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300万雄心”的底气就藏在这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易车 时间:2025-08-11 10:09:19

在向市场导入最新产品的同时,吉利也不经意地揭晓了驱动业绩增长的终极秘密。

8月8日,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7款版型,限时指导价区间8.18万-11.78万元。上市一天,新车大定量即突破1万台。

新车的到来,令吉利多年来苦心造诣的技术积累展露无遗。比方说,雷神AI电混2.0系统的全面搭载,补全了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在超级混动领域的关键拼图,令性能、安全和经济性可以得兼;星睿AI云动力2.0、 “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全新银河Flyme Auto又分别从智能化和数字化角度,为吉利的产品驾乘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 

而令智驾君备受触动的一点在于,即便在发布会现场与新车相距数十步开外,我们依然可以一眼看出那是一款隶属于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一件血统纯正、原汁原味的“Geely Design作品”。


这便是设计的魅力——一种足以让人在车来车往间一见倾心的神秘力量。而这也正是帮助吉利在近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差异化优势持续取得业绩增长的底层驱动力。


01 当增长成为常态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吉利控股集团7月新车销量达23.77万辆,连续5个月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其中同比增幅更是高达58%,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表现格外抢眼。


事实上,吉利汽车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可被视作其对于今年1月以来一种强劲增势的延续。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累计销量达1,409,180辆,同比增幅高达47%,远超中国汽车市场11.4%的整体增长率。


尤其在新能源领域,集团新能源产品的总销量达到725,151辆,同比增长126%——这一增幅相较中国新能源汽车40%的整体增长率,达到了后者的3倍之多。

尤其值得推敲的是,吉利汽车的本轮增长并非昙花一现的亢进现象。


早在去年,吉利控股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总销量就达到了217万辆,同比增长超32%,超额完成20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而在更早的2023年,该集团同样取得了18%的同比增长。 


至此,对吉利汽车而言,新车销量的稳定增长似乎已形成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将年销目标从271万辆大幅提升至300万辆的决定,自然也不是一种受情绪左右的冲动之举,而是理性作用下的战略选择。

02 吉利的成功密码


当然,一个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在吉利汽车的常态化增长背后,起到驱动作用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在智驾君看来,近年来尖端技术开发能力的显著提升、商业策略的得当运用以及紧贴消费需求的产品投放,无疑对吉利取得稳定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尤其在技术开发领域,混动、纯电、换电、甲醇等新能源动力多元路径的全面布局以及基于AI原生操作系统的“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均帮助吉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锁定了胜果。 


当行业还在设计深耕与否徘徊时,吉利早已布下先手棋,将设计升格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引擎,这种“提前半步”的战略节奏,是吉利全局思维的具象化,也是其构建代际优势的关键。


“原创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表态也绝非偶然,而是集团数十年如一日的战略锚定。


这种自上而下的认知差异,让吉利在行业周期中始终占据主动:在设计被忽视时,用原创建立壁垒;当设计成为共识,又以体系化能力构筑护城河。这不是简单的先发优势,而是对产业本质的深刻洞察,设计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显性载体,是吉利稳扎稳打的底层逻辑。 


吉利方面对于设计的这种强调并没有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相反,设计赋能正无处不在地存在于该企业持续不断的商业实践中。


以最新上市的吉利银河A7为例,新车周身遍布历数千年锤炼、逾时光而不朽的中国传统美学元素。仅在车身配色中,便氤氲着难掩的“东方气韵”: 砚雪白如纤云四卷,霜华银似冰花千顷,烟渚灰洇暮霭烟霏,天青灰映水横波清,玄玉黑染一夕玄夜未央,珐琅蓝点数抹霁色天青…… 

在这些精彩的成果背后,吉利设计对本土文化、用户需求、技术发展等三大“根植于”的坚持,无疑发挥着核心指引作用。


再往深处挖掘,不难发现吉利之所以能在设计领域形成完善的思想及话语体系,离不开该企业极具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思考及布局能力。 


正如我们在车域技术领域所看到的那样,在汽车设计语境中,吉利同样赶在绝大部分行业参与者之前,率先秉承“设计即战略”的宗旨,开始了谋篇布局。


早在2023国际汽车设计论坛活动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就曾表示:“设计至关重要。设计不仅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标准,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这番振聋发聩的表述,为吉利在设计之路上的潜心磨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明确指引。


应该说,对于原创设计的坚持也已在吉利内部,形成一种由上至下、高度统一的经营法则,这也成为该企业在中国汽车行业内显得卓尔不群的核心原因之一。 


似乎也正因如此,在整个行业逐渐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今天,先行一步的吉利已能从容不迫地笃定深耕。


03 以原创设计为底层引擎


作为上述战略优势在商业世界的延伸,眼下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谱系,也令吉利针对“中国原创设计”形态本身的“设计要窍”,变得具体起来。 


以最初的“银河之光”原型车为出发原点,到随后诞生的银河L7、银河L6、银河E8,再到银河E5、银河星愿、银河星舰7 EM-i、银河M9以及刚刚上市的银河A7,吉利设计通过将富有文化根基的中式审美融入设计细节,逐步形成了独居辨识度的设计风格。

如今,一旦提及“涟漪美学”设计语言、“润玉流光”型面设计、“山水合院”环抱式座舱、“飞檐虎视”前脸、“旭日东升”尾灯、“三潭印月”悬浮音响、“三进大宅”座舱空间等耳熟能详的设计元素,人们眼前将自然而然地浮现出“Geely Design”(吉利设计)的姓名。

