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和王兴的机器人大战:美团暂时遥遥领先。
作者 | 许丽思
编辑 | 漠影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买机器人上京东”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这场行业盛事背后,以京东、美团为代表的巨头正持续加码具身智能赛道,竞争的硝烟早已悄然弥漫。
曾因外卖业务激烈交锋的美团与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角力正愈演愈烈, 除了布局自家机器人相关业务,双方在投资赛道上同样动作频频。
机器人前瞻统计了美团与京东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模型以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的投资情况,过去半年里,美团已至少在具身智能领域投了5家企业;京东则在过去3个月里紧锣密鼓出手了5家具身智能公司。截止2025年8月10日,美团至少已投资了15家具身智能企业;京东则至少投资了8家具身智能企业。
美团有两条投资线:一条是成立于2017年的美团龙珠,由曾担任联想控股执行董事,天图资本合伙人朱拥华担任创始合伙人;另一条是美团战投,由美团CFO陈少晖带领。两者早期都投资了一大批和美团自身吃喝玩乐业务相关的消费品牌。
京东主要也有两个投资机器人的主体:一个是京东集团;一个是投资了智元机器人的京东科技,这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以技术为产业服务的业务子集团,融合了原京东数科及云与AI基础技术业务板块。
美团、京东的机器人投资布局,起点都锚定自身基因。
美团从餐饮配送、清洁等服务场景切入,想用机器人解决即时零售的降本需求,再沿着工业机器人向制造业延伸,最终通过宇树、银河通用等押注具身智能,完成了从押注一般业务工具到物理世界基础设施的跃迁。
京东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没有美团激进,早期围绕供应链效率做文章,如今大力发挥自身在渠道、场景上的优势,推动机器人完成技术验证和场景实践。其具身投资布局,已实现了对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全覆盖,涉及机器人本体、具身模型、核心零部件等。
不同的投资布局节奏,却指向一个核心命题:用机器人技术重构物理世界的服务与流通效率,抢占人机协同时代的基础设施定义权。
01.
以餐饮为核心
早期投资集体押注服务机器人
外卖巨头们的早期机器人投资项目,都绕不开餐饮。
2018年到2021年期间,在具身智能尚未引起大规模关注时,美团投资了不少服务机器人项目,覆盖了从即时配送到商业服务的多元场景。
2020年7月,美团独家投资普渡科技B轮融资,金额过亿元;2020年8月,参投其约亿元B+轮融资;2021年9月,再参投其约5亿元C+轮融资。普渡最初聚焦于餐饮配送机器人,近年来推出了类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产品已应用于餐饮、零售、酒店、医疗、娱乐体育、工业制造、教育等场景,累计出货量超8万台。
2020年9月,美团领投高仙机器人数亿元B轮融资;2021年4月,超额跟投1亿美元B轮融资。高仙机器人拥有丰富的清洁机器人产品线,包括清洁消毒机器人、室内全能清洁机器人、无人驾驶小扫车等,公司估值140亿元。
▲普渡类人形机器人产品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京东这边,2023年12月,其独家投资了橡鹿科技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2024年7月,又独家投资了该公司约2亿元B轮融资。橡鹿科技已推出智能炒菜机器人美膳狮,复刻了中国八大菜系的精髓,能够做出500多道经典与创新的菜品,已经在全国铺设了上百个点位。
▲橡鹿科技智能炒菜机器人 美膳狮
除了美团、京东,饿了么也曾早期布局机器人领域。
2021年1月,饿了么独家投资了擎朗智能C轮融资。擎朗智能早期专注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最新又推出了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可以在餐厅完成配餐、送餐、清理桌面等任务。
2021年3月,饿了么联合领投了优地科技数亿元战略融资。优地科技有多款室内配送、室外配送、餐饮配送机器人产品,覆盖场景多样。
总的来说,美团、京东、饿了么早期主要是围绕餐饮、配送进行布局,呈现出差异化特点:美团覆盖室内外配送、餐饮配送、商用清洁等多元场景,投资项目与自身业务强耦合,推动了其在即时配送和商业服务领域的智能化;饿了么布局配送机器人,也意强化末端配送能力。
京东更为垂直,两次独家投资炒菜机器人,可能是想要拓展餐饮自动化场景。有意思的是,京东不久前推出了自营外卖新业态“七鲜小厨”,主打现炒现做、透明厨房。“七鲜小厨”采用了炒菜机器人,供应商之一正是橡鹿科技。
02.
