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照例到城东的马鞍山公园(“灵山人”遗址公园)散步半个小时。然后吃早餐,回来喝茶。
我习惯边喝茶边上网,打开电脑,登录微信,看到同学小群(就是一帮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的“吃喝玩乐群”)里C同学发了一段短视频,大意是说,互联网正在挑拨人们之间的关系,利用算法的精准投喂,不知不觉中造成人们相互对立,活成彼此的敌人。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活跃分子F同学马上应和:
当了家婆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得四分五裂了,看了几篇婆媳在养孩子方面的矛盾之后,抖音推给我的都是婆媳矛盾的短视频。
的确,现在的“算法”不可谓不“精准”:
老人刷到的大多是:孩子靠不住啦,老人有多难啦,只有自己存钱养老,才是活下去的底气啦。
年轻人刷到的是:原生家庭的痛苦是一生的阴影,自己爱自己才是王道啦。
老婆刷到的全是:男人大多会出轨,女人必须管钱,此乃天经地义。
老公刷到的又是:女人太强势会败家,理解男人的老婆能旺三代云云。
孩子刷到的则是:生养不是恩,托举(我有点讨厌这个词)才是。没钱生我干吗?
如此种种,亲人都变敌人了,这世界还怎么得了?
我说且慢,大家都是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在单位里大小也算个中、高层管理者,怎么能够没有一点独立思考和分辨能力呢?怎能轻易相信某音、某号、某书上的东西呢?
然后F同学又说:
北大,武某红,不婚不育,在给别人处理家庭矛盾,天大的笑话。
我说,那你为什么要相信他?为什么要理他?是因为他有教授、专家的名号吗?我还想指导别人搞文学创作、教人如何获得诺奖呢,只是没人鸟我罢了。呵呵。
我想说的是,都是成年人,我们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要懂得辨别是非。不要轻易掉进算法精心编造的陷阱不能自拔。
对于所谓的算法,推送给你的极端观点,你有没有想过事情的另一面?你主动找来一些不同内容、不同观点、不同角度的作品看看,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不会的。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
子女不可能全都靠不住。恪守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亲的子女,毕竟还是占多数的。
忠于婚姻、忠于家庭、负责任,爱老婆(丈夫),爱子女,用心经营家庭的男人或女人还是多数的。
自己辛辛苦苦,舍不得吃好点,穿好点,全力满足儿女要求的父母,更是不可胜数。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真的。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善即恶。不要只盯着那些极端观点不放,回归平凡生活,将目光投向普通家庭的日常温暖,也是其乐融融,令人感动。
当然,互联网平台要加强监管,要自律。有关部门更要行使好管理职责。对那些内容低俗,刻意挑动对立情绪,对一切有违公序良俗的违规账号,该处罚的处罚,该封的封,绝对不能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