至此,吉利已通过其体系化且具有持续性的设计输出,形成了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超级视觉符号。而究其实质,这种将原创设计视作取胜之匙、核心支柱乃至底层引擎的做法本身,也是对市场规律及消费需求的一种尊重。 


从2022年到2024年,知名汽车市场调研机构J.D. Power君迪已连续3年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汽车设计在影响汽车消费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该机构研究发现,目前65%的汽车消费决策由情感驱动,而设计、性能、智能化表现、舒适性等10个影响消费情感的调查因子中,设计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比重超过22%。在部分人群中,这一占比甚至超过42%,远高于包括“智能”在内的其他因素。

报告同时表明,消费者在5秒内即可完成对设计的初步评价,这一印象将直接影响后续购买意愿。


针对此类购车需求的变化,吉利设计迅速地给出了自己的解法——除了为新车带来足够令人满意的功能配置外,别具一格的原创设计和极具差异化的超级符号,已成为其最具聚客能力的性格标签之一。 


而市场也对吉利的这一战略决策,作出了积极的反馈。作为吉利设计团队最近几年的扛鼎之作,吉利银河旗下车型上半年实现新车销售548,408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32%。

可以说,吉利设计用越来越丰富的实践突破,向我们展示了超级符号的形成过程,以及这种独有的品牌资产在占领消费者心智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力量。


04 十年磨一剑


难能可贵的是,吉利对于中国汽车设计的思考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秉承“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的理念所进行的长期主义探索。 


针对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命题,吉利设计用一份“十年计划”勾勒出清晰路径。

 

在2024年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提出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他表示,在2024年-2026年的3年时间里,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将处于“百家思齐”的第一阶段。 


在此过程中,吉利设计计划联合学术界从源头去探索什么是中国文化,争取能够突破只可意会的审美壁垒,“以自然真实之形顺应事物之本,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可用的体验”。


在经历了理论沉淀之后,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将在第二个三年内,进入“破壁和美”阶段。


届时,吉利设计希望再踏踏实实地利用3年时间去推动更加广泛范围的社会实践,“用印证和检验的量变去引发整个理论思想的质变”。


吉利方面相信,在历经6年的实践验证和迭代普及,当中国汽车话语体系进入“弘潮共鸣”的第三阶段时,最终留存下来的理论和经验,“应该可以被称作是真正可以被应用的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 


路径既定,随之而来的是奋发前行。在过去两年间,吉利设计在产品实践、理论深挖、审美溯源方面持续深耕,令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在此过程中,市场见证了上市20天交付破万的吉利银河E5、上市80天交付破5万的吉利银河星愿,也看到了从2400年前的《考工记》中汲取“工必有意”设计思想的吉利银河星舰7 EM-i、汇集全球设计智慧和东西方美学精髓的大六座旗舰SUV吉利银河M9以及以大为美、以多为丰、以厚为贵的吉利银河星耀8……

不难发现,作为旨在推动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建设的先行者,吉利设计不仅重视设计之力此时此刻在消费者心中所激发的回响,也同样在意十年之后,中国汽车设计在全球舞台上所能留下的印刻深度。


05 从团队到体系


从最初的中国汽车设计新范式,到中国设计话语体系,吉利设计团队始终在从设计角度为吉利汽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寻找一种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理论体系。

我们知道,汽车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大集成体,其运转非一钉一铆所能左右,这也不禁让人对吉利设计背后一套完善、成熟的体系标准产生了好奇。


客观地看,从“大美中国车”时代一路走来,吉利汽车在设计领域长达十年的奋发进取,为其审美体系的逐步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也为吉利在设计领域的长足进步夯实了基础。而陈政的到来,提供了一股更为精准的推动力,不仅加速了吉利设计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更以专业视角梳理出方向更清晰、落地更高效的实践脉络和标准框架,让吉利设计之路从“厚积“迈向”精深“,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形成注入更具系统性的动能。


自2023年起, “中国设计新范式”的提出,创新地将设计范式从一种固有“模式”纠正为一种更加兼容并蓄的“进行式、迭代式”,让全球顶尖技术和设计思想、传承和创新,得以在吉利汽车的设计中显现。 


同样地,随着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提出和发展,吉利设计团队协同全球顶尖院校展开深度协作,不仅成功为汽车设计梳理出理论、知识、表达、场景等理论支撑,更从思想、文言、视觉、交互等关键维度发力,让中国汽车设计文化表达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构建,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持续生长注入了专业、体系化推动力。

与此同时,吉利设计积极联动产、学、研、媒等多方力量,连续发布两版《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并围绕“Designed by China”转型路径、“中国R角”、全球“舒服车”、“润”等展开深入研究,这些深耕与积淀不仅成为吉利设计赋能企业发展、反哺行业进步的重要印记。 


这样的深耕与积淀也足以让所有人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吉利设计依然能够在这套体系的指引下,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写在最后


“韧稳行远,就是要在打胜仗中更加坚韧和强大!”


在不久前落幕的吉利汽车集团2025年中期经营工作大会上,新的中期目标与全新智能电混产品投放及创新科技落地应用规划接踵而至。在“一个吉利”的协同框架下,品牌资产、技术标标准、开发制造等价值链关键环节将以空前之势完成聚焦。

而随着清晰的路径、体系的标准、实践的突破等三大引擎的逐渐形成,吉利设计作为“有体系的中国原创设计”引领者,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将有效增强企业乃至中国汽车的竞争势能。 


与之相应的是,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在终端市场上不断攀升的销售数据,则从另一个侧面令吉利的原创设计实践得到了成功验证。


标签: 银河A7 吉利银河银河A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