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叶观复
据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7月29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长安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罚400万元,时任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胡某平、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荆某莹分别被罚8万元。
然而,就在7月初,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就因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被罚款8万元。时任榆林分行银沙路支行综合柜员王帅、神木市光此支行网点经理张瑜分别被罚1万元。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长安银行共收到7张罚单,其中4张罚单的处罚金额超过百万元。
与此同时,该行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经历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双降,不良率上升至1.85%,资产质量面临一定的压力。面对内控与经营发展的双重压力,长安银行能否走出低谷,实现逆风翻盘?
收到多张百万级罚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布的罚单,创下了近年来长安银行单张罚单金额之最。
根据罚单信息,长安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于2025年7月25日被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罚款40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与此同时,时任长安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胡某平和时任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荆某莹,由于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分别被处以8万元的罚款。
尽管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是银行业常见的违规原因之一,但通常情况下,因为这一条违规行为就被罚400万元的情况并不多见。
例如,今年7月份,陕西太白农商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和反洗钱管理规定被罚27.54万元;4月份,天津农商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罚100万元。由此可见,长安银行此次受到的处罚力度较大,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此类问题的高度关注。
除此之外,相关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长安银行已累计收到7张罚单,其中金额超过百万元的大额罚单就有4张。
除了这次400万元的罚款之外,还包括:2024年7月,长安银行因客户信息保护管理薄弱、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不足、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数据)错报漏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处以105万元罚款。
2024年6月,长安银行因五项违规行为被处以206万元罚款,涉及信贷、票据、股权投资、理财等领域。
2024年2月,长安银行因发放无实际用途的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款规模,贷后检查不尽职,导致贷款出现风险敞口,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授信不尽职不审慎等违法违规事实,被监管合计处以110万元罚款。
不仅如此,回顾过去几年,长安银行也因内控问题多次被罚。例如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原银保监会网站陆续披露了20张与长安银行相关的罚单,合计处罚金额351万元。
由此可见,合规问题一直是长安银行的短板,似乎未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风险控制。
营收净利首次双降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银行成立于2009年7月,是通过重组宝鸡、咸阳、渭南、汉中、榆林等地五家地方金融机构,引入延长集团、陕西煤业、陕西有色等战略投资者,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陕西第一家省属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5422.91亿元,在职员工人数5076人。
长安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当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同时也是该行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双降。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长安银行的资产总额为5422.91亿元,较2023年的5022.83亿元增长了7.97%。尽管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但该行的盈利能力却有所下滑。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4.61亿元,同比下滑3.26%;归母净利润21.76亿元,同比下滑6.20%。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3%,同比增长0.01个百分点,但相较于同期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水平1.76%,仍然偏高。
此外,该行截至2024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为168.36%,相较于2023年末的189.26%下降了20.9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该数值也低于同期城商行188.08%的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率方面,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1%、10.78%和9.12%,均超过监管要求的标准值。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资信在2024年9月26日发布的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了长安银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长安银行部分客户偿债能力有所下滑,面临的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新增压力加大。
从贷款类型来看,2024年末长安银行的贷款余额为2360.66亿元,同比增长11.6%。这些贷款主要集中在省内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以及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这意味着长安银行致力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通过向这些重要行业提供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不过,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管理和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拨备覆盖率,将是长安银行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七大股东破产重整,所持3.65亿股被冻结
长安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股东总数为3146户,其中国有法人股占比为69.29%,国家股占比为0.37%,其他法人股占比为27.04%,自然人股占比为3.32%。
在前十大股东中,有六名股东均为国资背景,股东背景较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