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8月的北京似乎进入了“机器人大派对时间”。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亦庄举行,5万平方米展厅里1500余件机器人令观众大开眼界;“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也将于8月14日至17日迎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件人形机器人将同场竞技。两场盛会首尾相接,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满满的未来感,更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规模与创新“浓度”均创下历史之最。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创纪录同台,100余款全球首发新品数量比去年翻了近一番。人形机器人“天工2.0”主持大会开幕式、宇树科技G1机器人展开格斗比赛、优必选Walker S2机器人3分钟自主换电、深圳赛博格的仿生灵巧手演示重物抓取技能,这些表演直观地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进步。大会的另一特色是将“消费”嵌入产业闭环。亦庄同步启动全球首个“E-Town机器人消费节”,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开业,把“看展”升级为“买展”,未来像买车一样便利的机器人消费场景,激发着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双向活力。
从国际媒体的反应看,这场创新引领盛会的感染力跨越国界,点燃了世界对未来生产力的热情。“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展出的机器人能跳舞、拥抱和投篮”,《日经亚洲》报道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展览正在引发“投资热潮”。“逛卖机器人的商店吗?来看看中国新开业的机器人商店”,美联社记者拍下了各式机器人的展示品。BBC记者也拍摄了展厅中酷似爱因斯坦的机器人,形容展会上的人形机器人“应有尽有”。路透社则聚焦于中国机器人已经可以“扮演”下棋“搭子”、宠物狗等角色,应用场景颇多。在这里,世界看到的不仅是炫酷技术,还有一条以创新为主导的人类发展新路径。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也是探索商业化路径加速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落地的试验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当前机器人仍更多地处于“表演阶段”,而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干活”,他还畅想当未来机器人真正能大量干活时,“国家完全可以跟企业说每台机器人出厂就得收税”。这些畅想并非毫无根据,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在京东“亚洲一号”仓库,机器人可以用1分钟完成2万件商品的上架。从工业到家庭,机器人正在以更智慧、更温暖的方式融入生产与生活。
在摩根士丹利今年初公布的人形机器人“Humanoid 100”榜单中,中国有35家,被公认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称其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多地出台配套政策,单列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如果说,民间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插上了翅膀,那么政策的鼓励支持则给了中国机器人产业一片振翅翱翔的晴空。
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浪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题“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大会举办十年来,国际支持机构、参会国际嘉宾数量都大幅增加。今年在“机器人半马”中夺冠的“天工”系列机器人,从去年起就面向世界开源;逐渐频繁并深入人心的“机器人大派对”,展示的正是“创新中国”的某种常态。一台台可触摸、可购买、可比赛的机器人,是中国不断跃升的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也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提供的最新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