从工业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
服务制造业升级
2020年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双重变革期。协作机器人、3D视觉、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从单一机械操作向智能决策跃迁。
与此同时,美团加快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节奏,构建起了从核心零部件到细分场景的全链条布局。
2020年12月31日,美团参与投资非夕科技超1亿美元B轮融资。非夕科技已推出多款协作机器人产品,可完成精密装配、打磨抛光、食品切割等任务,该公司估值在三年前已突破10亿美元。
2021年4月,美团联合领投了梅卡曼德近10亿元C系列融资。梅卡曼德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领域,产品包括3D视觉系统、AI算法及智能抓取解决方案等,是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2022年3月,美团参投了法奥机器人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法奥机器人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产品可应用于焊接、螺丝锁付、咖啡制作、医疗手术等场景。
2022年5月,美团联合领投了未来机器人5亿元C+轮融资。未来机器人聚焦物流自动化机器人方向,产品有室内外无人叉车等。
美团还投资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禾赛科技。2021年6月,美团联合领投了禾赛科技超 3 亿美元 D 轮融资。禾赛科技的产品包括机械式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等,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
▲非夕科技的协作机器人正在执行汽车装配任务
除了工业场景有劳动力替代需求外,高风险、高成本的场景也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可替代市场,尤其是高空作业场景。
2022年5月,美团联合领投了史河科技1500万美元B轮融资。史河科技从事智能高空特种机器人研发,推出了多款船舶除锈机器人,占据国内船舶除锈与化工防腐领域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史河科技的机器人正在执行外墙清洗任务
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美团还投资了手术机器人企业:2021年11月,美团参投了康诺思腾5亿元B轮融资;2023年6月,美团继续参投其C轮8亿元融资;2025年1月,美团参投C轮逾5亿元融资,该公司估值已超10亿美元。美团还参投了另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术锐科技。
京东方面,2018年1月,其独家投资了马路创新6000万元A轮融资。马路创新是一家物流机器人公司,产品包括智能仓储AGV及搬运解决方案,支持订单分拣、货物搬运等场景,与京东自身业务高度相关。
03.
将机器人视为下一代基础设施
美团开启“大扫货”
在美团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王兴称,美团对AI的策略是进攻而不是防守,美团会利用所拥有的一切来尝试进攻,主动去在AI方面实现领先地位。
这种主动进攻的策略落地到人形机器人领域,美团开始“大扫货”式投资:在硬件本体上投资了国内具身第一梯队企业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在具身模型上投资了自变量;还投了两家产品都还没有但团队背景过硬的创企——妙动科技与它石智航。
王兴还曾明确提到,美团将深化与被投机器人企业的协同,强化Robotics与AI的有机融合,持续迭代自动化配送等关键能力。
不过,此时美团的投资动作已不再是为了服务旗下具体业务场景,而是将机器人视为下一代物理世界的重要基础设施,继续扮演连接线下实体与线上世界的科技“桥梁”的角色。
1、连续两轮参投宇树科技
2017年,王兴兴参加了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一场座谈会的饭前闲谈,王兴、雷军等科技圈牛人也都在场。25岁的王兴兴和王兴第一次碰面,王兴兴还展示了机器狗,不过机器狗在过门槛时卡住死机了,需要重启,场景一度有点尴尬。
据了解,王兴兴带着机器狗就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获得融资,不过王兴等大佬们尚未过多注意到这个年轻人。毕竟,四足机器狗在当时的商业化途径还较为有限,大多数投资者对机器人领域的未来发展心存疑虑,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2024年前后,王兴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变。2024年2月,美团参投宇树科技10亿元的B+轮融资;2024年9月,美团参投宇树数亿美元C轮融资。该公司投后估值已超120亿元。
2、领投银河通用天使轮融资
银河通用是一家“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的企业,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鹤创办。
2024年6月,美团联合领投银河通用7亿元天使轮融资,且持股15%。
对银河通用而言,美团不仅在资金上输血,还提供了真实的技术验证场景。去年9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在线下零售、智慧货仓、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在6月的2025智源大会上,王鹤说,银河通用的机器人已进驻多家药店,能够24小时完成药品捡取并对接骑手的派送工作,今年将在北上深开设100家由人形机器人24小时值守的无人药店。
这是美团与机器人企业双向赋能的典型代表,银河通用的技术突破能够反哺美团自身业务,实现降本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
3、独家投资自变量机器人
今年5月,自变量机器人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
自变量机器人由在机器人前沿领域有多年深耕经历的清华校友王潜创办,公司聚焦于“通用具身大模型”的研发。
前两天,自变量机器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发布了轮式人形机器人量子2号,构建起“轮式双臂机器人+轮式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产品矩阵。
▲自变量机器人正在折叠衣物
4、连续领投星海图两轮融资
今年7月,星海图接连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共计超1亿美元,其中A4轮由美团龙珠联合领投,A5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
星海图的创始团队成员来自Waymo、Momenta,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公司最新轮次估值为30亿元。
▲星海图机器人正在进行物品收纳
5、参投妙动科技
今年4月,美团参投了妙动科技数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妙动科技成立于1月,已在深圳和硅谷Palo Alto同时设立办公室。
妙动科技创始人为原大疆RoboMaster技术负责人、原特斯拉Optimus项目组成员杨硕,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师从李泽湘教授。
6、领投它石智航
今年7月,美团战投领投了它石智航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它石智航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CEO陈亦伦,曾先后任职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华为自动驾驶CTO;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原华为“天才少年”,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
04.
