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流运输业的绿色转型正在进行与上演。在这场能源变革的浪潮中,新能源重卡已成为这一转型的核心载体。并且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政策密集落地,也为新能源重卡带来机遇。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相比新能源乘用车,重卡的能耗更高、作业半径更大,决定了其对充电网络的需求不仅是够多,更要“够快、够稳、够智能”。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互联互通的干支线充电网络,则是支撑这一万亿级市场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被业内视作新能源重卡产业化的关键。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商大会主论坛上,特来电副总裁李剑波分享了公司多年积累的全场景运营经验,阐述如何重塑充电新生态。
他指出,在充电站建设方面,特来电依托海量运营数据自动研判竞争态势,从而实现精准电站选址。
具体来看,特来电根据市场主流运营商场站分布情况,自动根据终端数量、装机容量、运能、充电量、功率利用率等8大指标,划定3公里“六边形”热力区,根据热力区颜色即可判断竞争情况。
同时,特来电会通过大数据综合考虑盈利年限、地理位置等十大维度,判断场地等级,避免投资者在选址阶段踩坑。十余年的建站经验,充电场景覆盖全面,同时拥有全自研系列化充电产品:从小功率慢充到大功率超充,从传导充电到自动充电,从单一功能充电站到变配光储充放检新能源微电网站,根据场景搭配最适合的充电方案。
更关键的是,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叠加属地运营团队,特来电得以实现低成本、精细化的充电站管理。
具体来看,特来电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通过不同的安全防护触达形式,在电池发生数据异常时,及时提醒给充电站运维人员、车主等,降低车辆自燃事故。
同时,充电站配备有特慧看AI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借助AI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充电站内“二轮车充电、人员抽烟、人员摔倒”等因素,实现无人值守。
李剑波强调,“特来电将持续深化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数据网‘四网融合’,通过能源与交通的双向融合,消除尾气与雾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