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净利润大跌47%!华润三九,业绩失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侃见财经 时间:2025-08-19 10:07:59

华润三九最新的半年报,并不理想。

具体数据方面。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实现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滑24.31%。

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华润三九自2020年以来,再度出现半年度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另外,从单季度来看,二季度华润三九实现营收79.57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净利润5.452亿元,同比下滑47.3%,其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幅度,已经创出了近年新高。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华润三九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受“高基数”影响:2025年上半年,虽然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持续催化市场需求,但2024年同期流感旺季影响下相关品类基数较高,品牌OTC中药公司在上半年的经营阶段性承压明显。诚然,“高基数”对上半年业绩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核心原因,关键或许还是在销售费用支出过高,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高达39.39亿元,同比增长了18.94%,这对净利润形成了严重挤压。

据侃见财经观察,除了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之外,华润三九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多次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

截至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商誉值高达70.45亿元,商誉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23.4%。背负如此高的商誉,一旦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其业绩必然会出现大幅波动。若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今年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但华润三九最坏的情况恐怕还没有出现。

CHC业务面临多重压力

华润三九的业务版图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CHC「自我诊疗」业务、处方药业务以及药品批发零售业务。

其中,CHC(自我诊疗)业务是华润三九的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79.9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53.94%。

所谓CHC「自我诊疗」,即消费者自我诊疗时所使用的药物,其与处方药(RX)相对,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在药店或线上平台购买。目前,华润三九CHC产品线丰富,包括感冒、胃肠、皮肤、肝胆等多个领域用药,其中“999感冒灵”“999皮炎平”“三九胃泰”等产品更是家喻户晓。

据医药魔方数据,2024年中国实体零售药品市场销售额,华润三九位列第一名,其中销售额最高的品种便是感冒灵颗粒,销售额为37.5亿元。



不过,虽然拥有领先优势,但华润三九的CHC「自我诊疗」业务也面临着不少压力。一方面,相比于去年甲流、乙流轮番爆发,今年流感减少,华润三九的相关产品需求减少,今年上半年CHC「自我诊疗」业务营收为79.94亿元,而去年同期营收为77.73亿元,今年业务营收增速仅2.8%。另外,从合同负债来看,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合同负债仅有11.79亿元,和去年同期14.74亿元明显减少,而存货也从去年的49.92亿元增长至65.23亿元。

除了需求下滑之外,其CHC「自我诊疗」业务面临的更大风险其实在于集中式采购。近年来,关于中成药纳入集中式采购的风声不断,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安徽省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征求《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的通知,首次将OTC药品纳入集采目录。集采范围包括参芪降糖、感冒灵、双黄连、脑心通、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35个中成药。其中感冒灵共有两个规格,包括感冒灵胶囊及感冒灵颗粒。

资料显示,感冒灵并不是独家品种,市面上许多药企都有生产,但华润三九的感冒灵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明显优势,上面内容中提到,2024年华润三九的感冒灵颗粒销售额高达37.5亿元。一旦真的将感冒灵纳入集中式采购名单,这相当于给了其他感冒灵生产企业如白云山、以岭药业、葵花药业等抢市场的机会,华润三九的业务必将遭受巨大冲击。还好,最终感冒灵并没有被纳入集中式采购名单,但这无疑已经成为华润三九挥之不去的阴影。

另外,由于CHC业务壁垒不高,消费者对于同类产品的选择更多出于品牌考虑,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华润三九只能在营销方面做努力。

2025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高达39.39亿元,去年同期销售费用为33.11亿元,今年销售费用增长了6.28亿元,同比增长18.94%,其中二季度单季度的销售费用高达24.41亿元。正是因为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挤压了利润,这才导致其二季度净利润出现“腰斩”的情况。

暗藏隐患

相比于增长乏力的CHC业务,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处方药业务表现明显更好。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处方药业务营收为48.38亿元,去年同期为24.17亿元,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的处方药业务营收已经翻倍。

不过,华润三九的处方药业务主要通过并购外部药企来推动发展,这种模式背后同样暗藏着不小隐患。

据国金证券统计,自2009年以来,华润三九收购了超过10家药企,其中2015年后的收购包括,2015年收购浙江众益,丰富抗生素及胃肠道产品;2016年收购昆明圣火,丰富了心脑血管产品及其他保健品;2020年完成澳诺收购,引入“澳诺”“金辛金丐特”明星儿科保健品牌,以及收购润生药业、华润堂,丰富呼吸道系统药品;2021年,收购润芙蓉,进一步完善中药领域产品管线;2022年,收购昆药集团28%股权;还有2024年,吞并中药巨头天士力。



在这么多笔收购中,巨资并购的天士力则是其中的代表。去年8月,天士力医药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28%股份给华润三九,交易对价62.12亿元,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华润三九将成为天士力的控股股东,中国华润将成为天士力的实际控制人,来到今年2月,华润三九正式入主了天士力。

不过,虽然将天士力收入囊中,但这笔并购背后华润三九也背负着不小的压力。一方面,天士力本身就面临着业绩压力,今年上半年天士力实现营收42.88亿元,营收增速为-1.91%;实现净利润为7.747亿元,净利润增速为16.97%。另一方面,在收购天士力后,华润三九的商誉值非常高,今年上半年商誉值高达70.45亿元,商誉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23.4%。背负如此高的商誉,一旦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其业绩必然会出现大幅波动。

实际上,近两年华润三九已经在主动剥离不良资产,这或许是对过去接连并购的“纠正”。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今年5月6日,华润三九对其所持有的安国中药49.8967%股权进行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162.15万元,披露结束日期为2025年6月3日;另外,5月13日,华润三九挂牌转让九州通医药科技51%股权,转让底价为1086万元,披露结束日期为2025年6月10日。不过,可以看到这些出售的资产金额都不大,对业绩影响比较有限。

从目前来看,一边是核心的CHC业务面临增长压力,一边是处方药业务带来庞大的商誉值,可见华润三九的业务正遭遇多重压力,尤其是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今年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但华润三九最坏的情况恐怕还没有出现。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