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稳定币那么好,为什么万斯的“乡巴佬”朋友不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观察者网 时间:2025-08-12 12:25:58

稳定币真如特朗普团队预测的那样,能为美债找到更多买家,为美元霸权续命,还是会成为引爆危机的潘多拉魔盒?中国如果推出人民币稳定币,是机会还是风险?

观察者网·观学院直播厅第11期特邀三位嘉宾,共同解答“稳定币之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聘教授刘晓春,他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另一位是曾参与央行数字货币内部研讨和稳定币发行公司顾问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 Pangura 创始人兼CEO高远博士。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担任主持并参与讨论。

这场研讨会的上篇已经发布,本文为下篇。

主流美元稳定币在哪些地方流行?

黄靖: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讨论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中国对稳定币的应对措施。


特朗普签署首个监管稳定币的《天才法案》

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稳定币的发展?目前看来中国采取的是积极应对策略,比如在香港的试点。我想具体探讨几个问题:

第一,发行稳定币对中国经济自身有什么积极作用?比如在跨境支付方面,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付场景。

第二,是否会维护住中国的主权货币,防止美国通过稳定币进行渗透?因为稳定币很容易跨境流通。

第三,对中国资本流动的影响。稳定币增强了资金流动性,可能导致资本异常流动,这对中国经济体量来说是否存在负面影响?

第四,监管模式问题。对于一个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构来说,稳定币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将如何既充分利用稳定币的优势,又有效防范其潜在风险?

刘晓春:目前官方对稳定币的态度尚不明确,但我想从支付手段的角度来分析。支付手段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交易,那么稳定币在现实中能否发挥这个作用?让我们看看当前主流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的主要应用场景:

第一,高博士提到的“原生态虚拟世界”的应用,这是稳定币最早产生的领域。

第二,用于规避美国制裁的跨境交易,借助稳定币或比特币进行交易,这类交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第三,某些人将其包装为“普惠金融”工具,比如硅谷公司向非洲(尼日利亚)、南美(阿根廷)和中东(土耳其)等地的外包人员发放稳定币工资。这些国家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发展中国家;本国货币极不稳定,通胀严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黄靖:或者完全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

发行人民币稳定币,首先需要创造合法使用场景

刘晓春:对。对这些的国家的个人而言,稳定币有几个好处:能快速、低成本地收到款项;规避国家外汇管制(因为美元入境可能被收缴,而USDT不会被没收);可以随时兑换使用;还能规避本国通胀。他们甚至可以直接用稳定币购物。但对这些国家而言,这扰乱了货币秩序和外汇管理体系。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层面的影响。

第四类应用则非常明确——非法活动,包括走私、非法交易,以及中国的资本外逃,通过地下钱庄渠道流出。如果把所有相关方拼凑起来,基本上就是一个地下钱庄的网络。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这么多人希望合法化,但在申请牌照时又犹豫不决?这两年我走访了香港、新加坡,接触了不少业内人士,发现他们都在犹豫是否要申请牌照。原因很简单:如果申请牌照,就意味着现在很多赚钱的业务都不能做了(高博士可能更清楚这一点)。但不申请牌照,他们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黄靖:就像看到一块肥肉却吃不到。

刘晓春:他担心如果不申请牌照,哪天可能就会被抓进去,对吧?另外,这个群体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是40多岁的,他们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这行,已经赚了很多钱,现在更关心的是能否进入主流社会。赚多少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他们希望能“上岸”。另一类是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刚刚尝到甜头,现在让他们放弃很难。就像最近香港监管政策出台后,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这批人。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他们既想被“招安”,又想保持体制外的自由。这就是现实情况。

至于人民币要不要发行稳定币,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发不发,而在于主流社会是否真的需要。我一开始就说过,支付的目的是付钱,收款的人希望收到钱。稳定币本身不是钱,收到稳定币只是应收账款。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先不收钱,暂时接受稳定币,然后再兑换。这需要创造合法且被广泛接受的使用环境。

有人说稳定币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边界,说是让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享受银行服务。稳定币那么好,为什么万斯的“乡巴佬”朋友不用?为什么稳定币的使用者总是尼日利亚、土耳其、阿根廷呢?因为在美国直接用美元就行了。特朗普卖酒、香水、鞋子甚至特朗普币,都只收美元。他很清楚美元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现实情况就像我们为什么用汇票——可以先不付钱,但又好像付了。

