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蓝鲨财经社 李太清
如果你去过印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上下班高峰期,会被蜂拥而至的摩托车大军给惊呆了这三个国度摩托车保有量分别是2.21亿辆、1.12亿辆和4500万辆,尤其是只有不到1亿人口的越南,平均2个人就有一辆摩托车。而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不是摩托车,而是电动自行车2024年保有量是3.5亿辆(汽车保有量3.53亿辆),平均每4个人拥有一辆;而摩托车保有量1.23亿辆(平均11个人拥有一辆),全球第二位。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尼、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以及中国台湾(2300万人口,1500万辆),个人出行交通工具里,摩托车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唯独在中国,摩托车让位于电动自行车?
其实,摩托车是中国最早大规模普及的机动车,尤其是广东地区每年春节打工人摩托车大军回乡总能成为一个新闻。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中国摩托车年产量突破2000万辆,占全球产能的60%,越南等地跑的都是中国摩托车,冒出了嘉陵、宗申等知名摩托车品牌。
而现在,本田(日本,1940万辆)、Hero Motor(印度,590万辆)、雅马哈(日本,460万辆)、TVS Motor(印度,370万辆)等品牌抢占了全球摩托车销量的前排交椅。唯一能挤进全球TOP5的摩托车品牌还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老大雅迪,2024年它在柬埔寨、 巴基斯坦等国卖了430万台电动摩托车。
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衰败与电动自行车的兴旺都源于禁摩令。
摩托车的罪与罚
雅迪集团创始人董经贵的第一桶金是靠组装摩托车赚的。
1970年出生的董经贵是安徽人,在无锡当过汽车维修兵,退伍后进入当地一家摩托车厂做司机。1997年董租了1000平方米的铁皮屋顶厂房干摩托车。1998年到2000年,这个摩托车作坊每年销量从几十辆增长到5000辆。
新日创始人张崇舜的发家跟摩托车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196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张崇舜,早年随家族从事五金配件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他南下海南创办五金工厂给新大洲摩托提供保险杠,1995年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万元。这也让他看到了摩托车的机会。1998年,张崇舜以每辆30元的价格租用陕西宝鸡的国有渭阳摩托车厂的车间,生产摩托车。几个月后,渭阳新日摩托车在陕西市场大获成功,当时张打算10年内靠摩托车干到10-30亿元的营收规模,豪情万丈。
可惜,董经贵和张崇舜都没能靠摩托车成为亿万富翁。
2000年后,禁摩令在全国逐渐铺开。
1998年,想做电动自行车的张崇舜通过老同学牵线,跟北京中科院物理所三环公司建立联系,最终说服对方出让优质电机和相关技术。1999年,新日在密云成立。显然,张此时瞄准的是北京禁摩(2000年扩大到四环路)令扩大带来的市场空间。2001年,新日年产量近两万辆。
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让绿色环保的电动自行车受到追捧,2002年全国销量暴涨到159万辆。2003年的非典,让原来主要通过地铁、公交等出行的消费者(怕感染)更想买汽车(2004年轿车销量223万辆)或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据雅迪创始人钱静红回忆,很多人从疫区出来,争相买两轮电动车。200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将电动自行车划分为非机动车类,彻底扫清了电动自行车发展障碍。
出生于1969年的爱玛创始人张剑,大专毕业后曾在河南商丘一家国企工作,后跟随父亲下海卖自行车(一度是当地最大的自行车经销企业)。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火热,让做不起汽车的他2004年决然杀入。
靠组装摩托车发家的董经贵夫妇,也关注到了电动自行车市场,四处走访厂家,寻找机会。2005年,钱静红在天津参展时,当地经销商提出要卖电动自行车,她在天津找工厂OEM,一下子就卖火了,产品供不应求。代工厂产能上不去,甚至不能按时交货。雅迪决定在天津建电动自行车厂,为了扩产能,董经贵夫妇还租过一间废弃电影院,把舞台变成生产线。雅迪坚持用好的配件和好看的设计,迅速打开市场,到2005年底,雅迪员工规模达400人,营收几千万元,经营重心也从做摩托车转向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开始的营销模式是门店开在街边的经销商骑着一排车,挂着小旗,到大街上、广场做宣传。它由绿源创始人胡继红首创。彼时,她看到杭州武林广场上时尚的年轻人聚集,立马带着几辆电动自行车,挂着环保的旗子,在广场展出,一下午售出了300台。
而真正引爆整个市场的是明星代言+渠道分销模式。绿源2004年请奥运冠军田亮做代言人,2005年雅迪请SHE做代言人,但最早把明星代言搞得风生水起的是新日。2005年,新日年销达21万辆,成为行业第一。2006年,新日花重金请成龙成为代言人,2007年,新日产销量达到110万辆,是第二、三、四名产销量的总和。
看到新日的成功,爱玛2009年砸了3000万元请周杰伦代言,主打年轻群体,爱,就玛上行动的广告攻势让其2010年销量达220万台。一直到2015年,以营收算,爱玛依然以8.75%的市占率排第二。雅迪2013年-2015年的销量分别为273万、301万、332.1万台,到2015年已在全国拥有1760名分销商(9000个销售点位)。
