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然
创办不到六年时间,“超级黑马”海辰储能试图叩响港交所大门。
然而,这家由宁德时代前员工吴祖钰创办的储能电池公司,在IPO前夕,却深陷“技术专利抄袭”、美国大客户破产、不正当竞争、高负债低盈利等诸多质疑声中。
8月4日晚,海辰储能发布了一封《严正声明》,对近期市场关注的五大争议进行公开反击。
不过,这些回应可能更加深了业界的质疑,海辰储能的IPO前景也愈发迷茫。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萦绕着海辰储能。
针对市场流言,海辰储能于近期发布《关于近期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一天后,创始人吴祖钰又在内部发布《致全体海辰人的一封信》。
声明中,海辰储能围绕商业秘密侵权、董事长配偶年龄、美国第一大客户及订单问题、587Ah电芯争议,以及不正当竞争,共五个方面,进行了澄清和反击。在内部信中,吴祖钰坦言公司从没钱没方法的一群工程师的“三无创业”开始,如今用4000多项技术专利构建起技术护城河。
不过,这份声明并未提供有力证据,对一些关键信息闪烁其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甚至存在瑕疵,有些指东打西、避重就轻的感觉。”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已被福建宁德市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海辰储能的声明中仅指出“复合集流体技术”为公众所熟知,并不具备秘密性,不属于“商业秘密”。但对如何获取该技术、冯登科过往任职经历、被拘留具体细节以及各种流言,都未进行具体回应。
据晚点LatePost独家报道,冯登科于2017年从宁德时代离职,后化名“马工”加入宁德时代供应商金美新材,为宁德时代供应复合集流体样品。而该项目由金美新材和福建新嵛及许彩霞三方合作,许彩霞是吴祖钰的亲属。该项目完成后,冯登科从金美新材离职,加入海辰储能。
此外,一家名为深圳海鸿新能源的公司也曾将关于复合集流体的一些专利授权给海辰储能,而该公司的监事林丽君也是吴祖钰的亲属。
不过,海辰储能的声明中,对这些关键质疑只字不提,未能打消市场质疑。
关于“美国第一大客户破产”及“15亿订单蒸发”的说明,海辰储能没有解释订单未能交付的具体原因。只是表示与Powin的合作尚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双方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根据海辰储能招股书,美国第一大客户在2024年的营收占比达到17.3%,但第一大客户是否为Powin,招股书没有披露。不过,考虑客户集中度高、回款周期长的特性,15亿的大订单倘若真的泡汤,对其业绩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
此外,吴祖钰在公开信中表示,海辰拥有4000多项专利,但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复杂,专利权仅从公告日起至生效,最快就需要约2年时间,实际可能延长至3-5年。储能等高精尖技术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更长。
要知道,海辰储能成立才5年多。
而吴祖钰声称公司是从没钱没方法的一群工程师的“三无创业”开始的,这可能无法令外界信服。
海辰储能和宁德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辰储能的四位执行董事中,除了创始人吴祖钰之外,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易梓琦和庞文杰也曾在宁德时代工作。
▲海辰储能招股书
不仅如此,有报道称,吴祖钰在创办海辰储能时就拉走了一批技术骨干,包括近期被警方批捕的冯登科,其曾是吴祖钰的下属。
早在2023年,宁德时代就和海辰对簿公堂,宁德时代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吴祖钰,吴祖钰最终支付100万元违约金。据中国庭审公开网(2023闽0902民初2741号)庭审记录,宁德时代的代理律师表示,宁德时代离职员工张敏曾多次佩戴海辰储能工牌进出海辰储能厂区,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
▲中国庭审公开网,闽0902民初2741号庭审视频记录
吴祖钰“不仅自己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还利用其在宁德时代的工作经验及人脉关系,大量挖角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才,两年迅速抢占储能市场,对宁德时代造成的损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技术侵权纠纷随即而来。今年6月25日,宁德时代再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海辰储能、珠海市海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吴祖钰等提起诉讼,宁德市中院已立案,并定于8月12日开庭。
▲天眼查
资料显示,本次诉讼,宁德时代将矛头直指海辰储能的拳头产品587Ah储能电芯,该产品与宁德时代专利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差异红线。