黄靖:但刘老师还是没有回答我刚才提的问题……

刘晓春:我明白。关键不是说你发行了就能和别人竞争,而是发行了有没有用。人民币都竞争不过美元,人民币的稳定币怎么竞争?很简单,应该是人民币和美元直接竞争,而不是用两个稳定币竞争。这是基本问题。

黄靖:现在全球99%的稳定币都是美国的。

刘晓春:对,这很好解释。

香港发行稳定币,为绕过SWIFT制裁提供了可能

黄靖:我想听听高博士的看法。

高远:我认为香港发行稳定币不是要和美元直接对抗。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计价货币,人民币或港币很难直接竞争。美元体系已经运行很久,现在仍是最大的流通货币体系。香港发行稳定币更多是战略互补,而非对抗。


香港地区通过稳定币法案立法会议现场

香港发行的港元稳定币或未来可能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几个优势:第一,速度快,7×24小时随时结算,不受时区限制;第二,成本低,没有中间商。不像以SWIFT为核心的美元体系需要经过多个代理机构,耗时几天,还要缴纳几个百分点手续费。稳定币几乎是零手续费,几秒完成。这对京东、渣打等有大量跨境贸易的企业来说能显著降低成本。

另外,SWIFT在俄乌战争中被美国用于制裁。我在伦敦时,喜欢的足球俱乐部第一天就被制裁。这让我们思考:如果SWIFT制裁其他国家,有什么替代方案?稳定币提供了一种绕过SWIFT的渠道。虽然不直接涉及地缘政治,但能降低商业风险,保持贸易畅通。

比如一带一路国家,用稳定币可以绕过SWIFT,快速结算。已有公司在开发相关方案。长期来看,贸易量增长会让国际社会更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是相辅相成的。

要推广人民币结算,要靠国家实力推动,不是靠稳定币

黄靖:全球对稳定币都有防范措施。英国、欧洲、日本都很谨慎。美国鼓励私人企业发稳定币,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目前都不允许。唯一允许的是中国香港,但有严格监管。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只有美国推动稳定币,可能会强化美元霸权。如果各国都发行稳定币,是能形成多边管控机制,还是最终被美元稳定币打败,形成新的金融霸权?你们觉得哪种可能性更大?

刘晓春:我觉得这个问题被“拔得太高”了,想得太大了。可能也就是我们中国这么关心这个事儿,别的国家根本没那么激动。

为什么呢?我刚才讲了它不是钱本身,这是第一。第二,我前面举了例子,美国《天才法案》里特别讲的,哪怕是发美元稳定币,你只要不经过我批准,你就不准到美国来流通;不能和美国人交易,不能和美国企业交易。

黄靖:那就是一个典型的单边行为了。

刘晓春:是的,即使是美元稳定币,如果在境外发行,未经美国批准也是不允许的。任何国家都有权阻止其进入本国市场。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在国内商品流通和交易支付中,唯一合法的支付手段是人民币及其代表形式(如支票和汇票)。外币在正常国内流通中是被禁止的,仅限用于国际贸易。因此,即便是美国发行的美元稳定币,我相信所有国家都会规定其不能进入本国市场。

我想强调的是,美元稳定币本质上类似于我国银行发行的本票(非央行发行的)和银行承兑汇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必将其看得过于高大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再说稳定币目前都以美元计价,是因为整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就是用美元计价的。中国想推动人民币计价,比如在上海搞期货交易,就是希望人民币成为一个定价单位。

可是真正实现人民币计价,不是靠发人民币稳定币或者技术,而是靠国家的实力和强势政策来推动。所以说你用的是人民币,不管它是“数字”的还是“纸质”的,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最后再说跨境支付问题。我们以前是用信件来汇款,用电报来汇款,用传真机还是现在用电子手段汇款,或者今后用区块链来汇,这是技术手段的问题,但如果你想用稳定币做跨境支付,你还是要换汇、结算。比如我从中国买你东西,我得先换成稳定币,然后你拿着稳定币去银行不能直接存,还得再换回来成美元或者你本地货币——绕了一圈,复杂不说,成本也未必低。

各国在行动:应对美元稳定币的可能冲击

黄靖:首先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看到稳定币法案出来以后,欧洲、英国包括中国都有一些反应,这个反应是非常谨慎的,欧盟的反应甚至是负面的,那么可以确实稳定币对金融市场是有影响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从各国对稳定币的反应看,好像不像您说的那么简单,我想听听高博士你是怎么看的?

