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谷歌或含泪出售Chrome!AI让浏览器灭亡?更像是重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雷科技 时间:2025-08-18 14:21:51

当地时间8月12日,AI初创企业Perplexity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起收购要约,拟以345亿美元收购Chrome浏览器。


图源:Chrome浏览器

要知道,这家初创企业当前估值约180亿美元,报价却接近自身市值的两倍,且明确表示投资方将全额支持该交易。

与此同时,Perplexity还承诺了三点:

1. 不会对谷歌Chrome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进行秘密改动

2. 未来两年内将在开放网络领域投资30亿美元

3. 会向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大部分核心员工发出聘约

但Perplexity并非唯一有意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公司。此前,OpenAI及雅虎搜索均明确表示,若Chrome浏览器脱离谷歌,它们有意收购,且收购价在数百亿美元左右。

不过,这款浏览器对谷歌而言蕴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加之竞争对手众多,因此即便Perplexity提出的条件颇具诚意,谷歌仍未释放任何接受的信号。

那么,一家AI初创公司为何敢以接近自身两倍市值的价格收购这款浏览器?AI浏览器真的值得一家公司冒这样的风险吗?

瞄准Chrome蛇吞象,Perplexity是何方神圣?

其实早在8月12日,小雷就已在《纽约时报》等媒体对该公司的联合报道中,提到了版权相关问题:AI搜索直接将各大媒体的新闻或作品整合提炼为自身观点,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图源:雷科技制作

尽管Perplexity标明了信息来源网页,但用户基本不会点击查看,甚至连付费文章的摘要也能被提取。 对此,小雷当时提出的观点是:可以借鉴音乐产业的版税系统,通过向相关组织支付许可费用,合法获取高质量、经授权的训练数据;该组织再依据数据的使用频率等指标,将收入分配给作为内容源头的媒体、作家和艺术家。

而时隔三天,Perplexity再次成为小雷文章的主角。 这家2022年成立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以颠覆传统搜索引擎为目标,定位为“答案引擎”,试图通过直接生成精准答案而非呈现网页列表,重新定义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快速与精准是Perplexity AI的核心优势之一。

创始人Aravind在采访中表示:

“为防止AI幻觉,唯一的办法是不断构建更优的搜索索引,持续捕捉更优质的网页片段;当模型足够快时,就能让它们为每个查询进行多步推理。”

凭借足够准确且快速的信息数据,这款AI产品得以采用与传统浏览器不同的营收模式——订阅服务。Perplexity依靠订阅服务盈利,整体采用基于使用量的定价模式,用户按需向代理付费,费用根据任务使用情况计算。


图源:Perplexity

同时,这种代理模式也能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在Perplexity推出的Comet浏览器上,用户可以让产品充当“侦查员”考察旅游地酒店评价,或作为“秘书”处理重复性设置。 也正因Comet浏览器的这种模式,它能代理用户查询信用卡信息、改签航班等跨平台任务;且由于获得了用户授权,整个过程无需用户提供密码,从而能与其他平台开展商业合作。


图源:Comet浏览器

Aravind表示,目前Perplexity已与Selfbook合作,支撑所有酒店预订业务;与Yelp合作,让商家可直接在平台销售;与Firmly合作支持预订服务;金融领域与FMP合作;体育领域则与StatsPerform合作。

这是一种“用户路径-交易返佣-企业服务”的商业模式。若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能成功,这种跨平台交易抽佣模式将大量取代传统浏览器的广告营收模式。

而谷歌的Chrome浏览器之所以无法成为交易平台,正是因为其依赖广告位盈利。但Chrome浏览器的商业价值在于它的35亿用户——这正是Perplexity看中的“数字石油”。


图源:豆包AI

Aravind认为,用户粘性来源于用户信息:钱包账户、密码、智能助手等多任务在浏览器上同步运行,让用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浏览器产生更强依赖。

而个人账户信息的统一,确实能大幅提升整体使用体验,使用户可直接在浏览器内完成几乎所有联网交易。 无论是购物、旅游还是金融业务,都能在浏览器上一步完成;同时,由于联网特性,用户无需担心内存问题和本地个性化设置。

因此,Chrome浏览器在Perplexity眼中意义非凡:它不仅意味着35亿用户的信息,更代表着用户在各平台交易后的直接返现,未来还将成为连接全球付费软件的中枢。 正因如此,即便要付出接近自身两倍市值的代价,Perplexity仍执意要收购Chrome浏览器。

堪称商业命脉,谷歌为何要出售Chrome?

