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7天,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可能连一个决策都没出来,理想汽车却根据“98%的i8用户选择了中高配版本”这个关键信号,完成了一次产品策略的彻底调整。
8月5日,理想i8宣布取消Pro、Max、Ultra三个版本,统一为一个价格(售价33.98万元)、一个配置。这次被网友称为“这个价格值了”、“有下单冲动”的调整,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快速调价,意在30万级纯电SUV市场
“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了。”李想在微博上的这句话,看起来像是自我检讨,但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这恰恰展现了理想汽车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快速试错和迭代的能力。
对比一下就知道这种“快”的价值。传统车企即便是配置调整,也要经过层层审批,动辄数月。而理想汽车能在一周内完成产品策略的彻底调整,在当下这个变化比计划快的时代,这确实是一种稀缺能力。
但这次调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数据背后,理想汽车看到的是一个更大的机会——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区间,是纯电SUV市场最后的蓝海。
翻开今年1-6月的销量榜单,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在30-40万纯电车型中,Model Y以43917台的成绩一骑绝尘,但排在第二的智界R7只有20979台,差距悬殊。更让人意外的是,除了Model Y,这个价格区间没有一款产品月销能稳定超过4000台。
绝大多数玩家都在20万以下的红海里厮杀,却没人真正搞明白一个问题:愿意花30多万买纯电SUV的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试想,如果i8月销能超过4000台,就已经超过了市面上大多数30-40万之间的纯电产品;如果能达到7000台,那就是创造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纪录。这个目标听起来很激进,但并非不可能。
理想汽车其实已经在这个价格区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果把视野放宽到整个30-40万SUV市场(不分能源形式),理想汽车已经是销量冠军。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在这个价格区间的销量达到65940台,超过了奔驰(63032台)、特斯拉(43917台)、奥迪(31053台)和宝马(23588台)。
这说明理想已经在30-40万SUV市场建立了品牌势能,用户知道这个价位的理想车意味着什么。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势能能否平移到纯电市场?
“听劝版”i8背后的诚意
纯电市场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特斯拉用Model Y证明了什么叫降维打击,理想要想分一杯羹,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而“听劝版”i8的策略,恰恰体现了这种诚意——既然用户不想做选择题,那就直接给标准答案。33.98万元,标配即顶配。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从绝大多数用户选购i8中高版本来看,愿意花30多万买纯电SUV的用户,他们的需求和20万用户完全不同。他们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希望获得更全面的体验。理想i8恰恰抓住了这个变化。
拿Model Y来说,同样的价格能买到什么?基础版本,没有冰箱,没有按摩座椅,连个像样的音响都要加钱。但理想i8呢?冰箱、沙发、铂金音响、VLA司机大模型、5C快充技术都标配,加1万还能配上彩电。
具体来看,调整后的i8在三个维度实现了统一:
智能化方面,原本分为AD Max和AD Pro两套系统,现在全系标配AD Max系统,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达到700TOPS。更重要的是,VLA司机大模型将在i8上首发搭载,你动动嘴就能指挥它,相当于多了位“司机”。
续航和充电方面,原本有90.1kWh、670公里续航和97.8kWh、720公里续航两个版本,现在统一配备720公里续航的电池包,配合5C快充技术,做到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续航。
最后,舒适性配置方面,车载冰箱、零重力座椅、遮阳帘、双侧小桌板、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系统,全部标配。至于“大彩电(后舱娱乐屏套装)”,理想则设为选配项,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有消费者算了一笔账:这次调整,用户实际得到的价值提升大概在2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决策变简单了,不用再纠结选哪个版本。
这种策略,让人想起了理想ONE。那款车奠定了理想汽车从0到1的基础,用“全系统一标配”的产品逻辑,让用户觉得“这个价格值了”,在增程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现在在30-40万纯电SUV这片蓝海中,理想想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标配即顶配”的逻辑复制这种成功。这个策略是否会成功?答案可能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揭晓。
不过,理想的赢面还是很大的。毕竟,在这片蓝海中,谁能率先建立起用户认知,谁就能占据先发优势。理想i8的“听劝版”调整,或许正是这场蓝海突围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