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AI的崛起,企业营销策略从SEO转向GEO。数据显示,2025年7月ChatGPT月访问量约57亿,环比增6%,全球网站排名升至第5;Perplexity5月查询量7.8亿,7月接近10亿次/月。与此同时,传统搜索对网站的输送流量继续下滑。用户习惯从“搜索-筛选-点击集合页面”转变为“提问-获得答案”的直接对话,企业营销策略也随之改变。
GEO与SEO逻辑不同。SEO依赖关键词匹配和PageRank算法,而GEO基于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RAG流程,决策路径难以复盘。研究显示,过度的关键词堆砌会降低内容被AI引用的概率。尽管如此,普林斯顿团队研究识别出九种可提升可见度的GEO策略,最高可带来40%的曝光增益。
企业纷纷寻找GEO服务来提升品牌可见度,市场涌现三类玩家:传统SEO转型公司、内容营销延伸机构和专攻AI搜索的新创团队。GEO服务做法包括知识图谱构建、权威内容合作、结构化数据部署、内容优化与生成以及多平台覆盖策略。然而,GEO服务收费混乱,定价没有统一标准,效果验证也是一大难题。
平台对GEO持谨慎态度。Google将“规模化AI生成内容、无增值页面”定义为垃圾内容,OpenAI建立黑名单下调权重。尽管如此,市场上仍充斥着低价、低质的GEO服务,甚至有灰产利用“隐形注入”技术诱导LLM引用目标网址。专家建议,企业应把自有平台打造成机器可读的“单一事实来源”,并谨慎投入GEO服务。(AI未来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