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为发展AI,微软豪掷17亿美元“圈地买屎”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时间:2025-08-13 20:18:02

文|互联网那些事

事实证明,只要冲浪冲得足够久,那么你总能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抽象派”新闻。

比如知名大厂微软,近期就传出了一则投资17亿美元去“圈地买粪”的消息。

微软豪掷17亿美元“圈地买粪”

具体而言,微软近期和一家叫做“Vaulted Deep”的生物科技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方将在2038年以前,通过把“生物泥浆”深埋地下的方式,代表微软实现超400万吨的碳去除目标。

至于所谓的生物泥浆...

它的核心配方就是“粪便”。

对,你没有看错。跟微软签订合同后,Vaulted Deep会收集大量的人类、动物粪便,并将它们和造纸污泥、有机废物等影响环境的垃圾搅成糊状的“生物泥浆”。随后再找一块所谓的“风水宝地”派遣工程人员原地打孔,以便将刚刚做好的生物泥浆注入到地下5000英尺(约1524米)的岩层里永久封存,让这些垃圾自此于世间消失。

根据《Inc.》所透露的信息,Vaulted Deep每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是350美元,而它本次和微软签订的服务交易总价值将超过17亿美元。(约合122.05 亿元RMB)

针对此事,Vaulted Deep的首席执行官曾发表了两大观点。

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公司处理生物泥浆的成本也将有所波动,所以现阶段各方透露的“超17亿美元”也可能有所变化。

二 在传统的处理方案里,这些生物泥浆的原材料大概率会被送到垃圾处理厂,或者被直接倒入水道、洒在土地上。但无论哪种处理方案,上述废料都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去污染环境,更别说其随之携带的病原体还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道。正因于此,Vaulted Deep将生物泥浆注入“不透水岩层”里永久封存的做法,不仅更环保,也会更安全。

一笔有味道的天价交易

是的,看到这大家应该也明白了。

微软“圈地买粪”的做法是为了封存污物,从而保护环境。

那么问题就来了。

17亿美元放在哪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微软,也不会眼睛都不眨就刷卡换来小山似的“粪堆”。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值得深究的说法?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微软表面上是花17亿美元做了件“圈地买粪”的抽象事,背地里实则是在为自家的AI模型寻求发展空间。换言之,这17亿美元买的根本就不是粪便,而是粪便里蕴含的“碳排放权”。

相关文章指出,随着微软内部云计算、AI业务板块的快速成熟,其数据中心的用电量也呈持续走高之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2024财年的碳排放量自2020年以来,已经累计增长了23.4%。

倘若再不加以遏制,微软的社会形象、ESG评分等概念也会随之受损。进而影响投资人、财团、用户等群体对该公司、公司产品的青睐程度,甚至会因此遭受罚款、限制融资等规则制裁。

所以微软也在保护雨林、购买碳积分等手段之外,开发出了购买“生物泥浆服务”这一方案来强化碳排放的遏制力度。毕竟团队高管早在2020年就对外公开承诺过微软将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负排放”,并在2050年清除公司从创立以来的所有碳排放指数。

不过话又说回来。

就规则而言,微软本轮的大手笔减碳计划,不仅能让他免于各类舆论、经营风险;还能让公司利用美国的45Q税收碳信用机制(一项鼓励碳封存技术的税收抵免条令)收获税务减免。可谓是花一金而获多赢。

“圈地买粪”背后的杰文斯悖论

事实上,除了用电量飙升造成的碳排放量激增外,AI数据中心庞大的散热需求,也让它变成了一头硅基渴水猛兽。

就Chat GPT而言,它每生成10-50个中等强度的回复,就要消耗约500ml的水用来散热。而Semrush的数据则指出,Chat GPT每个月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了52亿次。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Steffen Lehmann教授也表示,仅一个传统大型数据中心的单日耗水量就高达500万加仑,约等于一个2-5万人口的小镇日用水量。

更不用提目前各国大厂已经展开了AI军备竞赛,随着相关应用需求、访问需求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的散热耗水量也将呈持续增加态势。

正因于此,目前世界上除微软做出了“圈地买粪”等举动外,同为互联网大厂的亚马逊、谷歌也纷纷投资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再生水冷却系统,用以维持企业的资源消耗平衡。

但问题在于,经济学中有一个叫做“杰文斯悖论”的概念。它是指“效率的提升,并不必然导致资源消耗量的减少,也可能因为成本下降而增加需求,最终导致资源消耗总量的增加。”

举个例子↓

煤炭、石油等资源在开采难度较高的时候,它们往往会因为高昂的成本、售价而被一小部分人使用。但随着技术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当煤炭、石油可以被普通人随意购买时,它的总消耗量也势必会大于开采难度较高的时期。

代入到今天的AI赛道。由于众厂商为争夺客户陷入了“军备竞赛版本”,所以免费大模型、超低价Tokens也走到了我们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用户也养成了遇事不决先问AI的习惯。

而在这样一个用户连“中午吃什么”都要询问AI意见的世界,大厂“圈地买粪”换取碳排放权的故事,也绝不会在微软这里画上句号。

参考:

IT之家:微软达成超10亿美元合作:处理490万吨有机废物以抵消碳排放

数字生命卡兹克:微软为了AI,买了17亿美金的屎

:微软花17亿美元“埋粪”!把人类粪便和污水转化成“生物泥浆” 注入地壳1500米深处

华尔街见闻:AI不仅费电,还费水

科创板日报:效率革命还是资源黑洞?DeepSeek R1背后的杰文斯悖论探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