作为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在浏览器、搜索引擎、操作系统、云服务等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因此常被反垄断部门调查。

美国司法部多次试图拆分谷歌,甚至一度要求其出售安卓业务,对此谷歌始终持反对态度。作为补救措施,美国司法部又建议强制谷歌出售Chrome浏览器。

在2025年4月23日于华盛顿举行的谷歌反垄断庭审中,OpenAI旗下ChatGPT产品负责人Nick Turley表示,若谷歌因反垄断问题被强制出售Chrome,OpenAI愿意收购。


图源:OPEN AI

谷歌自然没有同意,但也无法无限期拖延。主审法官将于今年9月公布最终判决,Chrome是否会被剥离仍是未知数。Perplexity显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其实谷歌并非不能放弃Chrome,只要保住谷歌搜索引擎,就不至于伤筋动骨。但Chrome的庞大用户基数让谷歌难以割舍;另一方面,AI搜索的崛起让谷歌担忧,失去Chrome后,其他搜索引擎是否会趁机上位,而谷歌自身的AI搜索引擎又将何去何从?

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即便强如谷歌,也不得不面临“保大还是保小”的抉择。小雷认为,谷歌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卓业务不受影响,再以更温和的方式处理可能被收购的Chrome浏览器——例如要求收购方仍将谷歌搜索引擎设为默认选项,以此为谷歌AI搜索留下后路。

浏览器AI化势不可挡,夸克们已先干为敬?

前文提到的Perplexity的商业模式及发展走向,不仅关乎该公司自身,更折射出浏览器在AI时代已从信息通道升级为智能交互中枢。

传统浏览器的搜索与网页浏览功能,都将转化为「对话服务」。这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浏览时间,也让AI服务拓展出更多使用场景。因此,作为能将AI服务送达各个角落的载体,浏览器必将在AI时代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因此,全球巨头都在抢占这一新兴市场。微软旗下的 Edge 浏览器已内置 Copilot 助手,这是一个 AI 交互中心,可直接调用用户保存在 Edge 浏览器中的信息;用户通过扫描页面或语音输入,即可与 Copilot 助手对话以解决问题。

据 BCA(美国商业软件联盟)称,Edge 浏览器在用户下载其他浏览器时,会弹出不必要的安全警告,还存在诱导用户将 Edge 设为默认浏览器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主要是针对谷歌。

对此,微软表示,当前浏览器市场的真正主导者是谷歌;而这类商业竞争行为,更凸显出 AI 时代下浏览器的重要性 —— 它能直接利用用户信息开展多场景交互,进而提升用户粘性,为未来 AI 浏览器产品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源:Edge浏览器

相比之下,国产厂商更早洞察到:AI 浏览器应从 “被动服务” 转向 “主动服务”,从 “单一对话” 升级为 “多场景深度思考”。而国内厂商强大的执行力,想必大家有目共睹。

阿里旗下的夸克浏览器,早已搭载 AI 超级框,支持一站式问答、内容创作与信息总结,且全局可实现深度思考;同时配备的桌面助手,能解析学习文档、提取网页关键信息,对夸克的核心用户群体 —— 学生群体更为友好。


图源:夸克浏览器

360以及昆仑万维收购的Opera浏览器也推出了Opera Neon,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 AI 引擎,可辅助用户直接开展研究、进行网站开发,甚至能生成代码与报告,对办公群体极具实用性。

从这些国产玩家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AI浏览器并非简单跟随国外发展方向,而是各厂商都围绕自身受众,实实在在地定制场景化功能。 这一切仿佛都在宣告:浏览器正从“给人看的工具”转变为“主动干活的代理”。精准的场景分化与完善的功能,切实抓住了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可见,在AI重塑浏览器的进程中,国产玩家看得透彻,行动力也极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