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社
交叉人生
2013年,离职创业的肖文杰找到了老乡罗敏。向他展示了分期乐平台的模式,并邀请他加入。
没有想到,罗敏非但没有加入,还在几个月后,克隆出来一个名为趣分期的平台,双方展开了直接的对抗。
两年后,凭借更迅猛的打法,罗敏拿到了蚂蚁金服的投资,抱上了最大金融科技公司的大腿。
2017年10月,罗敏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直到两个月后,肖文杰的乐信才姗姗来迟。身价只有这位老乡的不到一半。
肖文杰养虎为患,给自己培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然而,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
监管收紧之下,乐信和趣店的校园业务纷纷面临转型。不安分的罗敏尝试汽车分期、奢侈品电商、在线教育等等,均已失败告终。
肖文杰选择坚守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分期乐并没有完全放弃校园业务,2020年,新华社发文《禁令之下,校园贷披马甲依然横行》,文章中,举例了乐信旗下分期乐违反规定向在校学生放贷。
校园分期的确帮乐信完成了原始积累,鼎盛期的2019年三季度,乐信32亿营收就可以实现7.2亿净利润,净利润率高达22.5%。从消费分期转型消费金融助贷,乐信几乎是无痛转型。
8年后,两人的大考迎来交卷时刻。频繁跨界的罗敏,拖垮了趣店的利润,如今主营业务只有2500万元左右,亏损更是家常便饭。
与之相比,聚焦助贷的乐信,却成功让肖文杰赚得盆满钵满。2025年二季度,乐信净赚5.1亿,同比增125%,连续5个季度环比增长。
攻守之势彻底扭转,肖文杰也进入到躺平稳赚的阶段。
一年半分红过亿
最近几个季度,乐信利润水平不断提升。二季度实现净利润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8%。这是最近14个季度的新高,也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翻番式增长。
上半年,乐信净利润达到9.4亿,每天净赚519万元,盈利表现比此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净利润率从6.2%大幅增加到14.3%,大幅增加8.1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乐信果断提高了分红比例。
在半年报中,董事会批准了每股0.097美元(每ADS0.194美元)的股息,按照这样的股息计算,乐信上半年拿出了25%的净利润用来分红。
肖文杰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据年报披露的持股比例,他持股23.9%,半年拿到的分红高达5632万元。
乐信的分红是每半年一次,目前已经连续三个半年度分红,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肖文杰分别分得大约2090万元、3193万元(算法:根据财报提供的每股分红金额,乘以总股本,乘以汇率,乘以肖文杰持股比例),一年半分得1.1亿元。
除了肖文杰,总裁吴毅也同样受益其中,其上半年可以分得1642万元,同样是赚得盆满钵满。
乐信的管理层似乎并不满足这样的比例,财报中特别提到,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现金股息派发比例将提高至净利润的30%。
这不是第一次上调分红比例。去年10月,乐信管理层就曾透露,将明年的分红比例从当前净利润的20%上调至25%。在不到一年内,先后两次上调分红比例,入袋为安的心情已经非常明显。
这可能是包括乐信在内,助贷公司的普遍选择。
一潭湖水
乐信的业务非常稳定,稳定到已经不得不变现。
从2018年开始,主营业务从分期商城变为助贷业务。乐信布局非常早,享受到了先发优势。
肖文杰的战略聚焦,让乐信守住了基本盘。从目前看,乐信的市场已经平稳,如一潭湖水,偶尔有涟漪,没有大风大浪。
企业的α增长已经非常不明显,靠的是整个助贷行业的β增长。二季度注册用户数达到2.36亿,提取借款的用户量3520万,回顾最近10个季度,这两项数据几乎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
活跃用户指标最近几年处于波动中保持平稳的状态,二季度为470万人,虽然同比有所增加,但拉长时间,这项数据并不算突出,没有恢复到以往的水准。
其他数据也处于正常波动。超过90天的逾期率为3.1%,同比环比都有所好转,但这仍然处于正常范围内,甚至不如2023年前后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乐信的主营业务贷款手续费及服务费22.7亿,同比下滑15%。直接导致了整体营收的下滑,35.9亿元的收入同比下滑1.46%,这是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不过,由于基本盘稳定,特别是技术授权服务收入大幅增加了55%,促使乐信的业务波动很小。
最近9个季度,乐信的营收基本都在30-37亿元的区间,很少有变化。
相比其他助贷平台,乐信几乎没有海外业务,因此,多数时间都处在存量业务的经营中,没有太大的变数。
助贷新规可能是一个关键变数。
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目前,不少银行披露了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尚诚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徽商银行、广州银行、梅州客商银行、金美信消费金融、江苏江南农商行、亿联银行等11家银行的白名单中,都有乐信的名字。
这是早期跑马圈地的功劳。
业内人士认为,助贷新规有助于强化头部平台的市场地位,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但除此之外,助贷新规要求借款成本需统一计算,综合费率设限、借款成本透明,平台不能随意加价,这对平台的规范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显然,未来头部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乐信需要通过更好的风控能力、服务能力获得客户,并通过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保住利润。
CTO辞职
二季度的财报中,CTO陆勇的辞职,不算是好消息。
乐信提到,陆勇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提交辞呈,辞去公司首席技术官的职务,2025年9月30日生效。乐信暂且未公布继任者人选。
陆勇在金融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2021年2月加入乐信,全面负责公司技术研发体系管理。从履历看,陆勇比较不安于现状。
2003年,陆勇加入微软,随后加入Facebook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2014年,陆勇回国加入新浪微博任广告部总经理,此后相继在51Talk、新浪移动担任首席技术官,平安人寿保险首席信息官。
在乐信期间,陆勇主要贡献的是AI技术。2023年,乐信推出LexinGPT平台,在电销、客服、催收等场景实现AI全流程覆盖。
在DeepSeek出圈前,乐信很早就发现了其技术能力。今年,乐信成为首批将DeepSeek应用于金融行业的企业,打造了奇点模型。
陆勇的离职,对于乐信的战略影响不算小。2025年的两个季度,乐信在财报中都强调了AI技术。肖文杰特别提到,未来将在各项运营中部署人工智能以提高效率。
显然,电销、客服、催收等领域,都是人力成本的主要方面,通过AI功能代替一部分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利润。
今年二季度,乐信的流程处理和维护成本为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8%,这是乐信最大的营收成本。这部分业务能够进一步优化,对于乐信的利润会带来更大的确定性。
在业绩展望中,乐信特别提到,预计2025年全年的净利润将实现显著同比增长。相比于经营规模的提升,利润是乐信最有把握的选择。利润的提升也意味着管理层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收益,这对于业务已经基本稳固的乐信,是眼前更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