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司四年半亏超4亿元,总经理固定200万元月薪议案被否
近日,机器人行业龙头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伯朗特”)因一则高管薪酬议案,被推上了舆论风口。
伯朗特公司董事会审议的《关于总经理固定工资200万元的议案》被否决,随后公司第十大股东君岚投资(嘉兴君岚投资合伙企业)迅速发表公开信,直指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羞辱股东”,并号召全体股东共同行动,修改公司章程,修复治理结构,将尹荣造“清除出伯朗特公司”。
上述事件不仅揭开了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积怨已久的控制权之争,更将伯朗特近年来持续亏损、业绩下滑,甚至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对簿公堂的事实公之于众。被誉为“新三板狂人”的尹荣造,曾喊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的豪言,如今在公司巨额亏损、信誉受损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讽刺。
这场围绕天价薪酬、公司治理、股权争夺的“闹剧”,引发了市场对伯朗特公司的再认识。
天价薪酬风波与创始人、投资人“恩怨情仇”
8月4日,伯朗特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决议公告,引爆了这场行业“大瓜”。公告显示,一份被提交的《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提议,自2025年8月起,公司总经理固定工资调整为200万元。
但是,这份“天价薪酬”议案并未如尹荣造所愿。最终,在5位有权投票的董事中,该议案以1票同意、4票反对的结果未能获得通过。投出反对票的董事理由直截了当:公司当前处于亏损状态,应当先赚钱弥补亏损,待公司盈利以后再提高薪酬待遇。
令人意外的是,这并非尹荣造首次提出类似“激励”方案。据伯朗特第十大股东君岚投资李博铮透露,在2025年7月29日,尹荣造就曾以董事长身份向董事会提交过一份更为“惊人”的议案:要求将公司未来十年全部净利润减去1元后的所有资金,作为他个人的奖金。君岚投资表示,“如果说这不是在掏空公司,拿什么才是?如果说这不是在羞辱股东,那还有什么底线?”
在尹荣造提交总经理固定月薪200万元的议案后,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直指尹荣造对伯朗特公司的“掠夺式控制”。在信中,君岚投资支出,尹荣造并非公司技术创始人,也从未主持过任何关键研发。他之所以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源于新三板时期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在公司初期借助新三板市场火热和高估值融资过程中,尹荣造安排技术团队与核心管理层减持套现,将所得资金几乎全部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随后,尹荣造借助该基金的投票权和董事安排席位,完成了对伯朗特治理结构的“私有化”。这种“设局而非创业,掠夺而非经营”的从行为,彻底架空了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和话语权。
君岚投资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出售”,是认为“时机已至”。尹荣造的“荣造一号基金”在投资人派出的律师帮助下已于近日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这意味着尹荣造不再拥有此前借基金包装出的近40%的投票权(尹荣造个人持股21.65%,荣造一号基金持股17.55%,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于2022年8月变更为尹荣造),从而失去了操纵董事会的基础。
君岚投资表示,尹荣造在此时连续做出“报复性动作”——包括豪车采购、天价薪酬议案、修改章程等,是因为尹荣造知悉自己即将失去对公司控制权。对此,君岚投资已正式向公司提交修改公司章程的提案,并号召股东在8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投票支持,力图重建伯朗特的制度底线,将尹荣造彻底清除出公司,恢复所有合法股东依法参与董事会治理的权利。
深陷亏损泥潭,四年半亏损超4亿元
伯朗特公司成立于2008年,曾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一面旗帜,主营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一度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2014年1月,伯朗特挂牌新三板,成为扩容后首批挂牌企业。公司董事长尹荣造曾因喊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计划在新三板市场名声大噪,被称为”狂人“。2019年,伯朗特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不过,在2021年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和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对公司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指其“应用商销售模式和应收账款可收回比例存疑”后,伯朗特于2023年4月从全国股转公司终止挂牌,企业信誉和市场销售遭重创。
从财务数据看,伯朗特的经营状况持续下滑,让人担忧。财报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伯朗特分别实现营收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2025年上半年,伯朗特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下降17.84%;归母净利润-3941.87万元,亏损收窄5.79%。
简单计算,从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伯朗特累计亏损超过4亿元。持续的亏损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严重侵蚀了公司造血能力和发展潜力。
导致伯朗特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正是其独特的“应用商销售模式”及其带来的应收账款风险。审计报告描述,该模式通过授信和返点制度激励应用商销售产品,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伯朗特负责机器人和机械手本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商则负责终端应用设计、集成和售后服务。然而,会计师事务所对这种模式下收入的真实性、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与伯朗特陷入持续亏损泥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人行业其他企业正在快速发展。如同样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极智嘉,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实现约27%至32%的同比增长,净亏损大幅收窄,有望在2025年扭亏为盈。另一家机器人企业文远知行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0.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市场前景。与同行相比,伯朗特不仅业绩持续低迷,公司还深陷在治理危机之中。
与会计师事务所纠葛不断
伯朗特公司近年来的经营困境,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纠葛密不可分。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正是公司连续两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接导致公司被终止挂牌。
伯朗特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后,为了获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开始了频繁更换审计机构、甚至将审计机构告上法庭的“折腾”之路。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自2011年起连续十年担任伯朗特的审计机构,经历了公司的股改和新三板挂牌。但在天健对伯朗特2020年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伯朗特认为天健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一审、二审均判伯朗特败诉。
在天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后,伯朗特聘请了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21年财报。在2022年6月,皇嘉同样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理由与天健类似。很快,伯朗特将皇嘉告上法庭,但一审和二审的结果和天健案类似,伯朗特均以败诉告终。
紧接着,伯朗特于2022年11月与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聘请其审计2020年至2022年财报,并约定于2023年2月28日前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双方签约后,中兴华仅仅如期出具了年度盘点和函证。在得知伯朗特起诉了前两家审计机构后,中兴华选择单方面终止与伯朗特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并未实质性开展审计工作。
之后,伯朗特又将中兴华告上法庭,要求其继续履行审计业务。虽然法院在2023年10月8日判决该约定书有效,但驳回了伯朗特继续要求中兴华继续履行以及赔偿的其他诉求。
之后,伯朗特会计师事务所再次历经多番更换,在注册会计师的不懈努力下,伯朗特会计处理逐步规范,最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伯朗特持续亏损、控制权之争和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事宜,无不揭示出这家昔日明星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及管理层诚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伯朗特的故事,极为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