高远:我稍微补充一下吧。因为我们长期在海外会关注这些问题。

英国在美国的天才法案出台之前,其实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尝试推出英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数字英镑,他们已经通过了内部的沙盒。下一步的蓝图,包括一些初步的测试都已经完成了。但是至于要不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英国一直在犹豫。按之前的很多想法,可能今年会推出,但因为美国的天才法案出来后,英国已经明确对此作了回应,英国也开始非常积极地去探讨稳定币。

英国监管机构的沙盒走得非常靠前,甚至它也已经设计出了两层结构来对英国未来可能有的稳定币进行监管。但英国苦于没有自己的主流稳定币,所以现在是它有监管设想,但没有币。

并且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稳定币在英国并不是统一被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监管,它会在被界定有系统性风险之后,监管权会从FCA转移到英格兰央行,这是它区别于美国的一大特点。

第二大特点,就是如果你不是在英国注册的公司,企业发稳定币就不归监管部门管。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由英格兰央行直接监管,要求太高,比如储备金必须是100%央行存款,不能是债券、不能拿来赚息,这些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英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格里菲斯宣布政府计划在2024年初提出关于法定支持的稳定币的立法

所以他们放开了“离岸市场”——就是稳定币的发行公司只要不是在英国注册,监管部门也不管你,这就保留了一定的市场弹性。但日本就不一样了,非常保守。如果要发稳定币,必须是日本本地公司,还要有牌照,像USDC和泰达币(USDT)这些统统被挡在门外。

欧盟的态度相对中间一些。他们在推进数字欧元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个关键权力:当某种货币对欧元的主权地位造成冲击时,他们就可以禁止这种货币流通。这显然是针对美元稳定币的。

所以从这些态度可以看出,每个国家、每个法治区(jurisdiction)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了不同的监管策略,导致本身已经很碎片化的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碎片化。

更别提这些币本身在链上就不互通,不同链之间资产转移还可能丢失。作为研究系统性风险的公司,我们非常明确一点:这个市场如果没有多边沟通机制,将会埋下大量“未知的未知”风险。因为金融市场天然的大网络结构,天然就有在逐级传递的过程中放大风险的可能,如果风险防范出现纰漏,就会有类似于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发生。

美元稳定币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美元信用会被大大削弱

黄靖:根据我的观察,各国确确实实对稳定币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各自打算建一个所谓的护城河或者防火墙。稳定币的将来,我认为有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刚才刘老师所说,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黑色产业或灰色产业,那么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要防范,例如洗钱;还有一个应用场景,就是那些通货膨胀特别厉害的国家,我上午卖了100斤米,本来下午可以买一双鞋子,就卖掉了100斤米,但换来的钱买不到一双鞋子了,怎么办?稳定币能在交易中解决这个风险,比如在阿根廷稳定币就应用很广;第三个场景就是金融管制非常严格,或者资本账户开放的地方也可以用。

简单来说,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比较偏爱所谓的黑色、灰色产业,偏爱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国家,甚至比较穷、对美元比较依赖的国家。这样一来,凡是货币坚挺、货币管制很严格的国家,稳定币反而很难进入。如果万一稳定币市场风险加大,就加大了美债的信用危机;因为一旦出了风险,那些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和巴西,美元稳定币支持者大概率只有跑了,最后这个信用危机全部还是会落在美债和美元这个终端上。这对美元其实是很不利的。

第二点,因为我本身是搞国际政治的,从政治上讲,美国的三个与稳定币相关的法案,《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或称《天才法案》)、《数字资产透明法案》(The Clarity 法案)和《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案》(Anti-CBDC 法案),实际上内部斗争是非常激烈的,矛盾重重且非常混乱。

