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激发市场活力 银行积极响应贷款贴息政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中国商报 时间:2025-08-08 14:11:11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8月以来,多家银行积极响应,部署政策落地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这反映了金融体系对稳增长政策的支持,有助于缓解服务业经营压力,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

多家银行快速响应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会议明确,要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落地,同时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8月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实施。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



中国工商银行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截图自中国工商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业银行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部署,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贴息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及时将好的政策精准传导至千企万户,持续为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和惠民生贡献农行力量。

“两项贷款贴息将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进一步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中国建设银行表示,将按照上级单位有关要求,切实做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传导落实,让消费市场参与方更加便捷地获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更好发挥消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政策传导的“零时差”体现了银行的执行力。从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到8月初多家银行表态发声,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种响应速度,一方面得益于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已经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本身就把提振消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视作自身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与政策形成了同频共振。

让政策红利充分惠及各类主体

多家银行提出将贴息政策融入具体的场景中,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让政策红利充分惠及各类主体。

交通银行提出六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推出个人贷款整体品牌“交银惠贷”,加大对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家居、文旅健康、餐饮零售等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此外,中国农业银行聚焦商圈、商超、电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经营场景,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有效满足广大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记者表示,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此次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有望进一步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能有效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减轻大额消费场景下的利息负担与还款压力,进而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经营主体而言,贴息能直接降低其融资成本,企业可借助低成本贷款扩大门店规模、升级设备,并通过优化服务体验吸引客流。

“银行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这反映了金融体系对稳增长政策的支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该政策能缓解服务业经营压力,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但需配套监管评估以保障可持续性,防范金融风险累积。

柏文喜认为,贷款贴息政策后续的关键在于“精准滴灌”与风险防控并重。一方面,银行要用好大数据风控和场景化获客;另一方面,贴息容易引发套利冲动,银行必须建立“资金用途穿透式监管+贴息台账动态跟踪”机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