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优等生”招联消金,开走下坡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8-18 16:29:27



日前,中国联通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财报,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的业绩也随之出炉。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实现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3.34%。总资产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的1637.51亿元减少了60.29亿元,降幅为3.58%。

可见,招联消费金融营收、净利润与总资产三项核心指标延续了2024年的下降态势。

2024年,招联消费金融遭遇其成立九年来的首次业绩“滑铁卢”:营收同比下降11.65%至173.1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6.22%至30.16亿元,1637.51亿元的总资产也减少了126亿元,缩水7.18%。

要知道,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优等生”,招联消费金融一向以好成绩示人,其在2017年-2021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均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22年、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虽有所回落也仍是好于行业内其他公司。

经理人网此前曾撰文指出,招联消费金融的“滑铁卢”是因内外双重因素影响。

外部因素方面,2024年以来,利率上限被严格控制,LPR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再加上消费需求回落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利率被逐步压降,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

与此同时,随着利率水平的普遍下降,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普遍降至3.0%~4.0%之间,甚至部分降至3%以下,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对层级相似的客户争夺也更加激烈,这对于招联消费金融等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展业构成较大挑战。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招联消费金融的内因,即粗放增长失效导致资产质量恶化。

2015年,招联消费金融率先探索纯线上业务模式,同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宽了房贷标准,这就导致规模增长的同时招联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也持续提高。

根据中诚信国际发布的招联消费金融2025年度跟踪信用评级报告,2022至2024年末,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2.22%、2.45%、1.95%。相应地,其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7.25亿元、44.64亿元、32.89亿元。

不断膨胀的不良,持续吞噬着招联消费金融的利润。

还是上述报道的数据,2024年招联消费金融计提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114.44亿元,已经是连续4年超过百亿元,拨备费用在拨备前利润中的占比为76.91%,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招联消费金融诸多动作。

一是,加大了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截至2025年7月30日,招联消费金融已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14期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共计转让规模达到128亿元,为今年以来不良贷款挂牌转让规模最大的消金公司。

二是,加大了催收力度。按照招联消费金融的话就是“根据客户的逾期阶段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和力度”,结果就是2024年其逾期贷款为64.04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79%,同比下降 0.54 个百分点。

而这也导致对招联消费金融的投诉飙升。

在黑猫投诉平台,招联消费金融近30天投诉量289起,已完成61件,完成率仅为21.11%。截至目前,招联金融累计投诉总量达到26452起,已完成25545起。

当“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失效,那个曾以超过千亿资产规模傲视群雄的消费金融巨头,正被迫走入收缩的窄门,以转向更加精细化经营管理,如此虽会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冲击,不过好在其规模断层领先于其他消金公司,且近期又成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中唯四的消金公司。

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经办机构中仅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余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以及以及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

这对于招联消费金融而言,不仅是短期获客和扩大规模的抓手,如贴息政策降低了用户贷款成本吸引中低收入群体,结合财政贴息定向领域深入特定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更是其长期融入国家消费升级战略、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机遇。

经理人网

作者:南岂珵

编辑:曹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