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姆·奥尔特曼在2022年底通过ChatGPT点燃的人工智能热潮,如今连他自己都开始感到不安。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仅凭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能融资数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比比皆是。估值已变得"疯狂"。资本正以狂热的速度追逐着"核心真相"。
这位OpenAI首席执行官仍相信,人工智能长期的社会效益将超越泡沫,为此他已准备好持续投入。
"当前投资者整体对AI是否过度兴奋?我认为是的,"他在近期与记者的晚餐会上表示,"但AI是否是人类漫长历史中最重要的突破?我的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他在15秒内三次重复"泡沫"这个词,随后半开玩笑地说:"我猜有人会拿这个做耸动的标题。虽然希望你们别这么干,但无所谓了。"
尽管奥尔特曼警告当前估值已失控,他仍准备投入更多基础设施。"OpenAI在不远的将来会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他说,"届时经济学家们肯定会忧心忡忡地说'这太疯狂、太鲁莽',而我们会回答'让我们放手去做吧'。"OpenAI已开始突破微软Azure的云服务容量限制,正在多方寻求合作。今年春季与谷歌云签约后,奥尔特曼坦言公司算力需求"已超出任何单一超大规模供应商的承载能力"。
"我们将尽可能获取更多算力,"他补充道,"我们赌的是需求持续增长、训练需求永不停止。我们的投入力度可能会超过任何为技术进步押注的企业,因为我们对所见前景深信不疑。"
这不仅是OpenAI的独舞。所有科技巨头都在全力跟进。
最新财报显示,为满足AI需求,科技巨头纷纷上调资本支出指引:微软将全年资本支出目标调至1200亿美元,亚马逊突破1000亿美元,Alphabet上调至850亿美元,meta将其资本支出区间上限提高至720亿美元。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周一表示,过去数月AI基础设施需求激增30%-40%,称这次资本支出狂潮是行业的"验证时刻"。
艾夫斯承认市场存在"局部泡沫",但强调自动驾驶等AI革命才刚开场,"现在只是九局比赛的第二局"。
花旗分析师罗伯·罗周一在CNBC节目中反驳将当前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类比的观点:"当年多是高杠杆运作的亏损企业,如今这些公司盈利稳健、现金流充沛,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推动增长。"
但过热担忧仍在加剧。早在科技巨头们公布最新资本支出计划前,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就敲响警钟。
今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他直言对美国AI泡沫的忧虑,对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感到震惊,质疑数万亿投入的必要性,警告"无明确需求就开建数据中心"的风险。
奥尔特曼则将这种周期视为技术演进的常态。互联网泡沫破灭淘汰了大量企业,但奠定了现代网络基础。
他预期AI将经历类似轨迹:经历高调失败后,终将实现持久变革。"某些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惨重,这很糟糕。但整体而言,AI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