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月销量超过2万的榜单中,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品牌——奕派科技。
从销量数据来看,这家源自央企的新势力品牌已经超越了埃安、极狐和深蓝,距离长安启源也仅一步之遥。似乎一颗新星正在缓缓升起。
实际上,这并非东风奕派仅有两款车型所取得的全部成绩。
8月1日,当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布月度业绩时,东风汽车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通过一场盛大的发布会,正式宣布旗下奕派、风神和纳米三个品牌的合并。
合并的目的十分明确,旨在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而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正是销量迅速攀升的奕派科技。
然而,发布新的品牌战略和公布新的产品规划,还不足以全面描述奕派科技成立后所发生的变化。
在岚图和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并取得出色的销量成绩以后,奕派科技也“投华”了!
奕派科技新的产品序列,将会搭载乾崑智驾ADS 4以及鸿蒙座舱5,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全尺寸SUV,预计于2026年正式上市。
由此来看,东风旗下各品牌的变革动作着实不小。
那么,这波品牌整合背后,究竟藏着何种深意?真的只是降本增效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国家队的“三合一”
不看不知道,一数吓一跳,东风现有的乘用车品牌竟有13个之多!
合资这边,除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英菲尼迪之外,还有从合资车企里发展出来的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启辰和示界(神龙汽车旗下);
而自主品牌这边,相对老牌的有东风风神、东风风行,此外还有新能源时代诞生的猛士、岚图、东风奕派、东风纳米。
根据隔壁吉利的经验可以得出,“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大概率会成为品牌的拖累。
多一个品牌,就会多消耗一份资源;而诸多品牌之间定位互相重叠、自己抢自己的市场,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麻烦。
所以,国内的汽车集团都不约而同地进化到了整合与聚焦的阶段。
只不过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该怎么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油车和电车抢市场都算是小事了,如果造成品牌定位模糊不清、用户不买账会更麻烦,必须谨慎处理。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东风集团会专门打造示界这个新品牌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反倒是牵扯更少的自主品牌可以多些自由度。
目前,猛士定位“豪华电动越野文化领先者”,岚图定位“源自东风汽车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一个主打个性化和硬派越野风格,一个面向主流市场承担冲击高端的任务,二者的角色都不可或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剩下四个品牌,东风风行相对比较特殊,品牌归属于东风柳汽。
而东风柳汽的第二大股东是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权并非只掌握在东风自己手里,整合起来有些难度。
而其他三个品牌进行整合,就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都是2023年才成立的,自带的标签都是“智能”、“电动”。
好巧不巧,东风风神也在进行智能化和电气化转型。三个有共通点的品牌放在一起,也更容易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尽管三个品牌彼此之间的产品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面向家庭用户,涵盖的价位区间也都较为接近。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制造,也都能产生协同效应。
或许是东风早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自2023年“跃迁行动”以来,三大品牌就已经开始进行一体化管理改革。
如今走上台前的奕派科技,并不是被动地仓促上马,更像是改革完成后的官宣。
因此,奕派科技的打法也很明确,未来主要规划了两条产品序列。
其中一条是我们刚才说的,奕派和华为联合打造的“智能精品系列”;
而另一条,风神的新角色是铺开节能车和运营车的产品线,同时担负起“东风海外市场主力军”的角色。
一句话总结,就是奕派科技作为面向主流用户的新能源品牌,承担着东风走量的关键任务,将来要为东风撑起新能源汽车的大盘。
02. “置之死地而后生”?
算一算时间,奕派科技的成立,刚好是长安汽车发布公告,表示将从兵器装备集团分立出来之后。
这两大汽车集团调整组织架构的不同策略,也值得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长安的操作,戳这篇详细了解:目标年销500万辆!独立后的长安汽车,凭啥这么狂?)
简单来说,长安汽车分立为国资委管理的一级央企之后,旗下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品牌都保持了独立建制,且几乎没有对品牌定位做出调整。
这侧面证明了这几家品牌到目前为止,发展基本符合长安汽车的预期,也在集团内部发挥了协同作用(比如通用的增程器和三电技术等),这才拿到了安全牌。
相比之下,东风汽车这边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从集团整体销量来看,东风最难的地方在于合资品牌处于转型期,自主品牌需要承担更多的销量任务;
而从新能源销量来看,继岚图之后,东风还需要和深蓝、启源一样,拥有一个新的增长点。
回想东风在2023年提出的“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目标:到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如今现状显然是不符合预期的,也难怪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直白地表示,“效率和聚焦是成立奕派科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其实盘点下东风集团储备的技术资源,会发现奕派科技并不是没牌打。
预计2026年上车、性能达到350Wh/kg的自研固态电池;
1200V电压、峰值12C快充、常温下秒充2.5km续航的全球首个超千伏高压架构;
100毫秒级制动响应的全新线控底盘;
4个级别的天元智驾方案、天元智舱3.0……
但或许是产品线铺开速度不够快,没能迅速让用户接触到;更或许是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的品牌影响力不够大,在市场上缺乏声量。
因此摆在奕派科技面前,最需要的就是打造一套适应当下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体系。
而奕派科技找对人了:当下新能源车圈的王牌“代打”——华为。
官方明确表示,奕派科技与华为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是简单的供应关系,而是团队深度融合,甚至共同办公,真正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协作。”
也就是说,拥有了猛士、岚图项目经验的东风,在奕派的问题上再进一步,不仅仅是追求造一台爆款车,而是寻求组织管理上的进化——
奕派将华为的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植入整个运作链条上,把研发、营销、制造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决策,让华为的用户思维来指导和定义产品。
想要快速在用户端打响奕派的招牌,这大概的确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毕竟华为就是自带流量,有华为赋能的智能化配置也已经得到了用户认可。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不失为迅速提升产品力和影响力的捷径。
如果真能吃透华为赋能造车的精髓,相信奕派科技到2028年预计推出的10台新车里面,总能和之前的岚图FREE+一样,带来一台甚至更多爆款。
有了爆款车型带来的销量,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好在目前奕派已经行动起来了,提出“用户问题,10分钟响应;1小时给到解决方案,1天满意闭环”。
至于成效如何,我们过半年再来看。
03. 写在最后
对于东风汽车来说,新能源转型穿插进合资品牌衰退的大趋势里,的确是个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东风日产、东风本田这样原本的利润奶牛,不再能源源不断地为整个集团带来养料;
另一方面还要去应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玩法也不断花样翻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至少,这场大动作的整合,证明了东风汽车转型的决心。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与其坐困愁城,不如主动出击,猛士体量有限,岚图目标高端,如今的奕派科技才是将来东风乘用车走量的生力军。
无论眼下奕派选择的这条路能否走通,作为央企,东风汽车都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