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创造出比我们更聪明的东西,它们并不一定要是人。
众所周知,马斯克曾经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忧心忡忡,担心比人类更聪明更强大的AI会给人类的存续带来致命威胁。
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投资AI企业,了解最新动向,比如联络能够影响AI发展的人士等。后来他发现还是要躬身入局,自己下场去干才行。
而且他还要推动特斯拉从电动车公司向AI机器人公司的转变,后来他还成立了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
马斯克这个人很复杂,但他的目标和逻辑是简单的,那就是保护人类的意识之火,并扩大其规模。
包括做火箭、移民火星的计划,都是如此。
AI时代,如何善待自己?马斯克的策略比乔布斯明智,打不过就加入
人到中年,发现周围的同龄人普遍都开始注重保养身体,有人清心寡欲,有人远离社交,有人不再忙于工作和事业,有人养花种菜,有人锻炼身体,有人天天吃保养品……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现在是把养生放在第一位,“人这辈子除了一条命,其他都是虚的”,对于他的说法我不赞同。
我告诉他无论如何都是人生苦短,关键是要活得有意义。比如乔布斯去世时候还不到60岁吧,但他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一生,没有白活。
当然,像乔布斯一样过于追求完美,压榨身体,过于相信玄学,忽视了医疗干预,这些都是我们要吸取教训的地方。
老方说马斯克的策略比乔布斯明智,就在于马斯克非常理性,他崇尚物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他的商业决策堪称冷酷,他对于身体和感情方面也是如此,所以他哪怕堪称工作狂,但他乐此不疲,身体也没有大的问题。
在AI时代,我认为还是学习马斯克这种策略比较好。对于AI,乔布斯曾展望过它的前景,而马斯克则有机会去真正参与,他的态度就是:
如果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心之所向,就是人生的道路。
乔布斯忠诚于自己,他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他指出依照内心直觉做出的选择都被证明是对的,过去的点点滴滴在某个时刻都可以如珍珠一样串起来。
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命运、生命、因缘,随便是什么。这种方法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真正的善待自己是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老方说做自己才算不枉此生,否则终究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另外就是要真正弄明白一件事,创造出一点东西来,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才行。无论乔布斯还是马斯克,他们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配得上自己的成功。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AI的出现是莫大的幸运,AI可以赋能每个人,助力他们去一展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看一些“00后”都忙着去AI领域创业了,佩服他们的勇气和选择,要知道学校的课程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才是最快的。
AI发展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堪称超音速海啸,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全世界有无数人们正在日夜不停地推动AI的发展。
而且资本等各种力量都在参与进来,所以人类必然是要进入AI时代的。
对于AI,马斯克的认识也在改变,他认为对抗不明智,融合才是。从特斯拉工厂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到Neuralink(脑机接口),都是他实现“融合”的努力。
在他看来,人类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太慢了,而且信息总有丢失,对方也很难一次性就理解,解读总会带来误解,而Neuralink通过意念、脑波的传递就非常迅速和高效,这也不需要组织语言,心里所想就可以直接表达。
这或许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心心相印”,互相一个微笑,就已经理解了彼此。
乔布斯曾把电脑比喻为大脑的自行车,自行车提高了人类的运动效率,计算机也提高了人类的智力和创造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马斯克通过Neuralink所做的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类通过与AI共生,成为某种“智能混合体”,这才是适者生存。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在AI时代,老方说过度的勤奋不可取,我看朋友圈有人说“凌晨即起,深夜不眠;三餐不定,四季无休”,好像工作很努力,但这样不可持续。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为了工作累死的,没有因为丢了工作饿死的。
所有需要身体勤奋的工作都会被AI取代,也应该被AI取代。而人应该是回到自身的优势上来——心灵的想象力,大脑的创造力。
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静下来,以更有质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来享受闲暇。
心外无物。老方说人生到最后就是一个想法和意念,能不能心安就是我们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