不幸的是,仅2天后,刚走出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的李一男因为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后被判坐牢2年半。据《财新》报道,因为被拘押导致小牛电动人心不稳,投资人信心不足(甚至要撤资),李一男每天内心都在滴血。
即便如此,赌对方向的小牛电动2016-2018年6月30日,总计卖了8.48万台、18.9万台、12.5万台智能电动自行车,营收分别为3.54亿元、7.69亿元、5.57亿元。2018年,小牛电动成功美股上市,市值一度超30亿美元(2021年2月)。
不过,真正智能化、高端化市场机会来自于新国标的发布。
电动自行车市场经历了2000-2016年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标准的违规电动自行车,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超速、引发火灾等恶性事件)。2017 年2月10日,国家标准委对《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进行修订,2018年5月17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GB17761-2018)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工信部发布,并于2019年4月15 日实施。新国标对最高车速、制动性能、电动机功率、整车质量和尺寸等提出新要求。这意味着要淘汰一批老旧的电动自行车(和技术不达标的企业),给后来者进入的机会。
蓝鲨财经社整理了九号公司从2019年12月产品推出到2025年6月的历年销售收入、销量等数据。2020年,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营收只有4.32亿元,销量比小牛电动第一年略多,但销售点位扩张到700个(小牛电动到2018年6月只有570多个)。
2021年,九号公司销售点位新扩充1000个,收入狂涨到13.34亿元。这形成飞轮推产品,扩充销售点位(当然也找明星代言),销量和销售收入同比暴涨。到2024年,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的营收占比首超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2018年开始成为主营收),成为最大现金牛业务(占总营收比重50.8%)。到2025年6月,得益于销售点位的持续增长,九号电动自行车营收高达68.23亿元(几乎接近2024年全年)。
当然,从营收数据看,除了九号,雅迪(2016年上市)、爱玛(2021年上市)、绿源(2023年上市)、小牛(2018年上市)这几个头部企业都吃到了2019年新国标推出,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的红利,2020年-2021年的营收均暴涨。新日2017年上市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24年的营收比2020年减少了15.57亿元。
进入2024年,主推高端、智能电动自行车的九号、小牛继续高增长,营收增速分别为70.39%和23.98%。主打性价比电动自行车的雅迪和新日的营收暴跌18.77%、14.49%,爱玛和绿源的营收微增2.7%和0.27%。这可以看出,现在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自行车购买需求明显攀升,类似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暴涨。
小结:电动摩托车与出海
2025年上半年九号电动自行车的营收暴涨,还得益于2025年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上海直接每一辆补500元)。据国家商务部数据,2025年1-6月,全国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截至6月30日,全国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各846.5万辆,是2024年的6.1倍。前10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
2025年9月1日,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实施,要求电动自行车具有更长续航(减少充电次数,利好锂电),支持北斗与GPS定位,能实现OTA升级,加强防篡改升级,控制器实现芯片级加密,具备不可逆操作等。新规利好九号、小牛等主打高端智能的品牌,加速出清落后、拼装的电动自行车企业。
2025年6月18日,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化摩托车通行管理的通知》,宣布从2025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正式实施两项重大政策调整:取消主城区摩托车通行限制和简化跨省牌证办理流程。这意味着电动摩托车的机会来了。
更有想象力的市场在海外。
当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练就强大的供应链、产品、渠道、品牌等本领后,可以杀到印度、印尼、越南等市场抢夺摩托车的市场。雅迪已在东南亚撕开口子(年销430万台电摩),九号、小牛等也在加快出海步伐。小鹏汽车原联合创始人何涛2024年创立电动摩托车企业OMOWAY,2025年6月在印尼推出了原型车OMO X。由金立原副总裁俞雷领衔的ATN,2019年通过与印尼品牌SWAP合作,在印尼铺设了换电网络(服务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迅速成为了市场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