比如,《天才法案》是传统金融(老钱,监管派)和硅谷金融(“加速派”)妥协的产物。当然,特朗普(部分出于私利)支持“加速派”,但在老钱那边也有利益。由于双方对《天才法案》都意犹未尽,所以监管派又推出《数字资产透明法案》,而“加速派”则推出《反央行数字货币法》。这内部是有矛盾的。

而美国的政治形势又非常不确定。马上2026年中期选举,如果民主党翻盘拿到多数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它的内部权力斗争或内部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翻盘的。一旦翻盘,那稳定币何谈稳定?更不要说还有特朗普阻碍。客观存在的应用场景带来的混乱和风险,加上美国内部利益集团博弈,以及美国政治不确定的风险,实际是很大的。我就最后做一个结论,想听听二位对这个风险怎么看?

刘晓春:黄老师分析得非常好,我在文章里也提到过这三件事:第一,我们看稳定币,更应该从美国政策的负外溢性角度来理解。首先特朗普说要比特币做国家储备,但上台以后这个事情没什么实质进展,币圈非常恼火。但是如果有国家或大公司相信了特朗普的话,把美元抛出去,换回许多比特币,过两天特朗普又不承认了,甚至又宣称比特币是非法的,那怎么办?你这个比特币本来是外汇储备,结果就是外汇没了,美元没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像你刚才讲的,我前面特别讲到它对境外美元稳定币的问题。现在真正在用稳定币的人,大多数是非美国公民。对美国来讲这件事很简单,如果真的发生挤兑现象,如果美国发现这些持有人基本上都是非美国公民,在美国看来,这家公司就倒闭拉倒了。

黄靖:那美元霸权就受到实质性伤害了……

刘晓春:它是私人公司,倒闭就倒闭了。硅谷银行发生挤兑的时候,先是耶伦宣布所有存款全部保证,因为它是银行。但稳定币是私人公司发行的,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持有者又是非美国公民,那么对不起,这些人不可能会获得补偿的,他们是被排除在外的。

黄靖:去美元化从某种意义上就出现了。

刘晓春:对,但是美国人是会这么做的。而且私人公司本来就没有纳入到信用保险里面,倒闭就完了。

黄靖:实际上,那不是极大危害了美元的信用度嘛?

刘晓春: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我觉得美国是不在乎的。所以,我们不必把美元稳定币想得太好,不要把它拔得太高。就和你刚才分析美国内部政治斗争的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是很 low(低级) 的,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再一个,其实对美债来讲,如果直接宣布稳定币发行公司倒闭了,他们买的美债也就被注销了,等于美国政府免去了这部分债务,还便宜美国了。

黄靖:那就是耍赖皮啊。

刘晓春:对,就是耍赖皮,美国人经常这么干。

黄靖:那美元信用不是就垮了吗?

刘晓春:从我们正常的道德角度,会这么想。


6月5日,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的发行商Circle公司在纽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成为稳定币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中国只能顺势而为,但不排除美元大厦倾倒的可能性

高远:两位老师讲得都特别好,我没有太多补充。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确实美国内部斗争,客观程度上增加了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稳定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对美元的信心,但与此同时并没有另外的货币来替代美元,于是整个世界的系统就会出现一个权力真空、话语权的真空。

这时候其他主权国家的主权货币都会希望自己能填补这个真空,占有更大份额,这就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是稳定币合法化之后新引入的不确定性。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地缘冲突,也和这种不确定性有关系。

黄靖:美国发行稳定币确实是一个会带来巨大变化和影响的事件,我个人的看法,美元是霸权货币,而美元稳定币是以美元为基础,因此你挡肯定是挡不住的,你躲也躲不开,只能顺势而为。也就是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和贸易大国来说,只能迎头而上,尽快去适应,充分利用它的机遇,规避它的风险,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香港这个试验田,香港发行港元稳定币,我认为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行动。比较日本、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中国的应对是积极的。挑战当然有,但我们也要积极面对。

当然,这是乐观的想法。但我们也不排除美元大厦倾倒的可能性。在我个人看来,稳定币当然可以看作是为美元霸权续命的有效手段,但刚才讨论过,也包含了很大风险,这个风险靠美国一家是抵挡不住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给稳定币带来了额外的风险,这也是我们要积极思考的。

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