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最新一期贸易预测报告,将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预期从2.7%大幅下调至0.9%。
世贸组织总干事直言,近期关税措施的全面影响在持续显现,关税不确定性使企业信心、投资和供应链持续承压,是全球贸易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力量之一。
美国“对等关税”冲击全球贸易规则,动荡的全球地缘政治环境考验每一个全球化企业。
令人惊喜的是,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跨国企业纷纷来华寻觅机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出海征程。
泡泡玛特凭借LABUBU在海外疯狂吸金,掀起了中国IP热潮。
快时尚品牌SHEIN第一季度营收,增长超行业预期。
联想集团2025/2026财政年度第一季度营收、利润大幅增长,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一边是全球化的“最难时刻”,一边是中国企业的“逆势增长”。
在不确定的当下,中国企业为何能够创造确定性?
全球化迎来新变局,既带来新挑战,也在催生着引领时代的 “新物种”。
位于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港,是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承载着美国西北部40%的贸易运输量。
今年5月7日,美国西雅图港港务局长瑞安·卡尔金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目前西雅图港没有一艘停靠的集装箱船。码头上没有工人卸载货物,也没有火车把货物运往内陆港口。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西雅图港处理的集装箱比去年同期暴增24%,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西雅图港
短短4个月,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从“船只如潮”跌入“空无一船”,上演颇为荒诞的“冰火两重天”。
让西雅图港“按下暂停键”的,正是美国政府的高额关税。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其中,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税率最高达到145%,涉及服装、电子产品、家具等大量商品。
在此之前,为了规避特朗普连任可能引发的高额关税,美国企业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从中国“抢先囤货”,导致2025年一季度西雅图港进口货物激增。
当“靴子”最终落地,美国企业进口商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暂停或取消订单,严重冲击了西雅图港的航运业务。
西雅图港遭遇的困境是“货进不来”,大洋的另一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遇到的问题是“货出不去”。
作为比利时最大的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枢纽之一,安特卫普-布鲁日港2024年向全球运送了300多万辆汽车。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
美国政府将欧洲产地的汽车关税从2.5%提到25%之后,原定出口美国的汽车一夜之间失去了竞争力,被迫积压在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无法装船出海。
两地港口空置与积压,犹如两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化变局下的残酷现实。
德意志银行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关税的冲击已经凸显,欧洲汽车产业正在遭受重创。
今年6月,美国从欧洲的进口额从5月份的566亿美元骤降至452亿美元,创2024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其中,欧洲对美汽车出口在6月份同比暴跌36%!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德国主要车企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业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多家企业明确指出,美国高关税政策是造成其财务承压的重要因素。
对经济脆弱的出口型国家而言,美国加征关税更堪称一种“灾难”。
非洲南部的莱索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莱索托城市风光
纺织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占出口总额的90%,成衣出口主要依赖美国市场。
美国加征关税后,莱索托成衣出口遭受重创,青年失业率飙升至49%。
今年7月,莱索托政府宣布进入为期两年的“国家灾难状态”,成为全球首个因美国关税直接导致进入“国家灾难状态”的国家。
从德国到莱索托,从汽车业到纺织业,美国关税大棒掀起的风暴,正在将全球化拖入一场深刻的变局。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远非简单的贸易数据波动,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全球化变局。
为了规避关税,部分企业被迫将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一些西方政客乘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鼓动所谓的“中国+1”计划。
“中国+1”计划内在含义是,过去,全球化企业将供应链的重点集中在“中国”;现在,需要在中国之外寻找新的制造基地作为“备份”,以“降低对华依赖”。
该计划的底层逻辑是“政治安全优先”,强迫全球化企业放弃中国的比较优势,转而选择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的替代方案。
彭博社分析,美国“对等关税”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40%。
供应链是驱动全球化的核心力量之一,一旦被阻断或扰乱,全球贸易格局将深刻调整。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根据海关数据,按美元计,今年7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对我国整体出口增速形成3.3个百分点的下拉作用。
部分中国出口企业反映,关税壁垒迫使美国买家转向其他国家采购,出口订单量明显下降。
美国关税阴霾之下,全球化会不会倒退,还有没有机会?
