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别惦记你那索尼三星了,这波国产CIS来的很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差评XPIN 时间:2025-08-11 02:06:23


前段时间编辑部测试过华为 Pura 80 Ultra 的影像,那颗一英寸主摄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都很出色,确实是给托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伙儿可能也都知道了,根据最近几个月的各路爆料,都把华为一英寸主摄传感器的生产厂商指向了一家国内的 CIS ( CMOS Image Sensor ) 制造厂 —— 思特威

凑巧的是,前两天思特威突然在网上发了一款 “ 新品 ” ,一颗一英寸传感器 SC5A5XS ,就是这参数怎么看都有点眼熟,各项数据跟华为 Pura 80 Ultra 主摄上用的那块没什么两样。


没错儿,这 SC5A5XS 虽然说是新品,但其实是 Pura 80 Ultra 主摄 CIS 的公开销售版本 —— 也就是说,除了华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手机去用思特威这颗一英寸的 CIS 了。

可能会有铁子要问了,华子用思特威大概是因为没有选择,那其他厂商也上国产,真的比索尼三星啥的靠谱吗?

于是托尼就给大家扒拉了一下思特威这家公司,发现它貌似还真的挺靠谱。。。

首先给大家捋一捋国产 CIS 的竞争格局:

根据四方维的统计研究,国产 CIS 厂商除了思特威,主要还有格科微和豪威,这三兄弟近年来因为索尼的供货重心偏向给苹果,很多国产安卓厂商在找替代,所以它们过得貌似都不错。


而在这三家里,豪威的市占率一直比格科微和思特威高,毕竟它家 OV64B 之类的传感器都是米 OV 上的老演员了。而格科微和思特威从市占比的情况上来看其实差不多,但思特威近年增长率是真的很惊人。。。


这三家的区别主要还是在高端线这块。

最近豪威的步子明显慢了些,虽然发布了一英寸的 CIS 但迟迟没有量产,中高端线也一直在吃 OV64 和 OV50 系列型号的老本;格科微主攻的市场一直是中低端和 AI 和物联网设备,貌似没有高端线相关的计划;反过来看思特威这边从华为定制的一英寸 RYYB 传感器开始发力,现在又公开销售同款 RGGB 排列的传感器,大有冲高趋势。

其实消费电子这一块并不是思特威的主场,它是半路出家,之前主要是做安防领域的 CIS 。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思特威 2022 年上市,当年公司的业务收入分布还是 “ 智慧安防 ” 占大头 ( 67% ), 2023 年消费电子业务有大幅增长,但智慧安防的收入仍然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59%)。


虽然说那会思特威的消费电子业务没那么强,但它在安防、车载这块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 它曾连续 7 年全球安防 CIS 出货量第一,海康、大华这些安防巨头的摄像头里,有一半以上的 CIS 都来自思特威。

除此之外,它的车载 CIS 产品,覆盖了行车记录、环视、智驾视觉和舱内娱乐等等,在 2021 年的出货量就做到了全球第四。

都整上市了,你以为跟你闹着玩的?

而思特威营收比重的大规模变动是 2024 年,思特威智能手机业务营收 32.9 亿,占总营收的 55.15% ,同比接近翻了三番。


智能手机业务如此迅猛的业绩,也让思特威的股价水涨船高,从 2024 年初的三十几块,涨到现如今的一百块。


托尼肠子都悔青了。。。

至于业绩为啥能一飞冲天,思特威也在今年的中报里解释了原因:“ 智能手机领域与多家客户的合作全面加深 ” ,看来这消费电子还是赚钱啊。


哎?思特威在消费电子这块看似风生水起,但在华为 Pura 80 之前,你是不是就没听说过哪家手机厂商用的是思特威的 CIS ?

确实,虽然思特威之前也卖了不少手机的 CIS ,但很难说具体哪一家、哪一款产品用过,这还是因为思特威的知名度一般,不如索尼三星,厂家也不会当个卖点去提,大概率是在中端机的凑数镜头上用用。

而中端机又没啥流量,不太会有人去深究它的传感器厂家。

直到后来有人详细拆解了华为 Mate 70 Pro,发现它主摄的结构符合思特威的特征,后面站哥又爆料 Pura 80 用了思特威的 CIS ,这才让这个品牌慢慢出现在大伙儿的视野里。


那思特威能在智能手机领域崭露头角,还被华为选做供应商,一定有什么过人的实力吧?

这不,上海证券研报整理过思特威的核心技术,因为表格太长托尼挑两个重点来讲。


一个是 SFCPixel 技术,同等进光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夜间拍摄效果更好,噪点更低。

另一个是 PixGain HDR ,明暗细节兼顾、而且反应更快,适合拍逆光、夜景或者运动物体。


这俩技术叠一起,就有了华为 Pura 80 Ultra 主摄噪声低、动态范围高、拍摄效果清晰无拖影的特性。

所以华为很早就给思特威这个潜力股投钱了。。。5 年前,华为芯片断供被卡脖子,给思特威注资,算是它在 CIS 上留的后手。


要知道华为坚持用 RYYB 传感器,追求更高的进光量,所以它的 CIS 一直需要定制。

根据我们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华为选思特威是因为它是国产厂商,再加上自己投了钱,所以在定制需求上比较好说话,相对而言索尼三星的定制就要更费嘴皮子了。

有了过硬的技术,如今找思特威的也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

最近有传闻说小米测试通过了一款思特威的 5000 万像素中端 CIS ,对标索尼 LYT600 , 明年 Q1 出货,虽说是二供,但预计出货量也达到了千万级


最最最重要的是价格,2.8 美金,也就是 20 块钱人民币上下,真的相当离谱了 —— 要知道以往 4800 万像素 CIS 的售价都在 5 美金以上,可以说我们的国产供应链是真真地把 CIS 价格打下来了。


现在看国产 CIS 的发展现状,托尼不禁联想到国产显示面板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高端只能选三星没啥话语权,到后来国产面板甚至挤进苹果的供应链,接下来国产 CIS 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实在是很令人期待。

如今这手机尺寸的限制几乎已经压榨了移动影像的物理上限,我们这波技术的突破可以让国产手机厂商有更高的自由度,在影像上去玩一些新花样,甚至价格上也可能会有惊喜。

缺乏创新又傲慢的国际大厂们,不要小瞧了神秘的东方力量。

撰文:小柳

编辑:米罗 & 面线

美编:子曰

图片、资料来源

思特威官网

思特威年报

Medium

Counterpoint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TODAY

知乎:清茶荟

格隆汇

上海证券

微博:数码闲聊站

Sigmamirror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