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真正能打动用户的产品,必然是能精准触达他们内心深处对“家” 的眷恋、对“担当” 的坚守,以及对“体面” 认同的产品。
伴随人们对出行品质和追求的不断升级,汽车的属性已悄然迭代,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功能性伙伴,逐渐进化为承载美好生活的超级移动空间,一个可移动的家。这种认知的转变,推动中国车企从本土文化根脉中寻找设计锚点,尤其在家的温情与意义中提炼灵感,魏牌高山、吉利银河、上汽荣威等品牌的探索便是鲜明例证。
近日上市的吉利银河 A7更是将这种文化赋能推向新维度,吉利银河A7以 “山水合院” 为核心理念,将山水意境渗透到外观与内饰细节的每一处表达,这是中国汽车设计整体的进化,更是何为美好生活的中国设计新范式的最佳回答,用文化基因定义产品温度,让汽车不仅是技术的载体,更成为情感与精神的延伸。
在文化赋能的底层逻辑上,银河A7突破了行业常见的“只有元素没有文化”的困局,从文化理解到场景落地,吉利有一套自己的完整逻辑——中国文化中“山水合院”的居住哲学,其并非简单转化为车身上的纹样、空间上的结构,而是灵活的用中国人很好理解的空间叙事,将对山水合院的感受、向往融入其中。
“前院”也就是中控区域,以中式园林“叠山理水”为魂,用木纹、金属、水晶等等5层肌理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感受,三潭印月音响营造出宛如悬浮水中,氛围灯亮起时银河璀璨,波光潋滟,将西湖的灵动转化为用户上车时的“精致体面”。
“后堂”座舱部分则以2845mm同级最长轴距、0.87平米全景天窗构建“藏风聚气”的舒阔空间,把“居山水间者为上”的生活理想,落地为后排家人的舒展空间,这种将文化意境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空间体验的能力,正是其文化赋能的核心竞争力。
更难得的是,银河A7的文化表达始终与用户的情感诉求同频。它没有空谈“东方美学”,而是抓住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本质向往“面朝活水财源通,背倚青山家业稳”的车灯寓意,暗合着对家庭顺遂的期盼。“山水合院”的布局逻辑,呼应着国人的处世智慧,对外是体面的社交符号,对内是美好舒适的港湾。这种将文化层面的超级符号与生活愿景绑定的设计,让冰冷的汽车成为承载情感的容器,用户在使用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空间的舒适,更是文化认同带来的精神归属感。
从行业视角看,银河A7的启示在于重新定义了“文化赋能”的边界,它证明文化不是产品的附加噱头,而是可以深度融入功能设计、场景体验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凭借这样更懂家庭的设计,吸引了主流用户关注,加上越级的配置和质价比,该车上市一天大定就突破10000台,成为吉利银河又一现象级爆款。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银河A7的成功更具标杆意义,它证明本土文化不是复古怀旧的代名词,而是可以与未来出行场景无缝衔接的创新源泉。当浮夸的LOGO堆砌、过度的科技炫技开始引发审美疲劳,银河A7的“经典三厢体态”成了一股清流:“大方得体、克制均衡”的轮廓,“低调有型、内敛有锋”的气质,本质上是用设计语言呼应着中国人处世哲学。
这种“车格映射人格”的叙事,让产品成为用户的“精神外化”,选择它的人,不是不需要高级感,而是拒绝用直白的奢华证明自己,更愿意用克制的品味彰显内在,这种“不喧哗自有声”的共鸣,比任何营销话术都更有穿透力。
诚如前不久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审美平权的本质一定是基于经济自信、民族自信、技术自信之后的“高级审美下放”,在社会整体形成了对自身文化自信的情绪共鸣时,人们便不会再盲从外部审美标准,而是敢于认同并坚守源于自身文化的审美判断,这时候创造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源于自身文化沉淀的审美获得大众乃至全球用户的认同,大家熟知的电影《哪吒》、《逃出大英博物馆》这类纪录片都是最好的例证。“
近年来,中国不仅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在海外走红,并且凭借原创设计成为国际设计大奖上的大赢家。
就在今年,吉利银河A7也斩获了MUSE铂金奖、纽约产品设计奖金奖,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银河A7 的文化赋能叙事,既是设计师顺应国力强盛、文化自信时代背景的必然,也是中国原创设计作为“中国创造” 代表在国际市场的分量。
说到底,银河A7的成功启示在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文化赋能早已越过“符号贴标”的初级阶段,进入“精神共振”的深层维度。真正能打动用户的产品,是需要能读懂他们对“家” 的眷恋、对“担当” 的坚守,以及对“体面”认同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银河A7卖的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套与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高度契合的“生活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是它能够成为吉利众多“现象级爆款”中又一潜力黑马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