不少企业陷入困惑,更多的企业已经用行动给出答案。
今年7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举办,吸引了超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参展企业数量超出预期,既有像联想集团、麦当劳等连续参展的铁杆老朋友,也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新面孔”。
联想集团亮相链博会数字科技链展区,也是该展区最大展台
其中,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
链博会不仅是展品展示平台,更是链接全球产业伙伴的合作平台。
全球化企业在链博会上“找朋友、找伙伴、找解决方案、找应用场景”,折射出全球化的韧性活力。
数据更印证了这种趋势,今年上半年,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68.6%、59.1%、37.6%、6.3%、2.7%。
当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出海。
创新药领域,今年上半年BD出海交易项目达50笔,披露的交易总额超484亿美元,刷新创新药出海历史纪录。
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上半年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中国车”卖爆全球。
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凭借LABUBU在海外疯狂吸金,掀起了中国IP热潮。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冲击200亿元,港澳台及海外销售收入增长约100%,达到百亿。
快时尚品牌SHEIN虽未公布业绩,但据彭博社报道,第一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超行业预期。
科技巨头联想集团最新业绩报告,2025/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份-6月份)营收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预估175.6亿美元。净利润5.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预估3.528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从业务板块看,全线增长,多元化引擎持续加速。
联想集团主要有三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设备、基础设施方案与方案服务。
智能设备业务,同比增长17.8%,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及其他智能设备业务录得过去15个季度以来最快的同比收入增长。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龙头,联想个人电脑业务以24.6%的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创下新高,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
基础设施方案与方案服务业务,同比增长更快,分别达到了36%和20%。
非个人电脑业务收入占三大业务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加至47%,联想集团的业务增长结构更趋均衡。
从市场区域看,全域开花,全球化布局优势尽显。
联想集团业务广泛覆盖全球180个市场,中国、亚太区、欧洲/中东/非洲及美洲等大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在“全球大本营”中国市场,联想集团营收创下历史同期纪录,同比增长超35%,在全球营收占比达四分之一,利润同比增长43%,非PC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一半,达54.9%,取得历史性突破。
第六代联想海神液冷技术
在海外市场,联想的各类智能设备与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持续渗透,满足当地企业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当全球企业因关税波动而收缩战线,泡泡玛特、SHEIN与联想的“逆势增长”,更显难得可贵。
全球化风大浪急,联想集团、泡泡玛特与SHEIN为何能稳健前行?
泡泡玛特的高速增长,绕不开核心IP——LABUBU的火爆。
LABUBU 3.0系列自4月底推出以来,在全球引发持续的排队热潮。
泡泡玛特借助微博、TikTok等海内外社交平台,扩大品牌与产品宣传,实现对产品的高频唤醒,增强用户与产品的情感连接。
仅TikTok平台,词条下就有超过180万条投稿视频,衍生出的LABUBU开箱、LABUBU舞等词条播放量突破10亿次。
词条下有超过180万条投稿视频
社交网成为LABUBU的最强“放大器”,推动其从潮玩圈的小众IP跃升为现象级文化符号,全球知名度迅速跃升。
SHEIN的突围,依托“数据驱动+小单快反”模式。
通过建设数字化系统与产业带,SHEIN对每款新品先以200 件小单试销,根据市场反馈快速决策追加或淘汰。
这一模式下,SHEIN以快打慢,日均上新8500款,是其他快时尚品牌的近10倍。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泡泡玛特还是SHEIN,所处的并非全新的赛道,采取的也并非原创的打法。
说得更具体一些,泡泡玛特未跳出IP运营的底层逻辑,SHEIN也未脱离快时尚的行业框架。
它们的破局之道,在于敏锐捕捉新变化、应用新技术、借力新平台,通过持续进化实现迭代升级,成长为行业的“新物种”。
这一逻辑,在联想集团身上体现得更为深刻。
与泡泡玛特、SHEIN相比,联想集团的体量更大、供应链更复杂、全球化布局更广、身处的高科技行业博弈更激烈,因此也更具标杆与启发意义。
2004年,联想以30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被喻为 “蛇吞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经略的标志性事件。
在外界看来,联想豪掷千金,看中了IBM“Think”的品牌、研发力量以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联想ThinkPadX1 Carbon
鲜为人知的是,除此之外,联想还精准捕捉到了与IBM的成本结构差异性蕴藏的机会。
IBM单台电脑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环节上的成本高达60美元,而联想仅需11美元。
