及客户经理等多个重要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渤海银行近期唯一的一次合规问题。就在前一天,即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也发布了对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的处罚决定。该分行由于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警告并罚款32.8万元。同时,时任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贺某被罚款2.4万元。
在更早些时候,渤海银行也连续收到了三张罚单,分别涉及长沙分行、宁波分行以及合肥分行的违规行为,累计罚款金额接近200万元,显示出该行在合规方面的系统性挑战。
具体来看,7月3日,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超项目工程进度放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被罚款60万元。
同时,时任渤海银行合肥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姜楠、普惠金融事业部主办客户经理张爱鹏、业务四部主办对公客户经理姚磊、四部负责人郭嘉因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分别被予以警告。
进一步回溯到6月份,渤海银行宁波分行、长沙分行也因为多项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渤海银行已连续收到25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500万元。
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作为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成立之初,该行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7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并于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渤海银行于2020年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截至2024年底,渤海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4家一级分行(含3家直属分行和1家境外分行)、35家二级分行、291家支行以及16家社区小微支行,总机构网点数达到了376家,覆盖了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及经济重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网络布局。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度渤海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254.82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94%;净利润达到5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
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6.41%。
尽管整体业绩保持了正向增长,但渤海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却显示出一定的压力。例如,净利差从2023年的1.19%降至2024年的1.12%,而净利息收益率则由1.41%下滑至1.31%,这表明银行在利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盈利空间有所缩小。
资产质量方面,虽然不良贷款率略微下降至1.76%,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同时,拨备覆盖率也有所下降,从2023年的156.94%降至2024年的155.19%,反映出渤海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略有减弱。
此外,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渤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9.7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了25.63%。这一显著的降幅不仅揭示了中间业务收入面临的挑战,也反映了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对总收入贡献度显著降低。
总体来看,尽管渤海银行在2024年取得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但其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仍不容忽视。
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至2024年间,渤海银行已连续三年未向其股东分配任何现金分红,这与银行业整体分红总额屡创新高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渤海银行之所以未能进行分红,主要是由于资本金的紧张。
根据2024年的年报数据,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8.35%,尽管较上一年度微升了0.05个百分点,但距离7.5%的监管最低标准依然非常接近。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这一比率处于较低水平,同期浙商银行为8.38%,而招商银行则高达14.86%。
资本压力直接限制了分红能力。事实上,早在2015年,渤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连续两年未能达到当时的监管要求。虽然通过2019年的增资扩股行动,该行的注册资本从85亿元增加到了144.5亿元,但由于业务扩展带来的资本消耗,资本紧张的问题依旧存在。
另一方面,进入2025年7月,渤海银行经历了重要的高层人事调整。
首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7月23日批准了齐君担任渤海银行首席风险管理官的任职资格,自2025年7月21日起正式履职。公开资料显示,齐君是外部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多个风险管理部门工作过。
与此同时,副行长杜刚宣布辞职。杜刚此前曾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工作长达23年,对于监管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渤海银行内部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授权代表、董事、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等。
这些变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员更替,更是围绕着渤海银行如何加强合规管控和风险管控的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例如,渤海银行曾建议不再设立监事会以及对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修订提案,都反映了管理层对于提升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的决心。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轻银行,渤海银行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近年里却遭遇了业绩下滑、内控问题频发以及资本市场遇冷的困境。面对这些挑战,渤海银行能否成功转型,改善内控问题并重建市场信任?市场正拭目以待。(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