据悉此次宁德时代索赔超1亿元,然而海辰储能在声明中,仅表示“完全为本司自研”,“相关诉讼请求仅为原告单方观点”一笔带过。
目前,这次诉讼还未公布结果,但正值海辰储能港股IPO聆讯关键节点,在IPO审核中,申请企业需详细披露诉讼进展,若被认定为“重大诉讼”,可能导致审核中止。
对拟上市公司而言,法律纠纷是IPO的致命伤。尤其是隶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若核心技术被认定侵权或抄袭,企业的估值逻辑甚至未来生存发展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商业历史案例也屡见不鲜。2017年,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起诉前工程师窃取技术,其离职后创办Otto(后被Uber收购),最终以2.45亿美元和解,这位工程师本人被判刑18个月。
2018年,前腾讯员工徐振华违反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需要向腾讯返还1940余万,创国内同类案件最高赔偿纪录。
无独有偶,今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创始人张琨因非法获取华为Wi-Fi 6芯片技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余13名前华为海思员工分别获2至5年不等刑期,并被处以2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罚金,总计罚金高达1350万元。
据警方通报,张琨等在离开华为后,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公司研发人员跳槽,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芯片技术信息,以此非法牟利。
不难发现,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的纠纷,跟华为与尊湃通讯的争议,有着不少的相似性。
如今,海辰储能亦陷入重大专利诉讼案,其上市之路将更为坎坷。
在储能电池赛道,海辰储能的速度令人刮目,成立5年,就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储能,而在2023年,它还仅排在第五。
根据Infolink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中,宁德时代稳居榜首,海辰储能则从一季度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InfolinkConsulting
然而,出货量和排名飙升的背后,无法掩盖其孱弱的经营能力。
2022年-2024年,海辰储能实现营收36亿、102亿、129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储能电池销量分别为3.3GWh、15.6GWh、28.3GWh,虽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但净利润分别为-17.8亿、-19.8亿、2.88亿,在2024年扭亏为盈。
2024年,公司高毛利的海外业务大爆发,海外收入占比从1%跃升至28.6%,海外贡献37亿元收入,毛利率达42.3%,远超国内的8.1%。
然而,在竞争惨烈,更能凸显企业竞争力的国内市场,海辰高度依赖补贴,2024年仅政府补贴就有4.14亿元,是净利润的1.43倍。若剔除补贴等因素后,经调整的净利润仅有3.18亿元,净利率不足3%。
▲海辰储能招股书
更令人疑惑的是,其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在2024年仅有79.61亿元,增长几乎停滞。国内市场的收入在2024年不升反降,从2023年的101亿元下滑至92.17亿元,下降约8.8%。
国内业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11.3%下降到2024年的8.1%,因此,海辰储能主要依靠海外爆发,才稳住阵脚,实现盈利。
然而,其海外客户主要聚集在美国,两大美国客户贡献了近30亿营收,占2024年海外总收入的80%。
但海辰储能的美国重要合作伙伴Powin已申请破产,海辰储能此前计划将向Powin供应5GW的磷酸铁锂(LFP)电池。Powin事件折射出美国储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依赖海外盈利的海辰储能,未来将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海辰储能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3.15亿元,2024年的应收款规模相当于当年营收的64%,资产负债率高达73.1%,这两项数据均远远高出同类企业。
此外,公司还有近百亿的银行借款(99.83亿元),短期债务覆盖缺口达46亿元;还有贸易应收款项飙升到83亿元,信贷拨备6.61亿元,暴露客户信用风险。
海辰储能对外频频宣称以技术立身,但研发费用率却从5.45%降至4.1%,与其高调宣传的“技术标签”似乎越来越远。
多层负面缠身,海辰储能这匹黑马的前途已经更加难测。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