这意味着,联想可以利用其卓越的供应链能力,大幅降低IBM电脑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交易完成后,联想从一家主要立足中国的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从约30亿美元增长至120亿美元左右。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联想找到了全球化的“命门”—供应链,由此开启了一场进化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商品、服务、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
这种流动的背后,正是供应链在全球的拆解与重组。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供应链的全球化。全球化竞争的底层逻辑,是供应链的竞争。
联想集团匈牙利制造基地
个人电脑生产,更是对供应链管理的极端挑战。
一方面,个人电脑包含1000-1500个独立零部件,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复杂性和难度远超许多其他行业产品。
另一方面,CPU/GPU/内存等核心组件遵循摩尔定律,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价格波动大,对交付时效要求日益苛刻。
早期阶段,联想以国内供应链为核心,生产基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主要服务国内市场,供应链模式相对传统。
全球化起步后,联想通过并购直接获取了IBM在北美、欧洲的生产基地、物流网络和供应商资源,供应链从“中国本土”一跃成为“全球布局”,开始整合既有资源。
2010年后,随着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电子智能化转型,联想开始主动优化供应链,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韧性、可持续导向”。
目前,联想在全球11个市场拥有30多个自有或合作制造基地,构建了“中国+N”的战略布局,实现“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高效运营模式。
联想集团的“中国+N”布局,坚持以中国为大本营,80%的生产制造、70%的研发人员、60%的员工都布局在中国,这与所谓的“中国+1”计划有本质上的不同。
中国大本营是核心枢纽,与东南亚、沙特、巴西、墨西哥、欧洲等节点形成协同体系,共同构建出高效灵活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模式不仅保持了中国制造的规模与效率优势,还通过本地化运营,实现了快速响应市场、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合规经营等多重“最后一公里”价值。
今年6月,全球供应链权威榜单Gartner Top 25公布2025年最新排名,联想集团再次进入前十,位居第八,比去年提升2位,是上榜次数最多的中国企业。
全球供应链权威榜单Gartner Top 25
不断攀升的排名,见证了联想供应链的持续进化。
持续进化、高效韧性的供应链,不仅为联想带来了年营收18 倍以上的惊人增长,更让其有效抵御地缘政治风险,实现“逆势增长”。
在全球化格局深度调整、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世界呼唤“新物种”从天而降、破局开路。
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所说,全球化运营“不是抱佛脚能够抱来的”,而是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
真正的“新物种”, 并非凭空降临的“颠覆者”,而是深植既有生态、持续进化迭代的“创新者”。
联想集团、SHEIN和泡泡玛特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在全球化征程中淬炼出一些共通的特质:
独特的创新力与吸引力,在各自赛道深耕细作,精准捕捉全球市场动态,凭借兼具独特性与稀缺性的产品、服务,对用户及受众保持长期吸引力。
卓越的全球化运营体系和供应链能力,跨越地域高效整合资源,实现产品、服务的全球化交付与触达。
强大的抗风险与适应能力,面对贸易摩擦、地缘波动、汇率变化等复杂外部环境,拥有成熟的应对策略和预案,能够有效规避、抵御风险。
其中,创新与吸引力是“根基”,供应链与运营能力是“支柱”,抗风险能力来源于前两者,同时也是护航前两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稳定发挥效能的“护城河”。
总结来说,全球化“新物种”是那些通过持续创新创造全球稀缺价值,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构建世界级供应链与运营网络,以强大韧性与适应性应对全球化复杂挑战的新型跨国企业。
联想集团的全球化“新物种”特质,表现的尤为突出且全面。
作为最早一批开启全球化征程的中国企业,同时身处全球高科技竞争最前沿的浪尖,联想集团全球化之路遭遇的挑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远超一般企业,这也倒逼其进化出更全面、更硬核的能力。
5月初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杨元庆解析“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并推出搭载了个人超级智能体的AI PC产品。
除了构建ODM+(自主制造+外包生产)端到端运营,以及“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独特模式外,联想集团坚定执行混合式AI战略,推进AI普惠的愿景,在个人智能与企业智能产品/方案方面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盈利提升,充分诠释了全球化“新物种”在复杂环境中破浪前行的内涵与实力。
今年4月,联想集团举办一年一度的全球誓师大会。
恰逢美国 “对等关税” 刚刚生效,今年的大会更为特殊,更受外界关注。
联想全球誓师大会历时半个月,跨越三大洲五座城,标志性的“联想红”成为全球化阴霾下的一抹亮色。
联想全球誓师大会现场
巴黎誓师大会期间,针对全球化议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杨元庆接受法国权威媒体《费加罗报》采访时,给出了掷地有声的论断:
全球化不会倒流。
今年5月,联想集团发布2024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报告,全年营收和利润实现两位数高增长。
受复杂变化的形势影响,外界对全球化的未来和联想集团的业绩仍心存疑虑。
在业绩会上,杨元庆郑重承诺,联想集团未来将保持“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
彼时,杨元庆的论断与承诺,为迷茫中的中国企业注入了坚守全球化的定力。
今天,联想集团“逆势增长”的业绩兑现了承诺,也印证了中国企业拥有应对全球化变局的能力。
从横跨三大洲的誓师征程到穿越周期的增长答卷,“全球化不会倒流”的判断愈发清晰笃定,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也随之水落石出:
以战略定力锚定长期价值,以进化能力应对复杂挑战。
当更多中国企业循着这样的路径笃定前行,必将穿越全球化风浪,开辟属于自己的确定性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