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再次发力视频播客。
继7月初推出视频播客扶持政策《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后,B站近日接连官宣包括鲁豫、罗永浩、于谦在内的20多位名人视频播客入驻,成为第一个批量邀请名人视频播客创作者入驻的视频平台。
不止B站,眼下,腾讯、字节、小红书、网易云音乐等巨头集体瞄准了播客生意,还有原本音频播客赛道里的小宇宙、荔枝FM等。随着各平台对播客内容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聊天+画面的视频播客,正在成为内容创作的新风口。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坐拥2亿听众,“门槛高、变现难”一直是播客行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如今,视频播客却成了巨头们争相涌入的新战场。巨头为何纷纷加码视频播客?真需求还是假风口?视频播客究竟是鸡肋,还是真的香饽饽?
哪个视频播客最有头牌相
日前,B站一口气官宣了包括鲁豫、罗永浩、于谦、杨迪、大左、罗毅在内的多位大佬级视频播客创作者。
最新入驻的明星创作者是鲁豫。8月13日,知名主持人鲁豫带着她的第一档视频播客栏目《陈鲁豫.慢谈》正式官宣入驻B站。按照预告,节目邀请到了歌手陈奕迅、资深主持人窦文涛、易立竞为对话嘉宾,将于8月18日在B站独家上线。
官宣动态引发诸多网友关注。在B站账号“陈鲁豫.慢谈”下,不少网友为节目打call,还有部分人在评论区向她建议节目访谈嘉宾人选。
从音频播客《岩中花述》,到视频播客《陈鲁豫.慢谈》,鲁豫在播客赛道的转向,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整个行业的进阶方向。视频化表达更加鲜活生动,适用的场景也更丰富多元。
除了鲁豫,更早之前,自带流量体质的罗永浩以视频形式官宣入驻B站。在他发布的首条视频中,他自称老网红、老CEO、老登,同时还是一名新人UP主,幽默风趣地宣布其视频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将于8月19日播出,节目每期时长3到5小时,涵盖科技、人文、AI等多领域内容。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第二期嘉宾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三天时间,罗永浩B站账号“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涨粉13万。首条视频播放量高达130万,数千人评论,评论区多位B站头部UP主现身表示夹道欢迎。
“相声皇后”于谦也来跨界视频播客。7月31日,于谦官宣入驻B站,并同时发布了他的第一期视频播客《多新鲜呐》。节目中,于谦与嘉宾李艺彤代表两个不同年代的人一起畅聊二次元谷子文化,从逛笼到吃谷,一代人讲述一代人的“小垃圾”。
B站特色弹幕彰显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多新鲜呐》第一期节目已被网友各种弹幕刷屏:“好神奇的联动,次元破壁了”,“双厨狂喜”,“谁家二次元有这么权威的捧哏啊”。截至目前,该条视频播放量已高达215.5万。
“主持人”类创作者似乎天然更容易成为视频播客UP主。除了专业主持人鲁豫,大左、杨迪同样在B站推出了自己的视频播客节目。大左的视频播客节目《左边风很大》于7月30日正式上线,目前已推出两期,第一期节目对谈嘉宾是短剧女王徐艺真,新一期对话嘉宾是明星何洁。两期节目均收获了不错的流量,播放量高达100多万。
综艺搞笑节目出名的主持人杨迪,于7月底上线的视频播客节目《迪听》,第一期节目对谈明星嘉宾刘维,关注度也很高,至今播放量近百万。
明星视频播客战略初见成效。B站用明星/名人视频播客负责扛起品类心智和流量大旗,腰部UP主视频播客则更侧重小众圈层的专业内容和高粘性用户,高低搭配,合力打造平台专业深度的内容生态。接下来便需要交给时间和观众检验,谁有能力成为视频播客的金字招牌。
视频播客深受媒体追捧
除了明星视频播客UP主,在B站比较受欢迎的还有一批媒体类视频播客创作者。
“是个人物”工作室,B站最早的媒体类视频播客之一,《人物》杂志推出的视频版内容,今年1月份开始在B站上传访谈对话节目,5月底,该账号视频开始正式标注“视频播客”标签。至今,“是个人物”工作室更新的视频播客内容中,热度最高的是一期是与台湾知名主持人侯佩岑的对话,播放量高达30多万,比文字内容10万+阅读量的受众更广。
媒体类视频播客的优势在于,它的创作门槛、创作成本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创作者不需要复杂的视频制作能力,包括前期后期各种包装、灯光、置景、剪辑等。两人一麦即可打造一期增量信息满满的视频播客。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媒体擅长的议程设置、逻辑思辩等业务能力。
