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云贵川Bistro漂亮饭,人均300没有回头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IC实验室 时间:2025-08-08 14:10:45


云贵美食的底蕴,变成了片面的「诗和远方」的意象,变成了一个悬浮的中产阶级符号,变成了网红滤镜中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tag。

这几年突然多了很多高端精致的「云贵川bistro」餐厅。

这些餐厅都有一些共性,首先名称里,必须是「山」、「野」、「果」、「云」这几个字排列组合,什么「野果」、「山野」、「云山」、都已经用烂了。另外,店名一般会以一个bistro收尾,突出一个土洋结合。

门头装修,主打一个自然森系。招牌必须是大地色或者暗绿色,装修必须是原木风加民族风。而且哪怕开在商场里,门口也要摆上露营椅,搭配草垛和绿植,让你身在城市,也能幻想自己心在山野。

然后就是菜色,既然是云贵川定位,那包浆豆腐、酸汤锅之类的,都属于基础操作。调味不会给你直接用榨好的木姜子油,而是拿着一整根木姜子给你现削。普通人闻之色变的折耳根,在这里既不是凉拌菜,也不是做蘸料,而是要和奶茶组队。

另外就是土洋结合,什么云南菌子配酸面包,冰淇淋包谷粑粑,猎奇度和视觉张力拉满,配合扎染布艺背景,配暖黄灯光,好吃不好吃另说,发到小红书抖音,那绝对出片,绝对点赞量蹭蹭蹭往上跳。

那么为什么「云贵川bistro」,突然成了餐饮行业顶流呢?

这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云贵川bistro。

01

bistro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法式大排档。

它本来是一种巴黎街头常见的价格低廉,味道正宗的法式家常菜餐馆。

一家原教旨的法式bistro,一般会有这么几个关键特征。

首先是店面小,甚至小到可能也就和咖啡馆差不多大,主要服务附近社区居民,能给顾客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

其次,就是bistro的菜色相对会比较简单,上菜很快,但一般会结合餐酒。有酒有菜,更适合三五好友聊天吹水。

最后就是价格低廉,服务工薪阶层,才能叫做bistro。要知道,很长时间里,法国工人的住所里都没有暖气,漫漫长夜,工人兄弟们就会到温暖的bistro里,随便整俩小菜,喝点小酒,打发漫漫长夜。

照理来说,把bistro翻译成小酒馆会更加合适,但在我看来,还得是大排档这个类比最精准,最接地气。

但是当bistro走出法国,进入国际市场以后,它已经逐渐脱离了其「平价法式家常菜馆」的原始定义。

它不再特指某一种菜系,而是演变成一个强大的营销标签,用来传递一种特定的氛围:

休闲而精致。

普通的小酒变成了三位数一杯,四位数一瓶的红酒,廉价的菜品变成了肚子受饿,钱包受罪的精致小菜,朴素的店面和贴近社区的选址,也变成了昏黄的氛围灯、精致优雅的装修,网红街区和白领集散地为主的选址。

客单价自然也是暴涨。人均一百多属于普通,人均300+属于尚可,人均500,说明今晚喝到位了。

毕竟在大众看来,bistro,那就是法式餐饮,那就是高大上的象征。哪管它在本土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种演变,也让bistro可以被灵活地嫁接到各种菜系上,主要起到的就是一个提高售价的作用。

于是这帮做生意的,想到了这几年最火的云贵川风味。

02

虽然餐饮行业喜欢把云贵川三个地域放在一起聊,但事实上,云南菜,川菜和贵州菜,不仅各自差异极大,火起来的时间点也完全不同。

川菜是大菜系,走向全国也是最早的。从80年代起,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浪潮中,人口大省四川向东部沿海地区输出了海量的劳动力,也连带着川渝口味征服了全国的餐饮市场。

云南菜的走红,相比之下就要晚一点。

它的崛起,源于云南旅游的爆发。

2000年之后,随着自由行逐渐取代跟团游,第一批选择自由行,寻找「诗和远方」的年轻人们,把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这些云南旅游目的地带成了全国最早的「网红城市」。