京东提速
同一天宣布投资三家企业
自3月内部成立具身智能专项业务部门,并挖来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担任负责人后,京东在具身智能的投资步伐加快。
7月21日,京东宣布完成三家具身智能企业的投资,分别是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
虽然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布局没有美团那么密集,但是投资额基本都较高,且所投的企业基本都具备了从硬件本体到具身大脑全栈自研的能力。
1、参投智元机器人
今年5月,京东科技参与了人形机器人行业一家“明星标的”——智元机器人新一轮融资。这是京东3月确认加速具身智能赛道布局以来,首次对外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智元机器人创办于2023年2月,董事长兼CEO为邓泰华,CTO为“稚晖君”彭志辉,两人既是电子科技大学时期的校友,也是在华为时期的上下级。智元去年业务营收超过亿元,估值已达到150亿元。
京东参与的这轮融资,也是智元机器人在7月8日宣布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前披露的最后一轮融资。
2、领投千寻智能
今年7月,京东领投千寻智能6亿元Pre-A+轮融资。千寻智能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创办,联合创始人高阳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曾提出Figure AI采用的ViLa算法。
千寻智能同样是一家兼顾硬件本体和具身模型的企业:硬件上,其已推出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不过其自身能力更侧重于具身模型上,自研的VLA模型Spirit v1不断迭代升级,能够精准完成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
▲千寻智能的机器人可完成桌面整理任务
3、领投逐际动力
今年7月,逐际动力新一轮融资,京东战略领投,双方将深化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逐际动力在硬件、具身模型上共同发力,不仅打造了双足机器人TRON 1、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还发布LimX VGM,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的技术创新。
据悉,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4、领投众擎机器人
今年7月,众擎机器人宣布完成两轮共计约10亿元融资,其中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
众擎具备了从本体核心零部件到具身智能、运控算法全栈自研的能力。在本体层面,其已推出四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以及一款四足机器豹;在算法体系上,其够消除仿真环境与物理世界的映射差距,使机器人在高动态动作执行场景中表现出色。
▲众擎人形机器人
5、领投Roboscience
今年7月,RoboScience已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京东领投。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底,创始人兼CEO田野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硕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AI Lab并师从吴恩达,曾任苹果公司设备端机器学习平台团队技术负责人。
技术路线上,RoboScience自成立起便采用快慢脑分层端到端模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Manipulation Foundation Model,实现了三大维度泛化:指导任意机器人、操作任意物体、完成任意任务。
6、领投帕西尼感知
今年8月,帕西尼感知宣布已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由京东战略领投。
帕西尼感知自研高集成异构多核阵列软硬件架构HAPTA,已推出第三代帕西尼自研霍尔阵列芯片以及自主研发的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创始人兼CEO许晋诚,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日本机器人学界权威菅野重树。
05.
结语:大厂疯投具身智能
看中的是定义未来物理世界规则的潜力
2023年,具身智能相关融资事件仅4-5笔,但从2025年初开始,具身智能成为一级市场中首屈一指的热门赛道,7月以来基本都是“一天一轮”的融资加速度:除了美团、京东、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还有各路国资、热钱举着钞票争相抢投明星项目。
资本抢投的,不是现在能赚钱的机器人,而是未来能定义物理世界规则的潜力。当未来数十万乃至更多台机器人融入人类的现实生活中,美团、京东们或许不再是一个电商服务平台,而掌控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交互中枢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