无独有偶,商业科技媒体“晚点”推出的视频播客节目《晚点在场》,其中与脱口秀演员李诞对谈的一期节目“与其琢磨怎么活,李诞告诉你如何寻找快乐?”播放量更是高达93.3万。
此外,三联生活周刊、乱翻书播客、核电波等视频播客节目,同样在B站广受好评。在乱翻书播客UP主潘乱对谈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的节目下,不少网友评论称,感受到了长视频的魅力,2个多小时访谈全是干货,这才是B站真正需要宣传和传播的高质量长视频。
明星与媒体类视频播客在B站的走红,或许正好解释了这些明星及媒体视频播客为何集体选择入驻B站。播客与视频播客是两种不同载体的表达方式,后者本质上属于中长视频,需要用户极大的注意力。然而碎片化阅读时代,公众对长视频的接受度越来越低,动辄30分钟,一小时以上的长视频播客内容,很难耐心完播。长内容想要出圈并不容易。
视频播客革命是一场艰难的用户注意力之争。而B站,恰恰是长视频深度内容表达的最佳土壤。
B站董事长陈睿不久前曾公开回应B站在中长视频赛道的坚持,指出很多品类只有中长视频才能做出高质量内容,“许多优质内容需要更长的篇幅来呈现”。
B站拥有最活跃、年轻的长视频受众,3.5亿月活用户形成了稳定的长视频观看习惯,这一点B站财报也有体现。B站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平台用户平均观看时长为108分钟,接近2个小时。
除此之外,B站覆盖场景更全面,手机OTT双端覆盖播客使用场景。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B站OTT的云视听小电视,其APK装机量超过3亿,月活用户达到6000万+,日活用户位居行业第一。
从视频到视频播客,从长音频到长视频,B站转化路径最短。平台推出的扶持计划,对转型的创作者也更友好。可以说,B站作为第一个官方推出视频播客扶持计划的玩家,在视频播客赛道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巨头卡位赛,千亿赛道如何突围
互联网红利日趋见顶,行业急需下一个内容风口。视频播客,成为继图文、短视频之后新的内容创作蓝海。
大厂集体发力视频播客背后,是一场针对数亿目标用户、千亿市场规模的争夺赛。根据咨询机构Research Nester4月30日发布的报告,2025年全球播客市场规模将达到350.9亿美元。艾瑞咨询去年11月发布的《CPA播客营销白皮书2025》预测,2025年中文播客的全球用户数量,或将突破1.5亿人。全球有超过5亿人在收看以及收听播客,半数以上创作者会选择以视频的方式发布。
海外视频巨头YouTube已为播客行业提供新的增长思路。YouTube曾在今年2月份宣布,平台上的播客内容每月活跃观众超过10亿,这一数字远超音频巨头Spotify市场份额。YouTube的成功向外界证明了,播客内容消费不一定在音频平台,播客视频化已成新趋势,视频平台正在成为播客消费的主阵地。
国内大厂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复制YouTube的成功,视频播客也没有向外证明它的变现能力,但没人愿意错过这场风口。包括腾讯、字节、小红书、网易云音乐、B站在内的大厂纷纷加码视频播客赛道。
不过,各家侧重点各有不同。字节、腾讯两家大厂押注AI播客工具,更侧重视频播客基础设施搭建。小红书瞄准的是15-20分钟的轻内容。其近期推出的“随时随地视频播客”并不限定参与者,“视频播客”的推荐时长在15-20分钟。
B站更侧重长视频深度内容。平台最近引入的视频播客节目,大多为时长1小时左右的深度对谈节目。
而视频播客对深度内容的内在要求,注定了B站与视频播客内容形态更契合。
B站在视频播客赛道已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三年前,B站便推出了一个接近于播客形态的视频节目形式,邀请播客主播入驻,开通账号,将播客节目转为视频形式在平台更新。
今年B站更是多次加码视频播客:发布《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推出暑期10亿级冷启动流量激励,运营扶持与成本共担合力降低启动门槛与制作门槛;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面向创作者开放播客基地,基地内配有拍摄设备、保证录音环境的装修,让创作者 “拎包入住”。
数据显示,在运营、产品完全没介入的情况下,B站2025年一季度视频播客的受众超过 4000万,占该季度月活的10%,几乎拿下中文播客市场的1/3。用户观看时长也从去年同期的69亿分钟增长至259亿分钟,涨幅超过270%。
视频播客赛道虽然巨头环伺,但B站显然已完成关键卡位。(翟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