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报
“你好,天空旅行家”。在合肥骆岗公园的空中交通指挥枢纽,记者拿到观光无人机的登机牌,上面印着对游客的问候和个人信息。蓝天白云下的合肥骆岗公园美不胜收。这个曾经的机场,如今摇身变为巨大的公园,成为“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游客赏景也有了“上帝视角”,未来无人机将提供低空观光游览服务,真正实现哄你开心带你飞!
无人机巡检、载物已在多地开展应用。安徽省合肥市作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之一,在无人机应用探索上更进一步,正在开展无人机载人内测试点。梦想已照进现实,但其背后的门槛很高。运营资质、技术保障、平台建设、安全监管等,容不得半点差池。
今年,负责载人无人机运营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由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运营合格证(OC)。“获得该证后,合翼航空初步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OL的商业运营资质。”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何淼介绍。
有了运营资质,技术创新成为载人无人机能够起飞的重要前提。面对“尺寸小、高度低和飞行慢”导致的低空感知三大挑战,5G-A通感一体技术不仅能解决数据传输问题,还能准确感知飞行器的位置、高度等重要信息。“作为合作方,我们基于5G-A的通感一体技术,对低空全域、全量目标进行泛在监视,创新探索出多模监视数据融合算法,开放接口、协同生态,通过多次实战测试,在‘侦、察、反’链条闭环上取得显著成效,是目前全国低空监管的优质解决方案。”安徽移动网络部低空专家戴明艳告诉记者,5G-A通感一体技术还支持“一网多用”,一张网络同时承载低空感知、低空通信和地面通信三类业务,大大提高了效率。
结合5G-A通感一体技术,中国移动通过“凌云”平台,助力构建起“网络即感知,感知即服务”的数字化空域管理体系,为飞行器提供通信导航、空域监视、信息交互等全维度服务保障。“通过应用中移‘凌云’多源融合数据,实现eVOTL起降点电子围栏设置和入侵预警等功能,提升管理效能和应急能力。”戴明艳说。
保障eVTOL安全关系着无人机载人飞行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空、天、地、信等前沿基础设施,合肥打造了低空智联网安全能力底座。“该能力底座的整体架构遵循‘可视、可管、可控’的原则,致力于为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各类应用系统提供通信、监管、信息保障等多维情报信息,实现‘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确保对城市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有序管理。”安徽移动行拓部低空项目经理何文豪告诉记者。
目前,无人机载人观光已经过验证,预计年内可以实现商用。“我们与合翼航空的合作,实现了城市空中交通安全运营从概念验证向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关键一跃。”何文豪告诉记者,面向未来,他们正联合合翼航空探索eVTOL起降场地建设标准,推动全国城市空中交通体系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