而当游客大量来到云南,云南菜终于迎来了出圈契机。

此后,当地政府开始顺势推动滇菜「进京、入沪、下南洋」,以云海肴、外婆味道为代表的一批云南菜品牌启动了全国性的扩张,云南米线、火锅、云南烧烤也陆续登陆北上广深。

汽锅鸡、石锅鱼、香茅草烤罗非鱼、鸡丝凉米线、黑三剁这些标志性菜品,也构成了许多消费者对云南美食的经典印象。

至于贵州菜的出圈,就要更晚了。很多人对这个美食大省的认知,就停留在酸汤鱼、羊肉粉和老干妈上。

贵州菜的天命时刻,是2023年。

这一年,酸汤品类异军突起,成为全国热度最高的火锅味型之一。和「酸汤」相关的餐饮门店,在这一年里数量暴增了40%,而相关企业的新注册量则是增长了24%。

这一年,海底捞、巴奴这些火锅巨头纷纷推出了贵州酸汤系列。另外,「红灯记贵州酸汤牛肉火锅」、「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也都在同期创立,短短时间里就开出数十家门店。

除此之外,太二酸菜鱼的母公司九毛九餐饮集团也迅速开出了子品牌「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还把旗下的烤鱼品牌赖美丽改为「赖美丽酸汤烤鱼」,可以说是all in酸汤口味。

这里要说明,酸汤火锅从来不止是贵州红酸汤的专属,像主打水果蔬菜熬煮出来的云南酸汤,以及酒糟发酵工艺制作的海南糟粕醋火锅,也都是同期走红的。

有时间我再专门做一期内容聊聊酸汤。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酸汤,让整个餐饮市场注意到了贵州这个美食富矿。

这几年,贵州烙锅,贵州烧烤,贵州冰浆陆续作为未来之星被餐饮资本发掘,走向全国,都是以酸汤为契机才开始的。

03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偏偏是云贵川口味成为了餐饮顶流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二十几年中国餐饮高速发展中,云贵口味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从红餐网的数据就能看出,中式正餐赛道里,云贵菜门店数占比只有2.4%,差点就垫底了。


关于云贵餐饮为什么没能被充分开发,主要是地理原因。

首先,这两个地区山地占比在全国名列前茅,物流交通不便,建立成熟供应链的难度相对比较高,因此,本土品牌很难规模化扩张。

另外,这两个地区地处西南,既不方便走出去,也不方便引入优秀的餐饮管理人才。

结果就是,云南和贵州菜连锁门店数能超过100家的,就已经算是行业翘楚了。

但换个说法,没有被充分开发,说明被开发的潜力很强。

哪怕是现在,云贵菜里,许多原料、调味和吃法在大众看来,都还是很新鲜的。

例如木姜子、木瓜、薄荷,例如云南菜花样百出的菌菇、花卉和香料,例如贵州的脆哨土豆、洋芋粑粑、贵阳丝娃娃。

对于许多地区来讲,云贵川地区天然就是「远方」的象征,可以承载起一种诗意的想象。各种神奇的食材、调料和烹调方式,就更加具有异域风情了。

异域风情,嗯,又是一个和bistro一样,适合做溢价的概念。

于是餐饮资本的金手指轻轻一动,将两者结合了一下。再借助借助发达的食品工业,将酸汤、蘸料、米线这些核心食材高度预制化,就有了如今开遍全国各地,口味大同小异,价格毫不美丽的「云贵川bistro」们。

04

所以当各路营销号们面对着满大家铺天盖地的「云贵川bistro」,高喊着「西南口味文艺复兴」的时候,我其实对此保持怀疑。

在我看来,这些贵价小酒馆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真正让云贵风味走向全国。

相反,它只是提炼了云贵风味里,最符合刻板印象,最有视觉冲击力,但也是最无法代表云贵菜特色的部分,与西餐的模式和烹饪方式进行跨界来创造话题度,借助当代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疲倦,打造一个精致的「人造山野」,让顾客假装逃离日常。最终实现客单价和社交媒体流量的双重上涨。

所以我说,如今的餐饮行业,越来越像娱乐业了。

资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还没被充分开发的菜系,一款对消费者们还算新鲜的单品,像明星一样包装它,推广它。

当资本的金手指指向谁,谁就能从默默无闻的品类摇身一变,化身全国人民追捧的网红餐饮,流量美食。

但与此同时,云贵美食的底蕴,变成了片面的「诗和远方」的意象,变成了一个悬浮的中产阶级符号,变成了网红滤镜中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tag。

而未来,热度过去,行业退潮,大家只会记得被那些精致小酒馆割了韭菜。

谁还会记得,Bistro本来只是街边大排档,云贵川口味也只是属于普罗大众的酸爽麻辣,人间烟火。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